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导学案
学 校 年 级
课 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 型
课 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2、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 3、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4、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 (1)含义 (2)内容
(3)地位 (4)举例(尤其是疫情期间) 2.社会救助 (1)含义 (2)内容
(3)地位 (4)举例(尤其是疫情期间) 3社会福利 (1)含义 (2)内容
(3)地位 (4)举例(尤其是疫情期间) 4.社会救助 (1)含义 (2)内容
(3)地位 (4)举例(尤其是疫情期间) 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 (四)怎么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随堂演练: 探究活动一:新中国建国70年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社会保障的作用是什么?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是怎样的? 探究活动二: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领域的各项改革。目前已经构建起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正逐步朝着制度全覆盖向人群访全覆盖的方向发展。据金维刚介绍,实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将全民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到2017年,已经有13.6亿人口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率达到98%。2017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9亿人,参保率达到85%左右;计划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0%。还有工伤保险领域、失业保险方面都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同时进一步规范生育保险政策,把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三:我国应如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课后小结 (
【自主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
课后作业 1.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A.养老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养老改革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正加快步伐通过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保证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这里的养老保险属于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会保险 D.社会互助 3.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 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③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  ) ①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完全一样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搞好慈善活动 ④做到权责分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职工培训制度 D.工伤保险 6.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发展的“减震器”。他所说的社会保障(  ) ①是居民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②是国家财政中重要的民生支出  ③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④社会保障程度越高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9年深圳将加快推动住房新政落地实施,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筹集和供应力度,全年计划开工筹集8万套、供应3.4万套。这表明(  ) A.国家满足社会成员高层次的保障需求 B.我国建立了十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C.国家加大社会保险的力度 D.国家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和福利待遇明显改善,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也有了较大提高。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B.人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提高 C.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D.社会优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9.《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针对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明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累计、接续的政策,并规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含15年)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②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④会明显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加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降低社保费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此举有利于(  ) ①增加投资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②发挥财政作用,调控经济发展  ③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仅要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补短板”要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病,熨平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消除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下列属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内容的是(  ) 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②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③商业保险和财产保险 ④医疗保险和人身保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我国已经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下列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社会救助 B.是一种社会福利 C.是一种社会保险 D.能促进充分就业 14.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与人民生活幸福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①要做到权责清晰 ②要以维护企业利益为主要目标  ③要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消除贫富差距  ④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由此可见,社会保障要 ①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②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更多地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的受益人员是(  ) A.全体职工 B.各类残疾人 C.全体社会成员 D.军烈属、复员军人、残疾军人、转业军人 17.2022年7月,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要求,对达到70岁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在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再多增加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有利于(  ) A.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实现宏观调控 B.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C.保障高龄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D.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高龄退休人员的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人社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2021年养老金的总体涨幅是4.5%。在具体调整办法上,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结合材料,分析采取上述调整办法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