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的内容,教材重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物产,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滋养关系,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 “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本单元四课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是整体的发展变化。这一课是在了解家乡的山和水基础上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到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浓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如:乐器、手工制品、小吃等,展现了地域风格以及凝聚的家乡与家乡人的智慧,为第 15和 16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第 14 课,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物产,认识本地人与自然的相互滋养关系,形成“一方水士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
此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物产的丰富性,进而升华到当地物产与人的特点、文化特点的关系上,凸显道德法治的特点。该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我的家乡产什么》,第二课时是《家乡物产惹人爱》。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士文化: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第二课时《家乡物产惹人爱》,教材提示我们童谣、吃、玩、用等体验型学习。家乡特色产品,丰富多爱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明白这些物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重点讲一种物品及其劳动过程,联系本地乡土资源,凸显情感教育,体现新课标倡导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通过开展家乡物产博览会活动,了解物产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的乡土文化。
3. 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产的热爱之情。
4. 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产的热爱之情。
2. 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搜集家乡物产,并把搜集到的物产带到教室。
2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物产所包含的家乡人的劳动和智慧。
3.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游戏:我来说,你来猜教师出示物品,学生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语言描述这件物产的特征,帮助蒙眼的同学猜出物产名称。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我们的家乡产什么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家乡物产。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分小组搜集调查了家乡物产,快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吧。
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上来和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的收获?农作物组、饮品组、地方名吃组、手工艺组依次派代表上台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乡物产出产方式的不同引出家乡物产的概念。
师: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叫物产,只要是家乡出产的物品就叫家乡物产。
4. 教师补充其他的家乡物产,如生活用品、水产品、肉类、工业用品、矿产资源等。
5. 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师:通过课前调查和刚才的交流你们发现我们家乡的物产怎么样?(板书物产丰富)(很有名)
活动二:家乡物产博览会
1.教师引导学生从味道、相关的传说故事了解家乡的物产糁,从而渗透介绍物产的方法。
2. 学生参观家乡的物产。
3. 学生来做“家乡物产推销员”,把喜欢的家乡物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
4. 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活动三:家乡物产惹人爱
环节一:养育情深
1. 出示学生晚餐图片师:这是我们本地大棚种的,炒鸡是我们本地养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家乡的物产为我们提供了一日三餐,养育了我们。
环节二. 寄托思乡
过渡:家乡的物产不仅养育了我们,还养育着远在异地的游子,对家乡的物产念念不忘,
1.生讲爸爸妈妈在外地的故事。
2. 教师补充后备箱的照片。
3.教师引导孩子感受家乡物产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环节三:发家致富
家乡物产惹人爱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1.播放采访家乡种植大棚农户的音频。
2.师:我子们,种大棚让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补充家乡种大棚的数据,了解家乡物产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师总结:家乡物产不仅养育我们,寄托游子的思念之情,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时候,家乡物产还是家乡的一张名片。我们家乡的名片是:大蒜
环节四:体会不易
1.播放蒜薹成为家乡名片的视频
2. 学生夸一夸家乡物产,激发学生对物产的热爱之情。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家乡,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更如我们的母亲,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临沂人。家乡物产既然那么惹人爱,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为我们的家乡特产做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特产,喜爱我们的家乡特产。老师相信咱们在座的同学将来一定也会成为建设家乡的栋梁!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介绍和展示家乡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堂伊始通过”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来说,你来猜”等活动快速进入课题,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活跃气氛。紧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家乡物产,分享调查结果。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指明范围、提供说话模式,这样学生说起来就可以有条不紊了,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在学生通过说家乡物产,感受物产丰富,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后,就进入“我为家乡物产代言”环节。把你最喜欢的家乡物产介绍给组员听。由向组员介绍到向全班介绍,由小及大,也给了学生一定的交流和缓冲时间。本节课高潮学生介绍家乡物产,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说、讨论、再详细介绍三个步骤,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这节课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发给学生家乡物产调查表,发动家长的力量,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超调查,建议拍图、制作 PPT、视频、带实物...为学生解疑答惑。在课堂上,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小组推荐、主动发言两种方式进行代言展示,总的来说,师生之间对话应是双向的,是全面的,有对道德规范的理解,理性的碰撞,心灵的相遇,同时还应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师生之间的交往,对话不仅是教师借以实现道德教育目的,塑造学生道德人格的方式,也是师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过程中实实在在的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