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寒假分层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8讲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寒假分层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资源简介

【寒假自学课】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08讲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以时空观念角度掌握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认识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其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世界难民的困境与救助,分析世界难民出现的原因。 3.运用唯物史观看待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1)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开始: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B.表现: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C.影响: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
A.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B.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大约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出现新趋势,跨国公司表现尤为明显。
①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表现: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2.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
3.问题:20世纪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4.救助: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⒌认识: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知识点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
2.特点: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3.代表:
(1)美国:
①特征: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②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③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①特征: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②因素:A.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B.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C.华裔和印度裔移民的迁入。
③影响:
①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考点剖析】
考点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考点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2.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猛增到1160万,到1993年已经有1890万。这说明( )
A.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深入面临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考点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3.据(美)帕尔默等着的《冷战到全球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引发欧洲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
C.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真题演练】
4.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主要是因为
A.社会经济长期落后贫困 B.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剩
C.社会制度面临转型 D.东欧国家政府的鼓励
5. “绿卡”这个词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移民政策上都给予所需要的外籍人士以长期居住权”,使之享受准国民待遇,即所谓的“绿卡”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B.吸引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
C.争夺人才,留住精英 D.接纳难民,慈善救济
6.近年来,欧美等主要难民申请国的难民政策日趋严紧,欧洲部分国家在面对二战后规模最大的移民与难民潮时出现了破坏人权的行为,特朗普政府宣称要修改美国庇护申请的条件,将那些非法入境者排除在外。材料表明
A.欧美发达国家拒绝难民入境
B.欧美发达国家在难民安置方面的态度消极
C.欧美发达国家拒绝承担难民安置责任
D.难民大多选择逃往欧美发达国家
7.从1933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陆续进入上海的欧洲犹太人难民总计约近30000的人,除了后又离开上海去第三国的那些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在沪的犹太难民数应在25000人左右。专门研究纳粹大屠杀的西蒙·维森塔尔中心指出,当时上海接受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受的总和还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人民救援犹太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B.上海成为欧洲犹太难民的最理想的避难所
C.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和犹太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D.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限制犹太人入境
【过关检测】
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出现大规模全球流动。这一现象始于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贸组织的建立
9.大约20世纪80年代,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表现为
A.服务人员迁移 B.体力人员迁移 C.难民迁移 D.“知识精英”迁移
10.全球难民问题产生于国际社会政治、军事、宗教等冲突,其问题的棘手性一直困扰着当今国际社会。全球难民问题已经对目前的区域及国际关系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下列关于国际上对难民的救助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B.1951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C.1966年确立了“世界难民日”
D.2000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11.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原因是
A.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B.印第安人居民多
C.大批非洲黑人的到来 D.经济发达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而后英国、法国开始了开拓美洲的殖民政策。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一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的人口很少。比如葡萄牙人口总共只有150万,不可能提供大量移民。其次,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第三,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口当时也不是很多,还未感到人口压力,后来迁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最初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移民一批贫苦劳动者,他们中间有的为了逃避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有的纯粹为了谋生,当然,也有些是为了发财致富冒险来到美洲的。随后出现的向澳大利亚的移民,情况亦复如此,而且移民中间还有不少是英国流放的犯人。总之,那时欧洲迁移到美洲的人口数量不大。1760年移居美国的人口仅160万,1775年也只达到260万;移居到巴西的欧洲白人1818年时不过84.3万。
——摘编自田方、陈一筠《国外人口迁移》
材料二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
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新入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摘编自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人口迁移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0年至2005年世界人口迁移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趋势总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其中欧洲是主要接收地之一,这其中既有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较好的福利制度等因素,也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动荡等有关,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严重失衡。故答案为A项。B项,虽然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民现象发展,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世界范围内的移民现象与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多大关联,排除;D项,人口政策只是主观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排除。
2.A
【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深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故A正确;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并非人员自由流动,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的难民主要是因战争等问题产生的,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排除D。
3.D
【详解】依据材料“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移民涌入欧洲,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从而使欧洲种族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也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移民的涌入“引发欧洲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排除B项;移民的涌入不是“恐怖主义”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之后不久苏联解体,根据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这个特定时间的限制,即可判断移民原因为政治因素,C项正确;社会经济长期落后贫困是东欧移民的一贯原因,但不是20世纪90年代特定原因,排除A项;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剩的说法有误,东欧人口并没有过剩,排除B项;政府鼓励移民不符合东欧实际政治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材料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绿卡”制度,为了加强竞争能力,招揽人才,各国才实行此制度,C项正确;绿卡制度是针对人才机制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绿卡是颁给社会精英的,而不是普通移民,排除B项;绿卡不是给难民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欧美等主要难民申请国的难民政策日趋严紧”、“特朗普政府宣称要修改美国庇护申请的条件,将那些非法入境者排除在外”信息可知,难民政策日趋严紧,欧美发达国家在难民安置方面态度消极,B项正确;欧洲发达国家也接收了大量难民,A、C项表述错误,排除A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是国际难民的主要安置者,世界前10个难民安置国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9个,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题文信息“当时上海接受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受的总和还多”,展现了中国人民救援犹太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A项正确;上海成为欧洲犹太难民的最理想的避难所,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中国人民救援犹太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没有提到儒家文化与犹太文化,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限制犹太人入境的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所以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全球化尚未发展到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性流动的阶段,排除A项、B项;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并不是始于世贸组织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知识精英”迁移的新趋势,D项正确; 服务人员迁移和体力人员的迁移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排除A、B项; 难民迁移是因区域性政治冲突频频爆发而不断产生的,并不是全球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故A项正确;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排除B项;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排除C项;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排除D项。故选A。
11.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居民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以及非洲黑人和亚洲移民的后裔,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数量已不多,这是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所以A项正确,排除B项;大批非洲黑人的到来是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个原因,此外还有欧洲移民的后裔、亚洲移民的后裔等,排除C项;美国经济发达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此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
12.(1)主要特点:具有殖民扩张性质;以掠夺金银财宝为目的,掠夺性强;移民成分复杂;移民规模不大。
原因:新航路开辟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实力最强,最先实行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口较少,移民有限;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他国移民实行限制;欧洲人口当时还没有本土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移民人数大幅增长;出现“南北迁移”和“南南迁移”现象;移民由欠发达国家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迁移。
【详解】(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而后英国、法国开始了开拓美洲的殖民政策”得出具有殖民扩张性质;根据材料“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得出以掠夺金银财宝为目的,掠夺性强;根据材料“后来迁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得出移民成分复杂;根据材料“那时欧洲迁移到美洲的人口数量不大”得出移民规模不大。原因:根据材料“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得出新航路开辟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实力最强,最先实行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的人口很少。比如葡萄牙人口总共只有150万,不可能提供大量移民”得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口较少,移民有限;根据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得出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他国移民实行限制;根据材料“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口当时也不是很多,还未感到人口压力”得出欧洲人口当时还没有本土压力。
(2)变化:根据材料“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得出移民人数大幅增长;根据材料“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得出出现“南北迁移”和“南南迁移”现象;根据材料“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得出移民由欠发达国家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迁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