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学情分析】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判断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2、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培养节水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展示实验,并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学生自己判断樟脑球。2、老师展示霜的形成:由冰换成干冰(介绍干冰),判断液化还是凝华。3、ppt展示冰箱中的冰棍和冻肉,并找同学解释。并讨论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4、生活中还有很多霜的形式,展示动态ppt(自然界形成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5、学生连线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并总结水的三态。6、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冻衣服,小灯泡。(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1、ppt展示舞台造景,并让同学猜想形成仙雾的条件。2、老师用干冰现场造景,并讨论其中的原理。3、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4、讨论人工降雨的条件,引入干旱(ppt)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五、归纳小结【板书设计】一:知识整合固液 气二:重点应用(干冰)(1)舞台造景(2)制冷(3)人工降雨三:知识巩固【教学反思】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加上人工造“雪”实验、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再进行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的动画(冬天,两件冰冻的衣服分别在太阳下、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竞说升华和凝华现象,谁说对一个,课件上就显示出来,并有鼓励性的评语。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