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课题 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及影响沸点的因素。 (3)理解沸腾的特点和沸腾的条件。 (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过程和方法 (1)观察沸腾过程,了解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 1、液体的沸腾现象。 2、沸腾的特点和沸腾的条件。教学难点 1、观察水沸腾实验。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教法学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提问: 上节课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引入新课: 问:那么液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发生相互转化呢?若能,试举一例。 现象:(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变干,水到哪里去了?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露水是怎么来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从而引入 课。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第3节:汽化和液化新课教学: (板书)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现象:(1)、湿衣服变干。(2)、锅中水烧开,变少甚至变干 想一想: 1、(1)、(2)是什么物态变化? (1)、(2)都是汽化,但进行的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认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板书):二、探究液体的沸腾1、提出问题: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 、假设与猜想: 学生猜想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组装器材 如何组装器材?若要减少加热时间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器材。 观察水的沸腾要做到: 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1-2min。 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设计记录表格。 思考回答 思考并回答 学生动手组装器材 学生设计表格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切莫碰翻烧杯,小心烫伤哟。 学生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1)、指导学生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图象各段的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 水在沸腾前,气泡______ 沸腾时,气泡______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 ,沸腾时,_____ 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 停止对水加热,水__沸腾。可见沸腾__吸热。 学生绘制图象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板书)1、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 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课本60页“小资料” 、查出水、水银、酒精、油的沸点。 问:本实验用到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有不同的液体温度计? 、水煮鸡蛋和油锅内炸鸡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液体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多高? 学生阅读小资料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水沸腾后停止加热, 水是否继续沸腾?那么怎样才能使液体沸腾呢? 学生回答(板书)2、沸腾的条件: 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视频观察:烧瓶内水沸腾后停止加热,用抽气机抽气,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水停止沸腾后又重新沸腾了? 学生思考、回答 瓶内的气压降低了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板书) 3、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 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介绍家用高压锅的原理反馈练习: 课本60页想想做做纸锅烧水,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将( ) A.升高 B.不变 C.忽高忽低 D.降低 3、思考: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入适量的水,将其放入也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加热大烧杯。当大烧杯里的水开始沸腾,试管里的水也会沸腾吗?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附:板书设计 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探究液体的沸腾 1、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3、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 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教学反思:1.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2.本节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者是现象引出。学生通过实验或者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