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讲 Word 2013段落排版和目录制作一、教学目标:掌握在Word 2013文档中段落排版掌握在Word 2013文档中插入项目符号和编号掌握目录制作二、教学重点:Word 2013文档中段落排版、插入页码三、教学难点Word 2013文档中目录制作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学习了在Word 2013文档中对文字排版及各种格式编辑。随堂检测中对于段落中的首行缩进不是太好,这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对段落的设置以及目录的插入。(一)段落格式的设置开始→段落1、“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可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分散对齐、两端对齐)、缩进方式(左缩进、右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段距(段与段之间的距离)、行距(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如果定义定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使设置的文档网格中行网格生效) 2、“换行和分页”选项卡:可设置段前分页和段中不分页等操作 3、“中文版式”选项卡:可设置换行(允许西文在单词中间换行、允许标点溢出边界等)、字符间距(允许首行标点压缩、自动调整中文与西文和数字的间距等)操作(与直接选择“格式”菜单/中文版式是不同的)(二)项目符号和编号开始→段落1、“项目符号”选项卡:有助于把一系列重要的条目与其他文本加以区别,“无”用于删除选定段落中所含有的项目符号,可以从列表框中所列出的七种符号样式中选择一种,若当前符号不符合要求,单击“自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其它的符号和图片作为项目符号,并且还可以调整项目符号位置和文字位置(若在列表框中选定某项目符号后,发现“重新设置”按钮为黑色,单击此按钮,可恢复默认设置)→确定。2、“编号”选项卡:编号可标注前后相关联的各段落间的顺序关系,常用于排列先后顺序和列举过程的步骤,如书中的章节目录等,设置方法和项目符号相同。3、“多级编号”选项卡:主要针对含有较多级别的文章,特别是用于制作目录,“无”用于删除选定段落中所含有的多级符号,可以从列表框中所列出的七种多级符号样式中选择一种,若当前多级符号不符合要求,单击“自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因为多级符号中最多可以设置九级,所以在设置时首先在“级别”列表框中选定级别,然后再设置编号格式、编号样式、起始编号、字体、编号位置等,逐级设置)→确定(在使用的过程中按Tab键降低一级,按Shift+Tab提升一级)注:两次回车或者按一次退格键可删除最后一个项目符号和编号,取消对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三)首字下沉 1、作用:将文章的第一个字放大数倍,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内容,通常用于报刊、杂志等出版物。 2、设置: (1)选定要设置首字下沉的段落,或者光标定位于该段落中任意位置,“插入”→文本功能区下的首字下沉→弹出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无”(取消首字下沉)、选择“下沉”或者“悬挂”方式,并设置字体、下沉的行数、距正文的距离→确定目录的制作(四)设置页码1、光标至于想要做为第一页的前一页的最后→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下一页→插入→页码→选择样式(页面顶端、页面低端、页边距、当前位置)→设计导航→链接到前一条页眉→设计页眉和页脚→页码→设置页码格式→起始页码→确定→选择该页前面页的页脚,选择删除页脚或者把页码数值删掉→双击空白编辑区退出页脚编辑状态。(五)目录制作1、选择大纲视图→光标置于第一级标题的位置(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同样)→大纲工具→大纲级别中选择1级(2级、3级,正文文本为最低级)→关闭大纲视图(分别设置)2、光标定位存放目录的起始位置→引用→目录→自动目录(六)删除目录后页码的超链接1、页码超链接的作用:在单击生成目录后的页码时,鼠标会直接定位在该页码所标记的标题,但是要把本文档中的目录作为独立的内容或者复制到其他文档中打印(或进行其他操作),必须将超链接删除2、删除方法:选定目录后/按下Ctrl+Shift+F9,此时目录中文字变成了彩色并加了下划线,说明超链接已经删除,然后再选定目录并设置目录中文字的格式(和普通文字格式设置方法相同)(七)更新目录1、更新目录的作用:如果建立目录后,文章中的标题内容或页码格式发生了变化,无须人工修改,可以通过此功能自动修改2、更新方法:选定目录后→更新目录→设置→确定(八)删除目录1、方法一:选定目录后→Delete2、方法二:选定目录后→引用→目录→删除目录(九)随堂检测:打开桌面上Word 2013文档“作业4.docx”,进行如下操作:(1)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间距0.5行;(2)设置标题“传说故事”的样式与“中秋起源”相同,设置“少数民族风俗”与“观潮”的标题样式相同。(3)在文章末尾古诗的每一句话前添加项目符号。(4)在文章第二页生成“自动目录2”。(5)原名原位置保存并退出。(共19张PPT)Word 2013段落排版、目录制作第四讲段落格式的设置首字下沉项目符号和编号目录制作目录插入页码01段落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1、“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可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分散对齐、两端对齐)、缩进方式(左缩进、右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段距(段与段之间的距离)、行距(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如果定义定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使设置的文档网格中行网格生效)段落格式2、“换行和分页”选项卡:可设置段前分页和段中不分页等操作段落格式3、“中文版式”选项卡:可设置换行(允许西文在单词中间换行、允许标点溢出边界等)、字符间距(允许首行标点压缩、自动调整中文与西文和数字的间距等)操作(与直接选择“格式”菜单/中文版式是不同的)02项目符号和编号项目符号和编号1、“项目符号”:有助于把一系列重要的条目与其他文本加以区别2、“编号” 选项卡:编号可标注前后相关联的各段落间的顺序关系,常用于排列先后顺序和列举过程的步骤,如书中的章节目录等,设置方法和项目符号相同。项目符号和编号3、“多级编号” 选项卡:主要针对含有较多级别的文章,特别是用于制作目录项目符号和编号03首字下沉首字下沉作用:将文章的第一个字放大数倍,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内容,通常用于报刊、杂志等出版物。04插入页码插入页码05目录制作目录制作1、选择大纲视图→光标置于第一级标题的位置(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同样)→大纲工具→大纲级别中选择1级(2级、3级,正文文本为最低级)→关闭大纲视图(分别设置)2、光标定位存放目录的起始位置→引用→目录→自动目录目录制作1、删除目录后页码的超链接2、更新目录3、删除目录打开桌面上Word 2013文档“作业4.docx”,进行如下操作:(1)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间距0.5行;(2)设置标题“传说故事”的样式与“中秋起源”相同,设置“少数民族风俗”与“观潮”的标题样式相同。(3)在文章末尾古诗的每一句话前添加项目符号 。(4)在文章第二页生成“自动目录2”。(5)原名原位置保存并退出。初一二班李萌中秋起源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传说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节日民俗中秋赏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唐诗有多篇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徐凝写道:“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动。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燃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它不同于元宵节的大型灯会,而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中进行。南方民间还有燃灯习俗,燃的是宝塔形状的宝塔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搭成;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一种是素馨茉莉灯,这种灯香气四溢。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宝塔灯的习俗。江西清江,中秋多镂瓜作灯,其形似月。儿童堆砌瓦砾作浮屠(佛塔)状,中置薪柴,点燃后,“四面玲珑,如火树”。湖南宁乡儿童堆宝塔,中间焚烧,“以红透为吉兆”。这些燃烧塔灯或闹宝塔的民俗,都有着求取生活平安的意义。赏月拜月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妇孺成诵。他的《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人生的感悟。明清时期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注入更多月神的神性意义和现实社会的伦理意义。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秋天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明清时期,祭月、拜月成为全国通行的习俗。清代俗谚有:“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清代有特制的祭月月饼,这种月饼较其他月饼为“圆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特制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来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月光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旁边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捣药。这种月光菩萨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长,画像金碧辉煌,非常精致。当时,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供圆形的果、饼与西瓜,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来的供品。明清以后,北京中秋节新添了一个节令物件——彩兔,清人昵称玉兔为“兔儿爷”。人们用黄沙土做玉兔,装饰以五彩颜色。兔儿爷的制作工艺精美,造型千奇百状、滑稽有趣,京城人“齐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儿爷给市井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20世纪初,民间索性将祭月称为“供兔儿爷”。名称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高悬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里已俗化为可触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虽然人们依旧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圣的品性,成为一种世俗观念的表达。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盛于明朝,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所以,月饼在民间被称为“团圆饼”。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从书中介绍的制作工艺看,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供给北京皇宫中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清代北京中秋祭月除香灯供品外,就是团圆月饼。供月的月饼大的直径有一尺多长,上面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现代月饼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月饼内馅、形制及加工方法上也各有不同。北京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以糖浆面皮为主,有酥皮、硬皮两种,月饼有咸甜两味,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苏式月饼,也是酥皮,饼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料;甬(宁波)式月饼,酥皮,多用苔菜为馅。传统的月饼糖多油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流行以果类为馅的低糖月饼。中秋月饼的吃法很有讲究:一般切月饼都要均匀切成若干份,按人口数平分,每人都享受一块,象征家庭成员是团圆的一部分。如家中有人外出,便特地留下一份,象征他也参加了家庭团聚,这块月饼留待除夕他回来享用。这种以饮食团聚家人的方式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习惯。少数民族风俗我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过中秋节,节俗异彩纷呈。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他们称为“八月节”的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侗族的青年人则在这时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装,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则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汇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畅饮米酒,举行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观潮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锣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木兰花慢》(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作业4.docx 第四讲 Word 2013 段落排版和目录的制作.docx 第四讲 Word 2013 段落排版和目录的制作.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