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环节一 阅读与交流阅读64页想想做做,思考以下问题:1.升华是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升华要热。2.凝华是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凝华要热。3.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是(物态变化)。4.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5.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自学检测:《学习之友》相关习题自学质疑:我的问题(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研学)聚焦问题注:提出问题、新课教学练习。环节二 探究与点拨1.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雾”,使舞蹈演员好像在云雾中飞舞。这里涉及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哪些?3.下面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1)春暖花开,冰雪消融(2)炎炎夏日,河水干涸(3)秋意浓浓,禾苗露珠(4)严寒冬季,冰雕变小(5)北方冬天,美丽雾凇(6)寒冬腊月,河水结冰(7)月落乌啼霜满天(8)严寒冬季,窗上冰花研究分享至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合作研究、展示分享、讨论质疑)前面碘的升华实验,有没有液体出现?深度构建当堂检测:设计练习或问题检测本节所学《学习之友》(课后拓学)一、巩固知识环节三 应用与拓展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C.汽化、凝固和升华 D.凝固、液化和凝华2.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形成的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面形成D.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3.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冰的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4.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出现过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下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5.自然界的“雨、露、霜、雪、雾”的形成。自然界的“雨、露、霜、雪、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发生物态变化产生的热现象。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它们遇冷温度降低,可液化成小水珠,降下即为“雨”,也可能直接凝华成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如果遇到地面附近的气温较高就熔化成“雨”,如果遇到在附近的气温较低就形成“雪”。在低空,一般情况下水蒸气不会液化或凝华,如果在晚上,它们遇冷降温可能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停留在空中就形成了“雾”;若是附着在草、树枝等地面物体上,则形成了“露”;在冬天寒冷的天气,水蒸气也可能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自然界中,水有多种形状,雨、露、雾、云等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霜、雪、冰、雹、窗花等是固态。请回答下列问题:雨的形成是现象,露的形成是现象,霜的形成是现象,雪的形成现象,雾的形成是现象。6.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成的小冰晶共同组成的。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8.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9.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10.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 _ __;铁水浇成铁轨_______ 。1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3-4-2所示。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13.完成物态变化图。(液态固态气态吸热放热)(图3-4-2)二、拓展提升注: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分层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