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讲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作图,眼睛复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作图一、物距、像距、焦距表示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 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 表示; 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 表示。探究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 、 、 。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 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选填“在”或“不在”)同一高度上,原因:使蜡烛由远及近地向凸透镜靠近,再依次调整 (选填“光屏”或“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 、 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 、 的实像。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 、 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 、 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物距() 像的特点 像距() 应用物像位置 倒正 大小 虚实> 异侧 缩小倒立 实像 可用来测焦距<< 异侧 实像 >/ / / / / 探照灯< 放大 虚像 不能确定口诀: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放大镜: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照相机、投影仪、眼睛1、投影仪成 , 的 像。近视眼与远视眼①近视眼: 太厚,光线聚于 ,看不清 物体,佩戴 矫正。②远视眼: 太薄,光线聚于 ,看不清 物体,佩戴 矫正。练习:1.(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2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5厘米 B.15厘米 C.25厘米 D.35厘米2.(3分)同学做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大于10cm B.焦距等于10cmC.焦距小于10cm D.无法判断3.(3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离透镜5厘米时,观察到正立的像;当物体离透镜16厘米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A.f<5厘米 B.5厘米<f<16厘米C.8厘米<f<16厘米 D.5厘米<f<8厘米4.(3分)下列关于判断物体成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B.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眼睛能看见的像一定是实像D.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一定是实像5.(3分)如图所示来自远处物体光线经过某同学的眼球折光后的成像情况,则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和用于矫正的眼镜分别是( )A.晶状体焦距过小,近视眼,凸透镜B.晶状体焦距过小,近视眼,凹透镜C.晶状体焦距过大,远视眼,凸透镜D.晶状体焦距过大,远视眼,凹透镜物体凸透镜光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