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课标要求: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和视频,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中央以人民为本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提升史料实证能力。2.了解认识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表现,理解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意义。3.了解中国在面对各方面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应对举措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难点:如何认识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随后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4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国旗方阵和国徽方阵重大命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国富民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不惧风雨——在应对风险中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3大国担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章学习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 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含义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过程 ①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基本要求:“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针:精准扶贫(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②2020年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大步;③2021年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①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含义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意义 ①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②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④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第二章学习聚焦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①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 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按近高收人国家门槛。③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基建狂魔1、公路:总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17.7万公里2、铁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4.2万公里3、港口: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8席和7席4、桥梁:世界十大超高桥梁8个位于中国5、机场:民用机场254个,其中国际机场70个◎南昆高铁南盘江段世界最高桥梁——北盘江大桥(565.4米)◎兰新高铁祁连山段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珠港澳大桥(跨海41.6公里)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3.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1)研发经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2)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3)核心科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月球和火星探测器科技发展◎2020年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首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宫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奔赴天宫。从神五到神七,从首次太空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20年多间,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4.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1)寿命及收入: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2)教育建设: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3)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5、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1)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2)武器装备: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五大战区示意图▲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南海检阅海上编队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歼-20隐形战斗机运-20军用大型运输军事发展东风系列导弹战略核潜艇——094潜艇历史纵横: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1、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201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 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3、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4、2020年5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第三章学习聚焦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党和国家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中美贸易摩擦 挑战 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应对 有力反制措施,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香港修例风波 挑战 2019香港反对派反对修改《逃犯条例》,演变成暴力冲突,暴露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漏洞应对 支持特区政府平定暴乱;制定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修例风波: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台湾统一问题 挑战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应对 2015习马会;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十九大六个“任何”;二十大重申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2022年8月东部战区围台军演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新冠疫情防控 挑战 2019年12月,武汉疫情发生;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党中央科学精准防控;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历史纵横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应对突发疫情,中国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约4300亿只口罩,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中美贸易摩擦 挑战 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应对 有力反制措施,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香港修例风波 挑战 2019香港反对派反对修改《逃犯条例》,演变成暴力冲突,暴露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漏洞应对 支持特区政府平定暴乱;制定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台湾统一问题 挑战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应对 2015习马会;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十九大六个“任何”;二十大重申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新冠疫情防控 挑战 2019月12武汉疫情发生;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党中央科学精准防控;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章学习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内涵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大发展大变革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③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④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⑤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首次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全面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意 义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③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外交政策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中国方案①内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②目标: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3.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国际事务发展中国家以联合国为中心支持多边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大国担当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互利共赢①“一带一路”。②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对点训练(2023·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课堂小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外贸易、两岸三地、新冠疫情“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原因: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④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新拼搏。完成脱贫攻坚经济、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国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