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撰写短视频脚本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撰写短视频脚本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新题型
尝试拟写视频拍摄脚本
9.两个文本都提到了“马”对战死或受伤的主人不离不弃的场面,深切动人。同学们准备要把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T8联考
分镜头脚本(片尾)时长20秒 音乐特点
远镜头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
什么是短视频脚本?
日常看的电视剧、电影都是根据剧本拍摄的,剧本内容会记录下拍摄的画面、演员的台词、场景等,短视频脚本也可以理解为短视频的“剧本”。
任务导学
在进行短视频拍摄时,拟定一份短视频脚本,可以让摄影师清晰知道每个机位、镜头大小、拍摄时长等;让演员熟练掌握视频画面、台词、道具等;让剪辑师明确画面衔接设计、音乐卡点、画面时长、色调风格等。因此,一个视频内容的好坏跟视频脚本制作的好坏密切相关。
在编写脚本的时候要注意逻辑通顺,例如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在哪里发生了什么,编写脚本的过程中,脑海里要对拟定的内容情景化。如果没有脚本作为视频拍摄依据,在拍摄过程会发现拍摄毫无逻辑,需要花很多时间临时再重新构思,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任务导学
知识储备
短视频脚本框架搭建
在编写脚本前,首先要确定好整体内容的流程,分别从内容主题、时间、人物、场景背景等进行拍摄框架搭建。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虽然短视频时长短,但是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提高短视频的拍摄效率和内容质量。
内容主题:围绕中心主题进行短视频脚本的撰写,类似于写作文,通过主题想表现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时间:不管是每一个镜头出现的把控时间,还是摄影师和主角的拍摄时间等,都离不开“时间”二字,需要提前合理安排好,避免出现影响拍摄进度的问题。
人物:拟定出镜的人员数量,包括每一个人员具体演绎的角色是什么。
场景背景:拍摄场地的确认,室内场景或者室外场景,以及场景搭配的风格、拍摄风格等。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搭建好短视频脚本框架后,就开始进行脚本的编写。
短视频脚本类型
短视频的脚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分别为拍摄提纲、分镜头脚本以及文学脚本制作。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拍摄提纲
拍摄提纲一般是指对拍摄要点进行大概的描述,对拍摄内容起提示作用,适用于一些容易掌控和预测的内容。当拍摄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或对拍摄内容不理解时,不建议采用拍摄提纲的方法。
A
结尾引导(关注、点赞)
中间内容优化(添加反转)
视频主题
视频黄金开头(内容描述)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学脚本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框架,将视频内容以基本单位的形式区分出来,划分镜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响、时间长度等,一般可制作成表格的形式编写出脚本。
B
片名: 镜号 景别 技巧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乐 音响 长度(秒)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拍摄的画面大小,一般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需要运用到多个拍摄机位时的编号。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大远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于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常用于短视频的片头或片尾。大远景的景别空间范围最大,被摄主体不超过画框高度的1/4,仅是景物空间的点缀,隐约可见。
大远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在远景的取景范围中,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大远景中的高度有所增加,但不超过画框高度的1/2,能够隐约辨其轮廓,但看不清细节。
远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全景的取景范围是用整个画框来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身或场景的全貌。全景既能清晰展示被摄主体的全貌或被摄人物的全身,又能交代清楚周围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头顶和脚下要留出适当的空间,并且头顶要比脚下留出更多的空间。
全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中景的取景范围为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如图3-7所示。中景的视距适中,观众既可以看清人物上半身的活动,又能感受周围的环境,可以同时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求。
中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中近景的取景范围介于中景、近景之间,用于表现人物腰部以上的活动。采用中近景有利于展示人物的上半身,特别是头部动作和面部神情。在访谈类短视频中,利用中近景可以拉近人物之间的视觉和心理距离,增强现场感、亲切感与交流感。
中近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近景用于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动作。近景的画面内容趋于单一,人物占据绝大部分画面,人物表情展示得很清楚,背景与环境特征不明显。
近景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1. 景别
大特写用整个画框来表现人物面部或被摄主体的局部,如一双眼睛、一只耳朵、一只脚、一个拳头、行驶的车轮、转动的钟表、行走的脚步等。大特写的视距最近,比特写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具有提醒、暗示、强调等作用。
大特写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拍摄的画面大小,一般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包括镜头的运镜,其运镜手法有推、拉、摇、移、跟等。
需要运用到多个拍摄机位时的编号。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5.运镜
推镜头是指手机摄像头由远及近,向被摄主体方向移动,逐渐形成近景或特写的镜头。推镜头改变了观众的视线范围,画面由整体慢慢引向局部。
推镜头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指手机摄像头向被摄主体反方向运动,画面由特写或近景拉起,在镜头后拉的过程中视距变大,观众的视线由细节变为整体,画面逐渐变为全景或远景。
拉镜头
5.运镜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摇镜头是指手机机位不动,借助三脚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摄像师自身进行上下、左右旋转运动来改变手机摄像头轴线方向的拍摄方法。
摇镜头
5.运镜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移镜头指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沿水平方向做各方面的移动,使用移镜头,画面中的景别会发生变化。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不动,摄影机动;二是人和摄影机都动,这里简要提一下,移镜头接近跟镜头,但是,速度不一样。
移镜头
5.运镜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跟镜头是手机摄像头跟踪运动着的被摄主体进行视频拍摄的一种方法,可以形成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
跟镜头
5.运镜
拍摄高度
平拍
平拍,即平角度拍摄,手机摄像头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角度进行拍摄。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拍摄高度
仰拍
仰拍是指利用手机摄像头偏向水平线上方进行拍摄,拍摄的视角在被摄主体的下方。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拍摄高度
俯拍
俯拍与仰拍相对,拍摄的视角在被摄主体的上方,摄像师以一个较高的角度拍摄从上往下的画面。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拍摄高度
顶拍
顶拍是指利用手机摄像头从空中向下大俯角拍摄,或者利用无人机航拍地面。
3.3.1 手机短视频拍摄技巧
为每一段镜头配备文字说明/配音,让拍摄和后期处理更加方便。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拍摄的画面大小,一般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包括镜头的运镜,其运镜手法有推、拉、摇、移、跟等。
视频需要呈现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构图等。
需要运用到多个拍摄机位时的编号。
TIPS:分镜头脚本编写的类型
用文字描述拍摄内容的文字分镜头脚本
用画面直接拍摄绘制出来的画面分镜头脚本
拆解和还原优秀的作品或者经典的影视片段,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分镜头脚本写作能力。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需要运用到什么音乐。
可以理解为音效,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文学脚本
文学脚本偏向于交代内容,尽可能地列出所有拍摄的思路,适用于那些非剧情类的短视频创作,如测评类、教学类短视频、拆快递好物推荐视频等。相对于分镜头脚本来说,文学脚本只需要规定短视频中的人物需要做的任务、说的台词,然后选取拍摄的方法和短视频的时长即可。
C
文学脚本示例
策划短视频脚本
01
实操指引
赤壁赋泛舟片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场景:赤壁泛舟 镜号 时长 画面内容 景别 运镜方式 音乐、音效
《赤壁赋》“泛舟赤壁”视频拍摄脚本 镜号 景别 运镜 画面内容 时间 旁白 音乐
1 特写 推 皓月当空、月光皎洁 4秒 壬戌秋夜,月圆如镜。 悠扬、舒缓的笛曲
2 全景 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秒 朗月当空,波光粼粼。山崖下,一江如带,蜿蜒向远方,隐约一只小船,飘荡于江面。 3 中景 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秒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4 近景 推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秒 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在浩瀚的江面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洒脱,泛舟之乐,溢于言表。
赤壁赋泛舟脚本
01
赤壁赋泛舟片段
【点评】 这段视频脚本紧扣文中的景物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通过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调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赤壁泛舟的场面。开头通过三个镜头,以平推运镜交代江面的辽阔,以上升运镜展示赤壁的高峻,为泛舟做足了环境的铺垫。在举酒诵诗的场面,作者巧妙地通过中景跟进行船的运镜,通过灯影和人影,辅以背景的人声,侧面表现船内的热闹,避免了场面的嘈杂,重点突出又不破坏江面的意境,为羽化登仙的感觉蓄势。紧接着,作者又用仰拍进一步表现江面的景色之美,通过笑声展现酒宴之乐,非常贴合文本的基调。最后,全远景展示,天地一色,烟波浩渺的感觉呼之欲出,同时,作者独具匠心,使作为配乐的箫声加强,也为下一幕做了铺垫。
课堂实训
下面是一个主题为“放下手机,回归自然”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出空缺的两个“画外音”。
镜头 画面描述 画外音 时间
1 一个女孩将手机横放在自己眼前,手机播放着精彩视频,窗外阳光明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秒
2 一个女孩在手机上输入文字,手机显示着两个人的聊天记录 我们畅聊生活见面却被切断疏离了彼此的天空 4秒
3 一个女孩带上耳麦,各种音符飘逸在女孩周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秒
4 女孩放下手机,走出房间,与朋友漫步,脸上露出微笑 放下手机,回归自然 5秒
下面是一个主题为“放下手机,回归自然”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出空缺的两个“画外音”。
镜头 画面描述 画外音 时间
1 一个女孩将手机横放在自己眼前,手机播放着精彩视频,窗外阳光明媚 ①手机让我们纵览世界,却禁锢了视线 4秒
2 一个女孩在手机上输入文字,手机显示着两个人的聊天记录 我们畅聊生活见面却被切断疏离了彼此的天空 4秒
3 一个女孩带上耳麦,各种音符飘逸在女孩周围 ②手机让我们感受音乐,也绑架了听觉 4秒
4 女孩放下手机,走出房间,与朋友漫步,脸上露出微笑 放下手机,回归自然 5秒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第二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写出第一个和第三个镜头的脚本。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的字数不超过60字。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场景】溪边,茅草屋 【人物】白发夫妻 三个儿子
镜头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大儿子在溪边的豆田里锄草,抬头看到大弟坐在屋前的石头上,埋头编着一只鸡笼——两只小黄鸡正在他脚边悠闲啄食。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第二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写出第一个和第三个镜头的脚本。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的字数不超过60字。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场景】溪边,茅草屋 【人物】白发夫妻 三个儿子
镜头一:清澈的小溪旁,青草碧绿。一间低矮的茅屋前,一对白头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镜头三:小儿子卧在溪边的草地上,专注地剥着莲蓬,口水顺着嘴角淌下。
阅读杜牧的诗歌《秋夕》,补写电影脚本。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画面一:秋天的夜晚,寂静的宫殿内,白色的蜡烛闪烁着冷光,那冷光映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都产生了丝丝寒意。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四:少女坐在石阶上,遥望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阅读杜牧的诗歌《秋夕》,补写电影脚本。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画面一:秋天的夜晚,寂静的宫殿内,白色的蜡烛闪烁着冷光,那冷光映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都产生了丝丝寒意。
画面二:一个孤单的妙龄女子,看到从后花园飞过来的萤火虫,于是拿着轻罗小扇,在秋夜的寒意中,无聊地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
画面三:夜渐渐深了,庭院中的台阶很凉,宫廷内夜色如水,使人倍感凉意。
阅读杜牧的诗歌《秋夕》,补写电影脚本。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画面一:秋天的夜晚,寂静的宫殿内,白色的蜡烛闪烁着冷光,那冷光映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都产生了丝丝寒意。
画面二:一个孤单的妙龄女子,看到从后花园飞过来的萤火虫,于是拿着轻罗小扇,在秋夜的寒意中,无聊地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
画面三:夜渐渐深了,庭院中的台阶很凉,宫廷内夜色如水,使人倍感凉意。
知识补充
文学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镜头语言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将这些镜头“连词成句”成为让人能读懂的信息的,就是蒙太奇。蒙太奇(镜头组接方式)是电影的基本表现技巧和结构手法,“表现蒙太奇”就是其中的基本类型之一,它是以镜头序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表现蒙太奇的表意方式与抒情文学的修辞、表现手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表现蒙太奇”的镜头语言来解读写景抒情散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知识补充
1.抒情蒙太奇:即将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分解成一个近景或者特写,渲染气氛、加强情绪。特写与近景是用来突出并强调细节的镜头,抒情散文中特写镜头被广泛运用在景物的描写上。
【课本印证】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许多抒情蒙太奇的镜头,例如:“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段文字运用了抒情蒙太奇的手法,对地坛细微处放大特写,处处透着荒废了的地坛,在作者眼里处处生机,这既是地坛的生机,更加是作者生命的生机。
知识补充
2.隐喻蒙太奇:这种蒙太奇将经过筛选的镜头巧妙组织,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微妙隐喻的效果,起着加深作品寓意的作用。隐喻蒙太奇的使用类似中国古典文论中“意象”的使用,其产生的寓意类似“意境”带来的意蕴。
【课本印证】《荷塘月色》一文看似处处在表现景,实则一处处景色都是一幕幕隐喻蒙太奇,在传达作者的情感。文中在来到荷塘前也有与之相照应的“镜头”:“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通往荷塘路并不是坦途,曲折的小煤屑路并不好走,蓊郁的树木在晚上难免阴森怕人,正好也隐喻着作者心中“颇不平静”。
知识补充
3.对比蒙太奇:这种蒙太奇就是通过镜头组接,把内容(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等)或形式(景别大小、色彩冷暖等)有反差的镜头放在一起,用强烈的反差强调内容、凸显情绪。
【课本印证】在抒情文学中对比蒙太奇使用也俯拾即是,比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明显的内容上的对比。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则用暗色调做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是一副色彩对比明显的画面。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对于北京秋景的描写,从天空到院落到槐树再到牵牛花,就是从远景到中景到近景最后特写的一个景别上的反差,从大到小,越来越细,作者对北京秋景之了解、之喜爱都寓于景别之中。
知识补充
4.心理蒙太奇:这种类型的蒙太奇是电影中心理描写的方式,它一般是通过画面的组接,展现内心世界,可以用来表现人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各种精神层面的活动。这些画面通常只是一些片段,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不连续性,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可以打破逻辑。
【课本印证】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心理蒙太奇尤其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中从“镜湖”飞跃到“剡溪”,又从“青云梯”一下子跨到“半壁”,这种变化显然不符合物理空间变化的特点,空间变化如梦境般随意更改。这些画面都是按照作者的心理跳跃的,重在情感表达而不是写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