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3公正司法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3公正司法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
【学习目标】
1.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
2.公正司法的地位及意义
3.坚持司法公正的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自觉参与司法过程,感受我国司法实践,体验、认同司法公正,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并自觉监督和维护司法公正
2.科学精神:知道公正司法的内涵及表现;懂得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自主学习
1.公正司法的内涵。
2.公正司法的主体。
3.法院公正司法的标准。
4.维护司法公正的意义。
5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6.何为公正司法?就具体审判而言,公正司法的标准是什么?
7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8.新时代我国应怎样推进公正司法?
9谈谈对公正司法的启示
达标检测
1.基层法庭所审理的案件多是婚姻、赡养等家庭纠纷或邻里纠纷,因此在工作中优先使用调解的方法化解矛盾。联合村委会、村民代表等,从法理情角度说服、劝解,及时化解纠纷,使乡村更加和谐稳定。公正司法积极化解纠纷,推进了和谐乡村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③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便民利民
④推进阳光司法,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依法履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西方法律格言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通过________,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横线处应填入(  )
A.程序公正 B.结果公正
C.司法公正 D.司法正义
3.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是指(  )
A.结果公正 B.程序公正
C.审判公正 D.法律公正
4.马克思曾经指出:“审判程序和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应该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以下对司法公正理解正确的是(  )
①如果结果公正那么程序一定是公正的,因为二者是统一的 ②审判结果的公平正义是第一位的,过程和形式是第二位的 ③实体的正义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实现 ④公正司法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都坚持公平与正义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调研](要求)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这里的“独立行使”指的是审判权和检察权的行使(  )
A.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B.不需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不需要向社会公开司法的过程和结果
D.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平等意味着公民履行相同的义务
②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③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
④劳动法上给予妇女特殊保护违背了平等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司法维护公平正义要做到( )
①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②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③保障每个人的一切权益
④通过立法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8.202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就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规范案件办理流程,推进公正廉洁司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下列措施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要做到平等和正当,审判结果要体现公平和正义
②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禁止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
③人民法院要科学立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人民法院对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年2月19日,网民仇某某利用微博发布歪曲事实真相,诋毁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仇某某批准逮捕,并在军事检察机关支持配合下,开展公益诉讼调查。检察机关这一工作( )
①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实现国家机关间的相互配合
②有利于通过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震慑诋毁英烈行为
③有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感
④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捍卫英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
①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
②有利于保证我国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③有利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