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现象(第2课时)》期末复习-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光现象(第2课时)》期末复习-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指南
(内容:《第三章 光现象(第2课时)》)
姓名: 组别:
【自主复习】
1、光的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它们都遵循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 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3、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 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③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⑤像与物左右 ;总之像与物是关于镜面 的。
4、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 (“能”或“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典型例题】
1、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2、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柳树”和“水草”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发射后,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反射角为_______度;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漫/镜面)反射。
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填序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6、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   。
(2)他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华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中玻璃板倾斜,出现的后果可能是:   。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某同学将蜡烛A以0.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移动时,像会以   cm/s的速度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6)小明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为 。
7、如图1所示,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8、如图2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2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9、如图3所示,在图3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图1 图2 图2
【课堂检测】 等第
1、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照射下,地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 B.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平静的湖水映出桥的倒影 D.手在墙上的影子
2、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
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3、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
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4、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3、如图所示,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4、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 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以1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向平面镜匀速滑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以1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 B.以1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C.以2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 D.以2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5、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6、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当该同学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7、一架长为35m的飞机从水塘上方飞过,水塘的长为10m,宽为5m。水深50cm,若飞机距水面3000m ,则飞机在水塘中倒影的长为 m,倒影的距水面的距离 m。
8、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小珠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多组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用量角器测出∠i与∠r,多次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可知:在光的反射中,   。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3)把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2所示,但纸板与平面镜并未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在纸板
   (选填“上”、“前”或“后”)。
8、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 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如表所示),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物距U/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____(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____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蜡烛A_______(向右
/向左/不)移动;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
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___(转向自己
/转离自己/不动).
9、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钟表两指针的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