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二十三、《孟子》三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亚圣”,提出“性善论”,主张君王应施行“仁政”。《孟子》语言特点:长于言辞,气势非凡,论证严密,善用比喻、寓言说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驾车)、书、数二十四、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能照到阳光的那面为阳)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惩山北之塞 惩:以……为苦,苦于 形容词意动用法4..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用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险:险峻的大山 形容词用作名词倒装句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②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三夫”后置。④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前提。省略句①(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帝感其(于)诚。④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被动句帝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小孩)、始龀(七八岁小孩)、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束发(男子十五岁)、加冠(男子二十岁)文言文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方法: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根据语境组词或替换同义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注意倒装句)补:补充省略成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二十五、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二十六、诗词五首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作品“三吏”“三别”。李贺: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诗才”之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古体诗:形式自由,如《诗经》,乐府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近体诗:严格讲究韵律,对仗和平仄,主要包括绝句和律诗。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一般分两段,叫作上下阕。兴起于唐代,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诗句简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自得,物我合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美好景色,动静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以乐景写哀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夸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比喻夸张;敌军来势汹汹,我军雄姿英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侧面,听觉和视觉,战争残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典,舍身报国)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物起兴,为下文做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典,以小见大,机遇造人的哲理)天机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梦境)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作者遭遇)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大鹏鸟形象,喻腾飞之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白描,伤别怀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亡国之痛,渴望收复失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游兴沉酣,流连忘返)谦辞:家父、家母(慈)、舍弟、小儿、犬子、愚见、拙作、拙见、老朽、寒舍、见教、见谅、斧正......敬辞: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存、惠赠、垂念、赐教、高见、高寿、高龄、高就、奉还、奉送、久仰、劳驾、贵庚、贵姓、大作、赏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