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起始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什么关系。本课包括两目,第一目“认识国家利益”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第二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是高度统一的。最后通过正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二、学情分析已知点:知识上,通过七年级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难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情感上,学生对我国抗击疫情的优秀答卷深为认可,能够感受到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对社会现象比较感兴趣。问题点:学生对对国家利益认识不全面,偏重在领土和军事方面;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难以明确表述;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家国情怀还需要深化感悟。在课前问题搜集中,有学生提出“国家利益包括什么”“人民利益属于国家利益吗”“国家是怎么保障人民利益的”“是‘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还是‘大家好,国家才会好’”等等,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三、核心素养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习者分析,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道德修养:通过对抗疫日记的分析,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深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责任意识:结合“抗疫主要靠国家还是民众”问题的思辨,学会用客观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生活现象,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政治认同:通过抗美援朝的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分析,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意义、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高度统一。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高度统一。这是学生的兴趣点,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本课将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思考落实这一重点。教学难点: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国家核心利益。 这里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同时对是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的基础。本课将结合学生生活,搭建思维台阶,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一名战地记者在加沙街头采访了一位巴勒斯坦男孩,询问他长大后你想做什么 男孩看起来像个小学生,但他却淡定地回答道:在这里,我们长不大。即使我们走在街头,也可能会被......思考:看了上述新闻,你们有何感受?此时同为学生的“巴以”儿童少年最期待的是什么呢?教师:据统计,生活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平均年龄仅有18岁,如果按这样算,加沙人很难活过40岁,想起抗战时期,德国记者问一广西士兵:你们穿草鞋,天冷了怎么办?士兵:我没打算活到天冷。教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八九十年前的中国正经历着同样的磨难,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余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思考:为什么说“华北之大,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教师: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83年前,他们为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而大声呐喊。播放视频:教育5年发展成绩单来了思考:今天的中国能否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为什么?对比“往日”与“今日”之中国,“今日之巴以”与“今日之中国”,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教师:近代遭受的欺凌之苦,是中华民族的血泪记忆,而今,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民更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提问: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教师总结: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播放视频:各地举行活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从抗美援朝战争认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播放视频:这是一场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提问:思考:他们为何必战?总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新中国争取了长期的和平建设和社会改革环境。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他们是为国家利益而战。让我来深入认识什么是国家利益。展示结构图与课本“探究与分享”,讲解国家利益。总结: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过渡:这几年同学们一定都观看了不少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老师在看过《长津湖》之后,被“长津湖彩蛋”这一微博话题深深感动。有观众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阑珊,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便是最好的彩蛋。”抗美援朝保卫的不仅是国家安全,更是人民安康。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特别打动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请同学们结合电影台词和彩蛋,谈谈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的认识。出示结构图总结:国家发展需要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这就是国家利益,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展示1950年中美实力对比表格提问: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为何能取胜?展示不同小组的回答:A小组:我们认为,一件事的成功离不开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党中央和我国政府的英明决策和战略指导、精心组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我国政府各方面的支持下,志愿军在此后的历次战役和战斗中灵活机动,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志愿军的优势和特长,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抗美援朝这么大的事儿,就得靠国家。B小组:我们认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近20万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功臣的故事至今让我们感动。还有,全国人民积极参军,捐款、捐物。所以说“凡事儿都得有人干,抗美援朝的胜利,主要靠大家!提问:你认为维护国家利益主要靠国家还是靠大家呢?要点总结: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展示结构图总结: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展示照片组:抗洪战士——一时不能回家、黄旭华——半生不能回家、19万抗美援朝烈士 ——终生未能回家。提问:家是我们最渴望的地方,他们却不能回家看看,你怎么看待“家”与“国”的关系?总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和睦离不开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国即是家,家也是国。我们为国守护,国也为我们筑家。“家国一体、忠孝合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播放视频: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仪式提问: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是对志愿军战士最好的致敬?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过度:也就是说实现人民利益需要靠国家来维护,那么国家利益靠什么呢?(人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袁隆平这样的国家脊梁,更离不开更多的默默无闻,坚守在各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共同承担起了建国家的责任,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接力奋斗。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教师: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就能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国家也有梦想,我们的国家的梦想是什么?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4.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导学案自主学习第4题)(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P89第一段)(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P89第二段)(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P90第一段)(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P90第二段)教师:其实 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就能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梦是国家民族强盛梦,更是人民百姓幸福梦。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中华大地,生活在一个凝聚人类共识的“同心圆”。国家与人民,就是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