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观察与思考
2.观察凸透镜成像
  
  (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2)把放大镜正对着
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
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
1.探究问题: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F
O
凸透镜
2.实验方案:
光屏
物体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1)实验器材: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1)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1)实验步骤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5.分析与论证
(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
5.分析与论证
  
(2)像的大小:
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
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
5.分析与论证
观察图片
(3)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
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
5.分析与论证
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
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
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
“傻瓜相机”成像原理。
5.分析与论证
观察图片
三、应用
1.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2.幻灯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距凸透镜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三、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2.你得到这个规律用的是什么方法?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2f >v> f
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2f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u=f 不成像
u<f 虚像 放大 正立 与物同侧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 1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是 1倍焦距 ;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像还是放大的像的分界点是 2倍焦距 ;
( 2 )物体成实像时,像总是 倒 立的;成虚像时,像总是 正 ( 均选填“倒”或“正” )立的;
( 3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 远离 透镜,像变 大 ;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 靠近 透镜,像变 小 。
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将物体移向距离透镜30 cm处时,它的像 变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变小 ( 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
3.在利用某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cm;当v=24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照相机 (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 凉山州中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时,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倒立、等大 的实像。
5.有一个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离透镜15 cm处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物体放在离透镜8 cm处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等于( A )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6.( 成都中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右 移动。
7.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张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凸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 实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 大于2倍焦距 ( 选填“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等于1倍焦距”或“小于1倍焦距” )。
8.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 B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小
D.当物距为4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投影仪
9.( 咸宁中考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此时在光屏上成一正立、缩小的实像
B.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C.若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
D.为了便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应选用表面光滑的玻璃板作为光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②和④ D.只有①和④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需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13.( 安徽中考 )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 1 )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 光屏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 2 )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 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 3 )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B 。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 1 )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能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投影仪 。当烛焰向右( 靠近透镜 )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右 ( 选填“左”或“右” )移;
( 2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 不变 ( 选填“改变”或“不变” );
( 3 )小军用另一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也来做实验,保持两种情况下物距都为40 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则 小军 ( 选填“小明”或“小军” )所用的透镜成的像大;若将这两只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距桌面上的课本距离相同,则 小明 ( 选填“小明”或“小军” )所用的透镜成的像大;
( 4 )小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 ( 选填“靠近”或“远离” )同学,同时还应 缩短 (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