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指南(内容:《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1课时)》)姓名: 组别:【自主复习】1、光的折射规律:①在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⑤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传播方向不改变;⑥折射光路是 。2、折射成像: 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形成的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可以作为光学作图的一个依据)。3、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典型例题】例题1、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例题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例题3、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例题4、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例题5、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_透镜,眼镜乙是_____透镜。【课堂检测】 等第1、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A.树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B、实像必须借助光屏才能看见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右图中空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B点 B.B点上方 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3、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4、雨过天晴,小明在湖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天上的一条彩虹也倒影在水面上,非常美丽,实际上他们看到的鱼儿是光的 (反射/折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彩虹是光的 (反射/折射)形成的虚像。5.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深/浅)一些。6、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透镜。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8、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9、如图所示,在水池里有一个点光源S,SP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在SP的传播方向上有一块平面镜,QM是SP经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线QM进入空气后的大致传播方向。泾河中学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指南(内容:《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2课时)》)姓名: 组别:【自主复习】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 、 和 ,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2、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规律归纳: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应用u>2f 倒立 实像v=2f 等大 测焦距v>2f 倒立 实像u=f 不 成 像 平行光源u归纳:①一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②二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__;③实像都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同/异)侧;④虚像一定是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同/异)侧;⑤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⑥当u>v时,物大像小;当u=v时,物像等大;当u【典型例题】例题1、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移,光屏向 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不能)成清晰的像;(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不完整);(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上/下)方移动。例题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例题3、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可知这三块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AfB>fC C、fC>fA>fB D、fA>fC>fB例题4、如图所示,请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例题5、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课堂检测】 等第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 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 f一定满足 8cm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2、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C.当v=24cm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光屏上像的性质是 、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选填“左”、“右”)。(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移动(选填“上”、“下”)。(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选填序号:①“会有指尖的像”、②“会出现指尖的影子”、③“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