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1.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课余生活我选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1.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课余生活我选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课余生活我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第一课,主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本课包含三个部分:“课余生活我选择”“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图画告诉学生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他们的权利,同时自主选择也需要自主判断能力。第二部分通过展现校内、校外课余生活的几个片段来启发学生思考课余生活的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实践告诉学生过好自己的课余生活,除了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的课余活动,还要合理地安排和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课余生活更健康、更有序,既对自己有意义,也对社会有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合理选择和科学安排课余生活的方法,过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能正确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选择困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自主选择,争取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懂得珍惜和合理规划时间。
4.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2. 学会合理选择和科学安排课余生活的方法,过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能正确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选择困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回顾自己课余生活并完成统计表,初步感受按照自己的选择安排课余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同学们,愉快的假期总是过得特别快。谁愿意和大家分享暑期的快乐生活?
2. 其实除了暑假,我们在学校上课之余,每天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等这些时间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课余时间。
【板书:课余生活】你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样呢?请大家拿出课前的调查表来秀一秀吧。
三、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活动一:小小分享会
1.学生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活动,并请代表汇报。  
小组合作:  
(1)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参加的课余活动;  
(2)告诉大家你参加这项活动的原因;
(3)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
代表 1 :每个组员都介绍并介绍原因。
评:他们小组选择逐个陈述每位组员的汇报,详细。
代表 2:有 3 名同学参加学习类活动如练字班、作文班等,有五位同学参加娱乐类活动,比如学习架子鼓、学舞蹈等,有四位同学参加休闲类活动,如打游戏、打羽毛球等。
代表 3:我们小组受到了 X 组的启发,
评:有一颗好学的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得我们的分享变得格外条理清晰。刚刚代表们和大家分享了许多课余生活参加的活动,这些活动大都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促进成长,所以选择尝试。
2.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欢乐时光!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PPT 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图片。】
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信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老师,你也懂你们的快乐,所以就让快乐再多来一点吧!(多媒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过渡语:然而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些同学却困惑不已:
1.有人认为:我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课余生活应该自己来选择,这是我的权利。有人认为:我们年龄还小,选择课余生活还是由爸妈决定吧。
2.接下来在班级内组织一场辩论赛,请各位同学听清楚要求,根据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辩题:课余生活谁选择?
【板书:选择】辨证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正方先发言,反方接着发言。
(1)出示辩论话题:课余生活谁选择 正方:课余生活应该自己选择。反方:课余生活应该由父母决定。
(2)双方选择代表进行陈述。教师评价:有讨论就会有智慧的火花,真理才能从辩论中来,通过这场激烈辩论,同学们,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同桌相互讨论,再随机请同学分享。
小结:一个假期不见,同学们又成长了很多,是的,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我们 【板书:“我”】的权利,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同时,因为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自主选择中,同学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同时也遇到过一些困惑,例如,昨天 xxx 同学给我发的微信,希望大家帮帮她: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小小智囊团
1.出示几个求助微信图片:
  
(1)图片一:我想参加少年宫的舞蹈班,可是与学校的乐队排练冲突了,怎么办
(2)图片二:可选择的课余生活实在是太多了,我该怎么选择呢
(3)图片三:如果爸妈不同意我的选择,我就只能放弃吗?
2.每组选择一个求助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建议。  
商量讨论:
(1)以学校集体的活动为主,再考虑其他的活动。板书:分主次
(2)可以先尝试已经安排的,再从众多的课余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旦选择了请坚持自己选择的,坚持才会有收获。
(3)坐下来互相去说自己这个意见的原因,果我们是很耐心的和父母去交谈,只要不是太大的问题,父母也会听我们的。(交换意见,换位思考真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
4.拓展:你们还遇到过哪些困惑呢 在小组里讨论解决的办法吧!
预设生回答:
5.小结:在自主选择时要开动脑筋,合理选择。并且要听取父母意见,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能够锻炼和促成长的课余活动。
【板书:会商量合理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针对本课的收获,自己设计星期六一天的安排,小组内选择最佳方案。
课后反思
在讲授这一课时,通过课前调查回顾同学们自己丰富的课余生活,激起孩子们对于本课的生活印象和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同学们各不相同的课余生活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沉浸在课余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收获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烦恼,进一步回归生活,引起共鸣,通过小小辩论会学生发挥主体性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引导出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他们的权利,同时自主选择也需要自主判断能力,通过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困惑,再一次把课堂推进另一个深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不仅仅我们的权利,更需要我们了解在选择课余生活时遇到困惑如何解决,并且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解答了对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困惑。
不足之处:
1. 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对于学生们生活启示不够充分。
2.对于学生课堂创造性的问答和困惑,启示和引导完成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本课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不强。
3.部分小组内组长带动性不强,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学生课前实践参与环节效率不够。
改进措施:
1. 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课前多交流、观察,加深孩子们的生活体验。
2.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我们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3. 道德与法治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