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反应速率 (含解析)课后习题检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化学反应速率 (含解析)课后习题检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2.1.化学反应速率课后习题检测-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对于反应:4CO(g)+2NO2(g)N2(g)+4CO2(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mol L-1 min-1 B.v(NO2)=0.7mol L-1 min-1
C.v(N2)=0.4mol L-1 s-1 D.v(CO2)=1.1mol L-1 min-1
2.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反应物浓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3.下列现象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冰墩墩”制作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老化助剂 B.水果箱中放置乙烯利
C.馒头制作过程中用酵头发酵 D.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加速传播
4.在通过实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时,不可以利用的相关性质为(  )
A.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B.颜色的深浅
C.物质的浓度(或质量)
D.元素的化合价
5.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mol·L-1·min-1 B.v(NO2)=0.7mol·L-1·min-1
C.v(N2)=0.4mol·L-1·min-1 D.v(CO2)=1.1mol·L-1·min-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活化能
7.在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9.已知: △H,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 B.反应的△H>0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H D.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为放热反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反应时加入了催化剂
B.加入催化剂,增大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使得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
C.图乙中HI分子发生了有效碰撞
D.HI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
11.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 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uO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 0.1mol L﹣1的盐酸
A.①⑤⑦ B.③⑦⑧ C.②④⑥ D.③⑥⑦⑧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工业燃煤时加入石灰石 B.冶炼矿石前先将矿石粉碎
C.运输疫苗需用冷藏箱 D.用锌片制取氢气时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13.反应4NH3(g)+ 5O2(g) 4NO + 6H2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 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045 mol/L,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045 mol/(L s) B.0.015 mol/(L s) C.0.010 mol/(L s) D.0.0075 mol/(L s)
14.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速率因素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能量,会减慢反应速率
C.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比虽然没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15.N2(g)+3H2(g) 2NH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 B.该反应的ΔH=E1-E2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图中表示温度T1>T2
16.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原理为:H2O2+I-=H2O+IO-(慢反应);H2O2+IO-=H2O+O2+I-(快反应),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和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的速率与I-浓度有关
C.总反应速率关系为:2v(H2O2)=v(O2)
D.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
17.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为A2B
B.t1时,A的反应速率是B的2倍
C.t2时,A、B的反应速率相等
D.t2时,用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18.已知:CO2氧化C2H6制C2H4的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CO2(g)=C2H4(g)+CO(g)+H2O(g) △H=+177kJ/mol。该反应的历程分为如下两步:
反应①:C2H6(g)=C2H4(g)+H2(g) (快反应) △H1
反应②:H2(g)+CO2(g)=CO(g)+H2O(g) (慢反应) △H2=+42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B.相比于提高,提高c(C2H6)对主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将液化分离,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
D.反应①的活化能反应②的活化能
19.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Z(g)+W(s) 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在容器中加入氦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20.某小组探究Cu与硝酸反应,室温下,的稀硝酸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铜,无明显现象;浓硝酸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进一步操作如下图:

已知易溶于水,可与水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硝酸铜对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蓝色溶液B中的或对稀硝酸与铜的反应起催化作用
D.稀硝酸遇铜片产生的气体为无色,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21.过二硫酸盐在工业上用途广泛,用作强氧化剂等。用过二硫酸盐(含Fe3+)去除溶液中I-的反应原理:(aq)+2I-(aq)=2(aq)+I2(aq)。该反应的分步机理如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步骤①:2Fe3+(aq)+2I-(aq)=2Fe2+(aq)+I2(aq) Ea1
步骤②:(aq)+2Fe2+(aq)=2(aq)+2Fe3+(aq) Ea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条件下,活化能Ea1>Ea2,所以②比①反应速率慢,是决速步骤
B.图中△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
C.步骤①为吸热反应、步骤②为放热反应
D.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2.我国科学家首次将多相纳米催化剂用于纯甲酸选择性制氢反应,该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经研究发现,改变M物质的浓度对选择性制氢总反应速率影响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③为消去反应
B.甲酸选择性制氢的副反应为
C.甲酸选择性制氢反应中,活化能最大的一步是③
D.催化剂参加化学反应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速率
23.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的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4>E1>E3>E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B
B.反应B→C的△H=E4-E3
C.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为A→B
D.反应A→B进行时一定需要加热
24.常温常压下,在溶液中乙烯能较快地直接被氧化成乙醛。其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并控制总反应速率
B.该反应过程中有3种催化剂参与反应
C.该反应优点是原子利用率为100%
D.①反应为
25.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试剂a
① 水 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② 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③ 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④ 取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溶液 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
⑤ 取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 溶液紫色缓慢加深
资料:水溶液中,为棕黑色沉淀,为白色沉淀,呈绿色;浓碱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碱性环境中,二价锰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B.④中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可能原因是:被还原生成
C.⑤中紫色缓慢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D.③中未得到绿色溶液,可能是因为被氧化为的反应速率快于被还原为的反应速率
二、填空题
26.内因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27.升高温度可以提高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 ,增大反应物分子形成 比例,因此升高温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28.(1)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某学生为了探究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30 120 280 350 370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即0~1、l~2、2~3、3~4、4~5min)时间段为 . 原因是
②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 , 原因是
(2)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
A.蒸馏水 B.CuCl2溶液 C.NaCl溶液
你认为他的做法可行的是 (填相应字母);做法不可行的理由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如果该反应都用CO表示反应速率,则:
A.v(CO)=1.5 mol·L-1·min-1;
B.v(CO)=2v(NO2)=2×0.7 mol·L-1·min-1=1.4 mol·L-1·min-1;
C.v(CO)=4v(N2)=4×0.4 mol·L-1·s-1=1.6 mol·L-1·s-1=96 mol·L-1·min-1;
D.v(CO)=v(CO2)=1.1 mol·L-1·min-1;
综上所述C表示的速率最快,答案选C。
2.B
【详解】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都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而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反应速率,而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则反应速率降低,故本题选B。
【点睛】增大反应速率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提高浓度以及使用催化剂、增大接触面积等。
3.D
【详解】A.材料老化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老化助剂是为了减缓材料老化速率,故A不符合体题意;
B.水果成熟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水果箱中放置乙烯利是为了加速水果成熟,故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是化学反应过程,馒头制作过程中用酵头发酵,是为了加速发酵速率,故D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不是化学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4.D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用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变化来表示,A正确;
B.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颜色变化也可以衡量有色物质消耗或生成的快慢,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变化来表示,C正确;
D.化合价与反应速率无关,可以判定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5.C
【详解】先看单位是否相同,若不同,先换算成同一单位,再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所有选项换算成同一物质再比较,以N2为标准,A、B、D项分别换算后,v(N2)分别为0.375 mol·L-1·min-1、0.35 mol·L-1·min-1、0.275 mol·L-1·min-1,故反应速率最快的为C,答案选C。
6.C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中,通过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来增大压强,可使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都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先都转化为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且要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详解】A. ;
B. ;
C. ;
D. 。
由此可知,D项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8.A
【详解】A.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必须有合适的取向才是有效碰撞,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H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A。
9.A
【分析】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曲线b的活化能低于曲线a的活化能,说明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通过起始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图中信息可知,过程b的活化能比过程a的低,因此可以判断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H<0,B错误;
C.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加快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使用催化剂不能可以改变反应的△H,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因此第一步为吸热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10.C
【详解】A.已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反应时加入了催化剂,A正确;
B.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是普通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故增大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使得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C.由图可知,图乙中HI分子发生碰撞后并未生成新的物质,即碰撞后并未发生化学变化,图乙发生的不是有效碰撞,C错误;
D.HI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瞬间完成,反应速率很快,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HI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D正确;
故答案为:C。
11.B
【分析】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氢气的总量不变以及铁少量分析解答。
【详解】①加水,稀释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②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减少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③加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由于铁不足,则生成的氢气量不变;
④加CuO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再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消耗铁影响氢气总量;
⑤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⑥滴加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故反应速率加快,但与盐酸反应的铁减少,故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
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不影响氢气量;
⑧改用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且不影响氢气量。
答案选B。
【点睛】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是温度、压强、浓度和催化剂,注意本题不改变生成氢气总量的要求,答题时注意审题。
12.A
【详解】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钙等为碱性,中和后生成的硫酸钙很稳定,将硫固定下来,简单来说就是在煤燃烧中加入石灰石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硫的产生,A符合题意;
B.冶炼矿石前先将矿石粉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疫苗是由减毒活病原微生物,或者是用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其成分中大多是蛋白质,一般都会怕热、怕光,因光和热可以导致蛋白变性,低温会降低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用锌片制取氢气时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3.B
【详解】反应4NH3(g)+ 5O2(g) 4NO + 6H2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 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045 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045 mol/L,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NH3)==0.015 mol/(L s)。答案选B。
14.D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可使更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可增加化学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故B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减小容器体积,导致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几率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故A项正确;
B.依据图象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E1-E2,故B项正确;
C.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项正确;
D.图中虚线、实线表示的是有无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无关,故D项错误;
选D。
16.B
【详解】A.IO-是中间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选项错误;
B.总反应速率取决于慢的那一步,I-为反应物之一,所以反应的速率与I-浓度有关,选项B正确;
C.由双氧水分解总反应,反应速率应该是v(H2O2)=2v(O2),选项C错误;
D.98kJ/mol是反应热,不是活化能,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B
【详解】A.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4,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2,因此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改变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B.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2,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故A的反应速率是B的2倍,正确;
C.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4,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2,故A的反应速率不等于B的反应速率,错误;
D.容器体积未知,因此无法计算用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错误;
故选B。
18.A
【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总反应-反应②,则△H1=△H-△H2=+177kJ/mol -42kJ/mol = +135kJ/mol,为吸热反应,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A正确;
B.反应②为慢反应,则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②,提高c(C2H6)并不能提高反应②的反应速率,故对主反应的速率影响较小,提高c(CO2)能提高反应②的反应速率,进而提高主反应的反应速率,B错误;
C.将H2O(g)液化分离,根据主反应可知,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的速率减小,C错误;
D.通常反应的活化能较低时,反应速率较大,反应①为快反应,反应②为慢反应,说明反应①的活化能Ea1<反应②的活化能Ea2,D错误;
故选:A。
19.B
【详解】A.W为固体,物质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A错误;
B.升温,速率加快,B正确;
C.定容中加入氦气,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不影响速率,C错误;
D.压缩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但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D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选项A正确;
B.通过对比实验,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铜,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铜对该反应没有催化作用,选项B错误;
C.通过控制变量,蓝色溶液B中加水稀释后为的稀硝酸,与初始稀硝酸反应进行对比,反应速率快,只能考虑为溶解的或新生成的起催化作用,选项C正确;
D.稀硝酸遇铜片产生的气体为无色的,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1.A
【详解】A.由图象可知步骤①的活化能大于步骤②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小,故步骤①反应速率慢,A错误;
B.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B正确;
C.步骤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步骤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C正确;
D.将两步反应加和,Fe3+、Fe2+都抵消掉,但Fe3+首先出现在反应物中,所以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正确;
故选A。
22.A
【详解】A.反应①中甲酸分子中的羟基断裂O-H键,断裂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与N,Ru相连,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中图示信息可知没有在有机分子中形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不属于消去反应,故A错误;
B.通过过程①和④可知,甲酸在反应中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O和水,故B正确;
C.由题意改变M物质的浓度对选择性制氢总反应速率影响最大,可见M作为反应物发生的反应③是制氢反应的决速步骤,即反应③的活化能最大,故B正确;
D.由机理图信息可知,催化剂在反应中参加了反应过程,改变了反应过程,从而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A。
23.C
【详解】A.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最稳定的化合物是C,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B→C为放热反应,则△H= E3- E4,B错误;
C.活化能最大的反应速率最慢,为决速步骤,则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为A→B,C正确;
D.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错误;
故选C。
24.A
【分析】依题意,总反应为,分三步进行:
①;
②;
③。
【详解】A.控制总反应速率因素之一是反应物浓度,而②反应没有乙烯或氧气参与,符合题意,故选A;
B.、、作为该反应催化剂,故B不选;
C.从总反应可知,产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不选;
D.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故D不选。
答案选A
25.C
【详解】A.由实验①②现象知,中性下Mn2+被氧化为黑色MnO2,碱性下Mn2+被氧化为,A项正确;
B.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碱性增强,根据浓碱性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发生反应:,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B项正确;
C.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存在和OH-等,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1mL加入4mLH2O,溶液碱性减弱,氧化性增强,紫色加深说明将氧化为,主要发生反应,C项错误;
D.③中浊液中存在和OH-等,存在反应:ⅰ.、ⅱ.,在浓碱性条件下,和均很大时,反应ⅱ速率快于反应ⅰ,③中未得到绿色溶液,D项正确;
答案选C。
26.反应物的性质
【详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为反应物的性质。
27.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 碰撞频率 过渡态 提高
【解析】略
28. 2~3min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温度最高 4~5min 此时氢离子浓度最小 AC 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1)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表格中氢气体积变化最大的为2~3min ,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大;正确答案: 2~3min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温度最高。
②由表格中氢气体积变化最小的为4~5min ,因氢离子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小;正确答案: 4~5min;此时氢离子浓度最小。
(2)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减小反应速率,AC中氢离子浓度变小,则反应速率减缓,而B中锌置换出Cu,锌、铜和稀硫酸能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正确答案:AC;构成原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以及固体的表面积大小等因素,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大,从表中数据看出2~3min 内收集的氢气比其它时间段多,原因是Zn置换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5min 内收集的氢气最少是因为随反应进行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