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法治社会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法治社会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8.3《法治社会》 导学案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学习目标
1.必备知识:理解我国法治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逐渐构建起这个系统工程的框架。
二、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我国法治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理解建设法社会的要求。
学习难点:理解法治社会的具体内涵;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总体要求。
【自主学习】
1法治社会的含义:
2.法治社会的具体内容
3.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
4.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性:
5.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6.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
达标检测
1.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施行以来,在提升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表明(  )
A.法律得到社会每个人的一致公认和遵从
B.法律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唯一有效的手段
C.任何社会纠纷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公平正义
D.社会治理依法展开、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2.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核心竞争力。为适应改革和发展要求,在市场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要求把市场化、法治化渗透到血液中去,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让法治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常态 ②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③实施法治应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④市场化和法治化是城市发展的制度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这表明法治社会(  )
①各种治理依法开展,没有违法行为 ②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③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 ④和谐有序,纠纷全部运用法律手段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法治社会,通常是指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的一种社会状态。下列不能体现法治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法律要求在各个领域得到普遍遵守
B.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
C.政府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D.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5.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涉及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社会民生问题。许多区政府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  )
①表明行政机关积极接受法治部门的内部监督 ②表明行政机关积极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并对其负责 ③有利于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与公共政策的改进 ④有利于化解矛盾,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与过去相比,增加了60个条文将近1万字,有很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例如确立了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疑似受侵害或者面临危险时,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这样的规定( )
①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法律义务
②扩大了公民权利和义务范围
③增强了法律实施的可操作性
④强化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有关法治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②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国家法律对一切违规行为都进行严厉处罚
④人民所有利益都得到有效的维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浙江桐庐定制法治公交专线、法治公交站等普法载体,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广东惠东推出“普法微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情景课堂、普法沙龙等形式让更多人提高法治素养……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 )
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②我国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③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遵法守法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此举有利于( )
①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②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③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协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的法律帮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立法( )
①维护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②彰显出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保障了老年群体法律特权的实现④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