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教学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课为初中八年级新授课,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缺乏对革命战争岁月的体验。因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体验。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学用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几能力的培养A、导入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制造的反革命政变),再看几幅图片和一组数字(看幻灯片),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 总结: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由直观资料激发感情,自我体验,进入角色,进行思考。 学生聆听教师的引言和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走近历史。B、新课处理一、南昌起义 过渡: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我们高举起革命大旗,开始武装反抗。 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 再现历史情境。设计学生活动:1927 年8月 1 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 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写作方法: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准确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洁精炼,有简短的评论和感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报道作品。出示问题: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 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适时引导、启发。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给以鼓励,重结果更重过程。 随后进行归纳总结。观看展示的有关资料,阅读教材,寻找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入角色进行自我体验。 观看展示的有关资料,阅读教材,寻找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入角色进行自我体验。按要求写出南昌起义时事报道。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掌握了基本事实,有培养料能力。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比自己的观点,加深印象。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引出: 在南下途中, 革命军遭到失败。 但南昌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后来,八月一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同时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江泽民题词图片。 过渡:南昌起义以后,我们党及时召开会议,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会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同时播放毛泽东的诗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展示秋收起义示意图。 讲解秋收起义初期形势, 帮助学生直观认识。 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 面临革命道路如何选择? 设计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模拟军事辩论会。 通过活动解决“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进军 ”这一抽象问题。教师适时调控、引导、质疑、评价、注重活动过程、指导分析问题的方法。 继续展示示意图。 起义队伍开始千里行程向农村进军。点出途中的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随即抛出问题:“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 ”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 引出: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井冈山成为革命的摇篮! 聆听感悟,情感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联系现实。 欣赏诗词,扩展知识,培养情操,激发学习热情看屏幕,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分组讨论,组内交流,组际辩论,质疑辨析。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屏幕,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 学习小组根据背景材料、联系地理知识, 进行讨论并回答。聆听、思考、感悟。聆听感悟,情感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联系现实。过渡: 朱德、陈毅知道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1928年4月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设计学生活动:假如你是当年随军征战的一个小鬼,在革命岁月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你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 你写下了难以忘怀的日记…… 指导写法:所见、所闻、所感。 引出: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 共产党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 引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开始。 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挥合理想像, 以日记的形式再现历史场境。 自我体验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意义。 聆听并感悟。三、工农武装割据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毛泽东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3.教师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 1930 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4.教师出示图片:《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找出相关的信息。 5.教师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工农政权的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学生回答:在井冈山积极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学生聆听,感知历史聆听、 思考、感悟。 感情感体验学生观看并回答: 学生聆听,感知历史C、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朗诵口诀:武装反抗国民党,南昌起义第一枪;秋收起义湘赣边,进军农村向井冈。革命根据地开创,两军会师红旗扬;中国革命危转安,星火燎原势高涨。工农武装搞割据 形成整体感知。并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D、课下实践 请同学课下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 学 生课下实践,现实体验。板书设计: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时间:1927 年 8 月 1 日。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刘伯承等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二、八七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三、秋收起义:1927 年,起义受挫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井冈山会师:1928 年,朱毛红军会师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五、工农武装割据 根据地建设:到 1930 年,全国建立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六、革命斗争:革命武装发展壮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课后反思:本课时在本单元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根据内容写报道、写日记等时时进行导学、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在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