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2.知道什么是沸腾及液体的沸点;知道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及其异同。3.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环节一 阅读与交流学前准备:铅笔、尺子,并依照课本59页图3.3-3完善时间标度。1.什么叫汽化?请举出生活中的实例?2.汽化的两种方式?(并写出两种方式的定义)3.自主学习:蒸发思考:如何让一件湿衣服尽快变干?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4.猜想1:在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律是:沸腾前:;沸腾后:。自学检测:《学习之友》对应习题自学质疑:我的问题(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研学)聚焦问题注:提出问题、新课教学练习。环节二 探究与点拨(分工要明确,注意安全,小心烫着)1.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以水为例):(1)按照课本3.3-2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气泡变化及温度变化,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画出水温、加热时间的图像。时间/min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水的温度℃现 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所做的图像,(书59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图像,总结水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 并修正前面你的猜想。(2)什么是液体的沸点?(3)讨论并总结:沸腾条件是什么?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请归纳异同点:对比 蒸发 沸腾不同点 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相同点研究分享至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合作研究、展示分享、讨论质疑)深度构建当堂检测:设计练习或问题检测本节所学《学习之友》(课后拓学)二、拓展提升环节三 应用与拓展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6.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A.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B.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7.下列做法中减缓蒸发的是( )A.晾晒衣服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B.把洒在地上的水四周扫开C.为保鲜蔬菜,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 D.洗头后用电吹风吹头发8.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 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9.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2)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注: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分层布置《学习之友》分层布置课题:第三节汽化和液化(2)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液化?及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环节一 阅读与交流1.汽化的两种方式?2.汽化的两种方式的异同点都有哪些?3.沸腾条件是什么?简略描述沸腾时的现象。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5.什么叫汽化?请举出生活中的实例?6.液化有哪两种方法?自学检测:《学习之友》自学质疑:我的问题(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研学)聚焦问题注:提出问题、新课教学练习。环节二 探究与点拨1.讨论并展示:阅读课本60页“想想做做”“纸锅烧水”,为什么纸锅不会燃烧?2.分组探究并讨论展示:60页“想想做做”: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3.讨论阅读课本61页“液化”,总结生活中液化的液化现象,并能说出哪些是运用“压缩气体体积”的办法;哪些是运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小组展示交流)研究分享至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合作研究、展示分享、讨论质疑)讨论阅读课本62页“STS”“电冰箱与臭氧层”,简述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深度构建当堂检测:设计练习或问题检测本节所学《学习之友》(课后拓学)一、巩固知识环节三 应用与拓展1.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了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露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罩在篮子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3.解释课本第3页图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为什么会再次沸腾?4.在小组活动时,张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0克100℃的水和10克100℃的水蒸气对人体造成的烫伤,哪一种严重些?李丽立刻回答:“一样严重,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李丽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二、拓展提升注: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分层布置《学习之友》分层布置课题: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