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热点1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伟大复兴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热点1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伟大复兴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一 长效热点探究 
   热点1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伟大复兴
热点缘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命题方向1 以原因类题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考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走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方向2 以理解说明类题目,从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本泱泱华夏,历经千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渝,艰苦卓绝地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源从“君子以厚德载物”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再到“天下共富”“民本、德治、仁政与法治”“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
根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作出不懈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根据时代特点、国情变化和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底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方向3 以措施类题目,从哲学角度考查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强调要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做到“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  )
①蕴含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③表明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追求
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辽宁高考)习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这印证了(  )
①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中国的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南通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必须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逻辑思维规则,指出西方学者推理的逻辑错误,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效热点探究
考法探究
命题方向1
(1)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近代中国的艰辛探索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另辟新径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
(2)受客观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虽然具有统一性,但是,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发展道路、模式上必然具有多样性。
(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4)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因此,必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方向2
(1)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中国式现代化内容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历史自信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3)中国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把握历史规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4)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
命题方向3
(1)想问题做事情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向最难之处攻坚。
(2)想问题做事情要注重量变的积累,脚踏实地以实现远大的目标。
(3)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预测押题
1.B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能表明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追求,③不符合题意。]
2.C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党的二十大上概括提出的,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一系列现代化成就,①不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②④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不选。故本题选C。]
3.(1)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现代化应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现代化不应只等于西方化。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了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①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国家发展历史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②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