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作业设计1目录:一、“双减”环境下的作业设计与布置 3二、单元信息 4三、单元分析 4( 一) 课标要求 41.具体内容要求 42.活动建议 4(二) 教材分析 51.知识框架 52.本章内容及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6(三) 学情分析 6四、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6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7六、课时作业 7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63(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63(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分析 14(三) 单元质量检测效果反馈 24八、单元作业错题反思卡 44九、单元作业设计亮点与特色简述 542一、“双减”环境下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 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 时间等方面,全方位的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少作业压力,让教育回归学校, 彰显教育本质。物理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是学生课下复习巩固消化提 高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设计物理作业,应该注重研究作业设计的趣味性、目的性、 可选性、创造性、层次性和表述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允许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时间来选择完成当天的作业。为此,主要应该从以 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双减”对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其中规 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教学实 践证明,作业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越好,但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 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反而越差。因为时间过长,精力体力就跟不上, 学习注意力就会分散,思维的敏锐性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 此,还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课堂听课效率,形成恶性循环。第二、教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预估自己布置的作业 完成时间会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多数老师 心里没有全体学生概念的,他们往往以己度人,从自己的能力角度来揣度学生, 以心目中优秀的学生为标杆来布置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考虑到班级学 生的全体,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第三、要设计分层作业。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 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 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 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 完成,注重作业的基础性和趣味性,提倡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发挥每位学生的特 长,让学生能全面发展,激发孩子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在设计物理作业时,主要从作业时长、难度、层次性上做到严格 的控制,避免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切实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作业切实做到 时效性,成为课堂知识巩固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统筹兼备, 知晓每科作业的难度和时长,确定之后再具体布置给学生。一般来说,初中物理 作业时间,每天控制在30分钟以内;单元自测作业,提倡利用课堂内时间解决, 原则上一节课时间。完成作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教学价值互补,是推动 学生独立学习、培养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学会时间管理和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双减”政策之下,只有作业设计好了,才能真正做到提质增效。3二、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物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运动和力单元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第一节2 二力平衡 第八章第二节3 摩擦力 第八章第三节三、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 用”这一主题中的“机械运动和力”。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设计多种学习活动,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 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注重问题导向,合理设计探究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 过科学方法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并对探究过程 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与交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培养学生 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机械运动和 力的关系;能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1.具体内容要求如下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 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讨论系安 全带等保护措施的必要性。(2) 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正确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3) 了解摩擦力,能表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4)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机械运动和力的关系,能利用牛 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 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过程与方法:(1) 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比较法设计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理想实验法通过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2)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例分析、阅读与思考,知 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了解平衡力的一些应用。(3) 运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4过实验体验与实例分析、阅读与思考,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摩 擦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提 升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2) 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活动建议(1) 实验方法的改进一:利用轻质卡片代替小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为消除摩擦力小车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给实验带来的影响,将系于轻质小卡 片 (重力可忽略不计) 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 挂上钩码,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改进)(2) 实验方法的改进二: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①如图甲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向左运动,系统稳定后木块是静 止的(相对于地面),只要长木板保持向左运动(无须匀速),木块所受拉力就等于 滑动摩擦力,便于操作;同时弹簧测力计静止(相对于地面),便于读数。(改进)甲 乙②如图乙所示,用砂桶代替弹簧测力计,便于控制拉力稳定;砂桶相比钩码的 优点:可以连续改变拉力大小.(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52.本章内容及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主要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与力的关系) 、二力平衡、摩擦力的基本 知识。本章教材的编排有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本 章知识围绕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 展开,教科书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到一切物 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牛顿第 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的理想状态,而现实世界中,不受力的物 体是不存在的,由此引出物体在受到平衡力 (第二节) 时的运动情况,我们研究 物理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情况,探究二力平衡 的条件。在测量摩擦力时,需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因此把摩擦力 (第三节) 知识安排在本章“二力平衡”后进行教学。本章第一节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 部分构成,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 建立和科学推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转变学生经验观点,并能正确分 析相关现象。第二节由“二力平衡条”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构成,重点是掌 握二力平衡条件,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答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 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节有“摩擦力”和“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构成,从学生生活体 验入手,在路面行驶的小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讲授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能测量、描述、分析摩擦力。重点是研究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特别是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利用二力 平衡原理测量滑动摩擦力。难点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很难保证木块做匀速 直线运动。(三) 学情分析本章在已学“机械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与力” 的关系。学生获得了研究探究“机械运动”和“力”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为本章 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已经使学生形成了对“运动与力 的关系”的错误观点,这会对本章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要求学生遵循客观规 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章知识是后续学习“压强”、“浮力”、“功 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本章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均使用了控制变 量法,在设计实验以及具体操作时,只需稍加引导即可。四、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科学推理法,理解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能解释生产、生活中有关惯性现象。 3.知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了 解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会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能正确区分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会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知道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 情况。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65.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认识 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加强练习的启发性,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以身边的物理为 题材的练习可以不断地启发学生重新认识科学物理知识,澄清日常模糊甚至是错 误的认识,能从物理的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 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进而学会学习、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2.作业难度分层,课前、课堂、课后作业,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 标的统一 。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作业难度适当降低,使之指 向于基础目标,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这类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努力一把也许就能跨入优等生行 列,但如果松劲一些也许就会退入后进生行列。因此,设计作业时,须注意作业 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优 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 设计作业时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六、课时作业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 预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依据自己的生活实例分析下面两位 科学家的观点,具体如下: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 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 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请问你是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还是支持伽利略的观点 呢?请简单的说明理由。答案 伽利略的观点、理由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这教学环节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 引出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求。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7(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 1.把手压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来回拉动自己的手,感受阻力对物体 (手) 运 动的影响。 2.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 面上运动的距离。 3.去掉毛巾,将表面较粗糙的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同斜面同高度由 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4. 去掉棉布,让小车从同斜面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 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wmv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同斜面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 ,小车滑行的距离越________;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 (4)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___________定律,这个定 律是在 ___________ 的基础上再进行___________而得出来的。答案 (1) 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 (2) 使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3) 小 、大、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 一、实验 、推理;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到力 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优秀 □良好 □合格掌握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 法,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体验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 (或所受阻力非常小) ,物体将做 (或近似做) 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实验和推 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科学推理能力。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8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某一高度处滚下至p 点时,假设小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球将沿哪个轨迹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 括出来的,那么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答案 (1) b、牛顿第一定律 (或小球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 (2) 不能;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能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合适运用科学推理法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 得出相应的结论。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2021 年 5 月 5 日,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 预选着陆区 (如图)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着陆巡视器在进 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数分钟内将时速从近 2 万千米降低到零。 (1) 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判断着陆巡视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理由是什么? (2) 天问一号可以在火星表面上方处于悬停状态,请问它受到几个力作用?答案 (1) 受到力的作用 理由是在着陆过程中,着陆巡视器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 变; (2) 受到 2 个力的作用;喷气的反推力和火星的吸引力 ( “火星重力”)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9设计意图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的改变,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应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题目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的出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牛顿第一定律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归纳总结 D.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力是维持物体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4.定远第一初级中学举行春季足球联赛,被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滚动 一段距离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___作用。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如 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做___________运动。答案 1.D;2.D;3.静止、匀速直线 ;4.阻力 、匀速直线。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相关现象,使学生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 正确地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2022 年 3 月 23 日下午空间站“天宫课堂” ,宇航员完成了太空抛物实验。实 验中,只见王亚平把冰墎墎正对着叶光富手的方向顺手一推,只见冰墎墎稳稳 地沿着她原来抛出去的方向,一路飘到了同伴叶光富的手里,如右图,冰墩墩 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它在空中飞行做______运动; 这个小实验直接验证了______定律,也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 (选填“需要”或 “不需要”) 力来维持。102.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 和m2 的两个小 球(m1 >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 小球______ 相碰。 (选填“一定” 、“一定不” 、“不一定”) 3.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 55 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它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其运 行轨道是以地球为圆心的圆,如图所示。如果当其运行到A点时受到地球的引 力突然消失,它将会沿什么轨道运动____选填(“a”、“b”、“c”或“d”)。 4.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 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 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 )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答案 1.匀速直线运、牛顿第一、不需要 ;2.一定不;3.C ;4.B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本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11(四) 实践作业------制作材料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 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两千年。 (2) 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请你制作一个简单伽利略的斜面,利用斜面完成理想实验。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 度持续运动下去。观察分析 1.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实验和推理相 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2.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通过重演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思维过程,领悟观察实验、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 相结合的巧妙之处。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 一辆公交车在正常行驶的途中,突然一条狗蹿过来,司机紧急 刹车,情景如图所示,请同学们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解释下面 问题 (1) 问题: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倒? (2) 问题:汽车紧急刹车时,汽车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 而是向前滑行一段距离?12答案 (1) 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的脚底或臀部因阻力的作用随车 减速停止,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便向前倒;(2) 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汽车不能立即停下,继续向前运 动一段距离,在阻力的作用下最后停止。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小活动,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尝试运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五一放假期间,在某段市区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小车追尾相撞事故,交警询问 时,前车司机说:“我的车速很慢,后车突然加速撞了我的车尾,当时我女儿 坐在后排,撞车导致她的头撞到了前排座椅背上。”后车司机说:“前车司机 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追尾撞上了,还好安全带保护了我的 安全”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说谎的司机是________________。 (2) 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前车司机 ; (2) 因为在追尾时,前车突然加速,而前车中的人由于惯 性会向后倒,所以前车乘客的头不会撞在前面的座椅背上,故是前车司机在说 谎。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对相关惯性现象提出自己 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惯性的现象分析,归纳出惯性的 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并能用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13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塑料板,鸡蛋由于具有 并未 随塑料板一起飞出。假设塑料板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 状态。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利用 (选 填“水”或“手”) 具有惯性。惯性现象.mp4答案 惯性 匀速直线 水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定远县城某路段有许多公共自行车网点。人们在 享受“骑”乐无穷时也要注意骑行安全。行驶的自行车下坡紧急刹车时,拉紧 车闸,刹车片会抱紧车轮。若前后闸只刹一个,你认为是刹前闸好还是刹后闸 好?试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刹车时刹后闸好;因为自行车在骑行时,前后轮都在运动,刹前轮时,前轮停 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向前运动,容易发生翻车现象。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身边的事物,能运用惯性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4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 4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教育部目前制定了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学校体 育和健康教育的时间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要有两小时的体育锻炼。如图是学生 体育锻炼时投篮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球被抛出前没有惯性,抛出后才有惯性 B. 球被投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若球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保持静止 D. 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惯性大小保持不变 2.小刚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路边的石块绊了一下,向前跌倒。用下面 的四句话解释这一过程: ①小刚身体向前倾倒; ②脚被石头绊了一下,下半身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立即停下; ③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④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向前行走; 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3.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危害,下列示例属于防止 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 A.利用盛水容器泼水浇菜 B.公路上的汽车看见远处有障碍物时提前减速 C.将足球射入球门 D.体温计使用前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利用了水银的惯性 4.如图 1 所示,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 2 所 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 (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可能加速运动,可能减速运动15答案 1.D;2.C;3.B;4.B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惯性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惯性概念理解,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根据惯性现象判断关联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 4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如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 A.撞击锤柄 B.安全气囊 C.拍打衣服除尘 D.跳远助跑 2.在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00 名演员挥动发光杆,发光杆发出绿光代 表绿草,随后又发出白光组成蒲公英。一个小男孩轻轻吹出一口气,蒲公英飞 上了鸟巢的上空。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悬挂着中国结,平放着矿泉水。当汽车突 然刹车减速时,中国结和瓶子里的气泡,分别会向哪个方向偏移 ( ) A. 中国结向车头方向,气泡向车头方向 B. 中国结向车头方向,气泡向车尾方向 C. 中国结向车尾方向,气泡向车头方向 D. 中国结向车尾方向,气泡向车尾方向164.如图所示,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明在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 时 (选填“仍在起跳点”“在起跳点前”“在起跳点后”) ,原 因是 。答案 1.B;2.D;3.B 4.仍在起跳点、小明竖直向上跳起后,由于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然保持 原来的速度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和船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惯性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分析与归纳、阅读与思考,建立并理解惯性的概念。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材料 生鸡蛋 1 个、熟鸡蛋 1 个、玻璃桌面步骤 1.分别在生熟鸡蛋壳上做不同的标记,方便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2.快速旋转熟鸡蛋,同时快速旋转生鸡蛋,观察哪个转得时间长。 3.快速旋转熟鸡蛋,同时快速旋转生鸡蛋,然后分别用手指按停旋转中的鸡蛋, 然后松开手指。观察谁先停下来。观察分析 1.熟鸡蛋转得时间久速度快;而生鸡蛋它就转得不稳且速度较慢。 2.把旋转中的熟鸡蛋用手指按停再松开,鸡蛋就不再旋转。 用同样方法按停松开生鸡蛋,鸡蛋会继续旋转一段时间。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分析:1.鸡蛋转动时,熟鸡蛋已经变成了一个实心的整体,而生鸡蛋却因 为它内部呈液态的蛋黄蛋清以及与蛋壳的相对位置未固定,不能够立刻旋转起 来,由于惯性,这些液态物质就阻碍了蛋壳的转动,蛋黄和蛋清在这里起的是 “刹车”的作用。因此熟鸡蛋旋转时间长,生鸡蛋旋转时间短。172.熟鸡蛋的蛋壳和蛋清、蛋黄凝固成了一个整体,在旋转的时候蛋壳受到 阻碍后整体就会停止转动;而生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 当旋转的生鸡蛋的蛋壳受到阻碍停止转动后,而蛋液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 旋转的运动状态继续转动,松开手指后,旋转的蛋液又带动蛋壳旋转起来了。 因此,用手指按一下旋转的鸡蛋,松开后,能继续旋转的是生鸡蛋,不能继续 旋转的是熟鸡蛋。 设计意图: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节 二力平衡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 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请同学们留意观察身边的实物, 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放在水平书桌 上的花瓶,“不倒翁”总爱站立在水平书桌上,悬挂在卧室天 花板下静止的吊灯,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气球,水平路面匀速 直线行驶的列车。分析花瓶、不倒翁、吊灯、气球、列车各处 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分别收到哪些力的作用?答案 花瓶、不倒翁、吊灯处于静止状态,气球和列车处于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它们受到平衡力作用。鼓励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归纳: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称之为二力平衡。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出本节课课题。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 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 3.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 4.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两个托盘同时挂小车的右端。18请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实验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一二三四结论: 。答案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 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记为“同体、等大、 方向、共线”。作业评价 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 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优秀 □良好 □合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 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核 心素养。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结合课本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 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在图甲所示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很容易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得 到错误结论 ,因此需要减小摩擦力。用轻质矩形小卡片 (重力可忽略不计) 代替小车实验,观察轻质小卡片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用卡片代替小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wmv1.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线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两个滑轮后,在两端挂上相同数 量的钩码和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小卡片运动状态的变化。 2.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19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观察小卡片运动状态的变化。 3.研究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用剪刀把小卡片沿对角线剪开,然后再松开手,观察小卡片运动状态的变化。答案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作业评价 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二力 平衡的条件。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实验现象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准确语言归纳、总结二力平衡的 条件。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为了消除小车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给实验带来的影响,避免得到错误的结论。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1.如图下列情景中,处于非平衡力状态的是 ( )A.静立枝头的鸟 C.匀速行驶的汽车 B.加速升空的火箭 D.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答案 B作业评价 能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 衡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区分静止状态与速度为零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二力平衡知识的学习,能准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业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20分析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 。 平衡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 、 、 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 C.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 2021 年 7 月 28 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 73 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石 智勇以总成绩 364 公斤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石智勇举着杠铃稳定站立 时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杠铃对人的压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实验小组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 (1) 如图甲装置,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 F1、F2 的方向______ ,大小______ ; (2)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 这样做可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当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大 小关系如何?______ 还能看出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怎样? 。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同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 ; 2.C ;3.B;4.相反、相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大小相等、 运动状态将改变。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21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判断两个力是 否是一对平衡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二力平衡条 件的理解,能正确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一起用细线悬挂起来且保持静止状态,A、B两个小 球的受力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2 和F3 是一对平衡力 B. F1 和F2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3 和GB是一对平衡力 D.F1 和G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2021 年 10 月 16 日零时 23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零时 33 分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 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 球飞行时,神舟十三号飞船内的宇航员______ (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 力” 、“不受力”) ,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他的惯性______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 10N,乙物重 4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 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______ 牛,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 牛。 4.小强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他们用装置甲实验时 发现,当分别往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钩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22再往右盘中增加一个钩码后,木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经过思考,小强用小车B 替换了木块B再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同时,小红用硬纸板C替换了木块A再 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 (1) 甲、乙、丙三个装置中最优的是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 。 (2) 小红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 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 ,并通过 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 填“能”或“不能”平衡。此实验说明两个力使物体平衡时,这两个力要在 。 ____________ (4) 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卡片沿对角线剪成两半,小卡片______ (选填“能” 或“不能”) 平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非平衡力、不变;3.6 、4 ;4. (1) 丙、最大程度消除了摩擦力的影 响; (2) 相反、钩码的数量; (3) 不能、同一条直线上。 (4) 不能、不在 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能正确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为物理教学创新提供了依据。课后作业 (B) 组能让优等生得到 发展。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材料 细线若干、剪刀、金属球、铁架台 (或支架)步骤 1.今天学习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 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 (2) 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 (3)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 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步骤如下:23(1) 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 (a ) 所示。 (2) 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 (b) 所示。 (3) 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 (c ) 所示。 (4) 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 (d) 所示。观察分析 (1) 由图 (a) 和 (b) 可知: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2) 由图 (a) 和 (d) 可知: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 (3) 由图 (a) 和 (c) 可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提高学生动 手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提 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器材简单在生活中很容易收集,不受实验环境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做,能让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较好,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 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实验的创造性。第三节 摩擦力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 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 以上每个力现象中,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 这些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 (或运动趋势) 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3) 把手掌压在课桌上来回滑动,说出手掌有什么感觉?答案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力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 运动趋势) 情况下产生的; (2)这些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 (趋 势) 起到阻碍的作用。 (3) 阻碍手掌相对运动的力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24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摩擦力”, 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摩擦力”的一些前概念。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分组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步骤如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 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并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2.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测 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并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将木块放在毛巾上,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用弹簧 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测出木块与毛巾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并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mp4实验次数 接触面情况 压力/N 拉力/N 摩擦力/N1 木板2 木板3 毛巾请回下列问题: (1)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的原理, 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______ (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分析图乙和丙,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有关;为了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比较______两图。 (3)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发现用如图丁所示的方式测量 滑动摩擦力效果更好。图丁实验中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 拉动长木板。 (4)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二力平衡、等于; (2) 粗糙程度;甲、乙 (3) 不一定; (4) 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 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相关摩擦力现象能提出问 □优秀 □良好 □合格25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摩擦力现象分析,归纳出影响滑 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小红到商场购物,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从一楼到二楼,请问在下 面三种情况下小红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受到摩擦力,请问摩擦力的方向沿什 么方向? (1) 自动扶梯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 自动扶梯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3) 自动扶梯向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答案 (1) 不受摩擦力作用; (2) 受到摩擦力作用 方向水平向右; (3) 受到摩擦力作用 方向水平向左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小组讨论:如图所示在汽车中的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与竖直 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 体 M。那么: (1)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呢? (2)物体M 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26答案 (1) 可能向左做减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2) 物体 M 受到重力、拉力、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考察摩擦力的方向和惯性综合知识,发散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掌握静摩 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题目 1.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毛刷探究摩擦力的方向。他发现当毛刷在静止的桌 面上向左滑过时,刷毛偏向_______侧;当手握住毛刷不动,向左移动桌面时, 发现刷毛偏向_______侧。研究上述现象小东做出初步判断,物体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方向同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________ (选填“相同”或“相反”) 。 2.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低碳环保、轻巧方便,成为人们出行最 便捷的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A. 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 B.车轴保养时上润滑油 C.制动时紧捏车闸 D.脚踏板表面凹凸不平 3.“毛笔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图所示,用毛笔书写“杜”字的最 后一笔时,笔尖受到 ( ) A.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C.向右的滚动摩擦力 D.向左的滚动摩擦力 4.家用收纳神器“免钉”晾衣杆通过调节长度使其两端紧紧压在两面竖直的墙27上,从而达到“免钉”的目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挂满衣服的晾衣杆受到摩擦力竖直向下 B. 挂满衣服时,晾衣杆不受摩擦力作用 C. 不挂衣服时,晾衣杆不受摩擦力作用 D. 衣服取下后,晾衣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答案 1.右、左;2.B;3.B;4.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摩擦力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知道什么情况下 会产生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 A、B 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 F1=50N 的水平 力作用在 B 物块上,A、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 B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__N;若将 F2=80N 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 A 物块上,它们一起做 直线运动,则桌面对 A 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2.一块长方体木块各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将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和竖放在 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小明分别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推力 ( )A.平放时最小 C.竖放时最小 B.侧放时最小 D.都相同28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 A 放在长木板 B 上,弹簧测力计一端接 A,另一端固 定在墙壁上,长木板 B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 F作用下,木块 A 相对于地面 保持静止,长木板 B 以速度 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T,则下列 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F B.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T C.当长木板以 2v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F D.若用 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等于 T 4.在测定滑动摩擦力的活动中,有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水平拉动木板,如图 乙所示。 (1) 用方案一实验时,应该拉动木块作______ 运动。 (2)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______ (方案一、方案二)。 (3) 若在乙方案中拉动木板时,重力突然消失了,接下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______ 。 (变大、变小、不变)答案 1.50、50;2.D;3.D;4.匀速直线 、 方案二 、变小。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设计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 到发展。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学以致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29材料 磁体、抹布、细线步骤 1.准备好磁体、抹布、细线; 2.把抹布包好在磁体上; 3.用细线在两端把抹布系紧; 4.按照上述步骤做好另一个; 5.把上面做好的两个磁体在窗户玻璃内外两侧装配好,试着擦拭玻璃。观察分析 1.玻璃内侧的磁体向上运动时,玻璃外侧的磁体向_________ (选填“上”或 “下”) 运动;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并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同时,通过自己制作简易擦窗器,更加深入的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节 摩擦力 (第二课时)30(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 事先准备好水桶与泥鳅,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 生来抓泥鳅,看哪个小组能够抓到,结果发现泥鳅根本就抓不 上来,请问为什么抓不住泥鳅呢?怎样才能抓住泥鳅呢?答案 泥鳅表面光滑,摩擦力太小,所以很难抓住;戴上防滑手套抓 泥鳅,或在水桶里撒一些细木屑。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 边,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1) 汽车在沙地里奔驰 (2) 运动员在奋力起跑(3) 钢柱轴承 (4) 钢球轴承 (1) 以上摩擦力现象中,哪些是有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 (2) 怎么增大益摩擦?怎么减小有害摩擦?答案 (1) (1) 、 (2) 是有益摩擦, (3) 、 (4) 是有害摩擦; (2) 增大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减小压力、接触面光滑、接 触面分离或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都可以减小摩擦。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31能独立思考,对相关摩擦力现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摩擦力的现象分析,归纳出增大 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认识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防护,从 而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与理解。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 改骑自行车,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这些 部位各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答案 需要增大的摩擦有:手与车把套、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车闸与车轮之间的 摩擦、脚与脚踏板之间的摩擦等都是有益的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法:轮胎、闸皮、脚踏板上以及车把上都刻有花纹,利用了增 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是利用增大压力的 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需要减小的摩擦有:车轴等自行车多处转动部位之间的摩擦。 减小的方法:在轴的位置放置滚珠或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并且在这些位置要经常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能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用所学的摩擦力知识解释怎样增大 有益摩擦力的、怎样减小有害摩擦力的。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小组讨论: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 F1 = 10N 和 F2=4N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1) 如果将 F1撤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大? (2) 如果将 F1增加到 12N,F2 大小不变,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 到的摩擦力是多大?32(3) 如果将 F1增加到 16N,F2 大小不变,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答案 (1) 4N、0N; (2) 8N; (3) 8N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巩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了解影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题目 1.“我劳动,我快乐”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 接触面的__________来增大摩擦的;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 __________ (选填“滑动”或“滚动”) 摩擦。 2.相同的水平地板上,用水平推力 F推木箱,F=10 N 时,没推动,木箱所受 摩擦力为__________N;F=20 N 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F=30 N 时,木箱做 加速运动,它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__N;撤去 F,木箱做减速运动,它所受 摩擦力为__________N。 3.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 落火星,这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又一伟大壮举。如图是“祝融号”火星车,火星 车车轮是用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制成的表面有棱的轮子,关于火星车车轮说法 正确的是 ( ) A.车轮轴处安装滚珠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 B.车轮表面有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33C.车轮做成圆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 D.如果六个轮子依靠电动机驱动,当行驶时,轮子受到摩擦力向后 4.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有 ( ) 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向右的拉力 B.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答案 1.粗糙程度,滑动;2.10、20、20;3.B;4.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认识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 A 和 B 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 上,在 20 N 的水平推力 F1 的作用下,A、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 A、B 叠放到该桌面上,用水平力 F2 拉着 B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 示),则拉力 F2=__________N,此时木块 A 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 2.实验表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如图所示,相同材质的物块 A 和 B,其重力分别为 40 N 和 50 N,它们之间连 接一个轻质弹簧,当用水平力 F拉着物块 A 和 B 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弹簧的弹力为 2 N,则 ( ) A.弹簧拉 B 的力与拉力 F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拉 A 的力与弹簧拉 B 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拉力 F的大小为 4.5 N D 如果把物块 A 和 B 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所受的合力为 2 N343.小明和爸爸一起自驾游,汽车行至多沙的山坡时,车轮打滑,无法前行。爸 爸让小明下车,便于爬坡,小明否定了爸爸的提议,而请路边的行人上车,车 果然不再打滑,开上了山坡。下列做法与小明的做法蕴含相同原理的是( ) A.给机器安装滚动轴承 B.给轮滑鞋的转轴加润滑剂 C. 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D.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抹松香 4.水平面上叠放着 A,B 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 F1 和 F2 的作用下,以共同 的速度 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 F1= 10N ,F2=6N ,那么物体 A、B 和地面之 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对 B 的摩擦力为 10N,向左 B. B 对地面的摩擦力为 4N,向左 C. A 受到摩擦力为 4N,向左 D. 地面对 B 的摩擦力为 4N,向左答案 1.20、0;2.C;3.C;4.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理解摩擦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学以致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材料 两本厚度相同的书步骤 1.准备好两本书; 2.把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重叠对齐;353.用两只手从两边用力拉书本,试试能否把两本书分开。观察分析 1.两只手从两边用力拉书本,手拉书本的力是__________ (选填“弹力”或“摩 擦力”) ,两本书不易分开是因为书本纸张之间产生__________ (选填“弹力” 或“摩擦力”) ; 2.请列举一例生活中与此现象相同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建筑中用砖砌墙时砖的排列,并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同时,通过自己制作书本拉力器,更加深入的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制卷人 谢郑 校对人 徐培树 满分 70 分检测内容 第八章 运动 和力 题量 21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20 分) 1.用手柄的下端撞击其他物体,手柄受阻停止运动,锤头由于 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 复多次后,锤头就套紧了。 2.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橡皮受到的 力全部消失,则该橡皮将做______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一个物块重 20N,现用 50N 的水平压力 F 将它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当物块静止 时,物块与墙面间的摩擦力f 为______N ,现将压力 F 撤去,物体沿竖直墙面下滑时,物块与 墙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 4.蜂鸟是最小的鸟类,也是唯一能够在空中悬停和倒飞的鸟类。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 4g 的 蜂鸟正悬停在静止的花枝旁吸食花蜜。以花枝为参照物,蜂鸟是静止的,此时空气对蜂鸟的作 用力的方向 ,大小为 N (g 取 10N/kg) 。36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8.在水平向右行驶的小车车厢,顶端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小车水平地板上放置一物块A,从某时刻起,发现小球向右 (运动的同方向) 摆动,如图所示,请画出此时物块A受力的示意图。)5.如图所示,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这是因为拉书时书页间会产生较大 的 。 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 A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 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 A 、B 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 B 点时,细线 恰好断开,则小球将沿 (选填“BE”、“BC”或“BD”) 方向运动。 7.2022 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我国奥运健儿获得 9 金 4 银 2 铜的骄人成绩,创造了历史最佳 战绩。如图是冰壶比赛中用冰壶刷擦冰的场景。运动员在用冰壶刷擦冰的过程中利用 的方法减小了滑动摩擦。 (第5题图) (第6题图)第 7 题图二、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14 分) 9.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B. 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牛顿第一定律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水从桶中泼出 B.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C.人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 D.小狗甩干身上的水 11.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 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向前开车时,突然刹车,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后溢出 C.将向前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12.2021 年 8 月 5 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 10 米跳台的舞台上,14 岁的中国选手全红婵37上演“水花消失术”,最终以 466.20 分夺冠,其中有三跳得到了满分。如图,全红婵起跳前倒 立在跳台边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红婵的重力和跳台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全红婵的重力和跳台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全红婵的重力和她对跳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全红婵的重力和她对跳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 A 、B 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 F 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 F=8N ,物体 B 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 A .8N 0N B .8N 8N C .0N 8N D .0N 0N 14.小刚在爷爷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逍遥椅” 。出于好奇,小刚自己躺在椅子上,发现用脚蹬 地,椅子就向后晃动;停止蹬地后椅子还会继续晃动,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刚用脚蹬地,椅子就向后晃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小刚停止蹬地后椅子还会继续晃动,是由于椅子受到惯性的作用 C .椅子晃动速度越来越小,说明椅子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D .小刚躺在椅子上时,椅子所受重力与地面对椅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 15.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 ( ) 第 14 题图A.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B.轴承内部装有滚珠C.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 D.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 2 分,共 20 分) 16. 甲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 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分别标记出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如图所示。 (1)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 时 大小相等。 (2) 图乙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3) 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 运动状态。 甲 乙3817.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 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 (2)乙组同学在线的两端挂上托盘并放上砝码,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 当 小 车 平 衡 时 , 乙 组 同 学 用 手 将 小 车 扭 转 一 个 角 度 , 设 计 这 个 步 骤 的 目 的 是 探 究 。 (4)在探究该实验时, 小华同学课下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装置最 好,其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减小摩擦力和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丙 18.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 ( 1)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运动过程中物块 A 的速度突然变大,则物块 A 受到的滑动摩擦 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甲、乙、丙图中,分别用 F1= 1 N 、F2=2 N 、F3= 1.5 N 的拉力,拉着物块 A 匀速前进,为研究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次实验. (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丙图 中物块 A 上叠放一块与 A 相同的物块 B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 A,使物块 B 随 A 一起做匀速 直线运动(如丁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4 则 F4= N。四、计算题 (5 分+6+5 分=16 分) 19..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静止地站立在水平地面上。 ( 1)画出冰墩墩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点均为 O 点) 。 (2)试推证:冰墩墩对地面的压力与冰墩墩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3920.2022 年 3 月 31 日,安徽合肥驰援上海生活物资援助队从合肥出发向上海驶去。若质量是 2t 的汽车,载了 5t 的货物,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时,所受摩擦力是重力 的 0.2 倍,求: (1) 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 (2)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 若汽车卸了 1t 的货物,以 3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求此时汽车的牵引力。 21.如图,铁块 A 重 3N,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求: (1)将重为 1N 的铜块 B 放在铁块 A 上面,当 A 和 B 沿着黑板缓慢匀速下滑时,求 A 受到的摩擦 力大小是多少牛顿? (2)取走铜块 B,用竖直向上的力 F 使铁块 A 匀速向上运动,求推力 F 大小是多少牛顿?实践作业 设计实验“探究地毯的防滑性能” 完成时间 一周22.徐老师最近正为新家购置配件,他希望在浴室门前的木地板上放一张地毯, 目前选出了大 小相同、质量不同,底部花纹不同的两款地毯,如下图所示,请你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哪个地 毯的防滑性能更好。请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判断方法 (可以配图) 、实验结论,所需材 料自定。 (20 分)(1) 材料: 。 (2) 原理: 。 (3) 步骤: 。 。 (4) 判断方法: 。 (5) 结论: 。40答案 一、填空题 1.惯性;2.匀速直线;3. 20、0;4.竖直向上、0.04 ; 5.静摩擦力;6.BE;7.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8.如图 二、选择题 9.D;10.B;11.C;12.A;13.C;14.A;15.D 三、实验题 16. (1) 速度; (2) B; (3) 匀速直线; 17. (1) 减小了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2) 砝码质量 (3) 探究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4) A 18. (1) 不变 ; (2) 甲、丙; (3) 3 四、计算题 19. (1) 如图 (2) 冰墩墩对地面的压力 F 压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F 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F 压=F 支; 冰墩墩对地面的压力 F 支和冰墩墩受到的重力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F 支=G 所以 F 压=G 20. (1)G=mg= (2×10 kg+5×10 kg)×10N/kg=7×104N F 支和 G 是一对平衡力, F 支=G=7×104N (2) f=0.2G=0.2×7×104N=1.4×104N (3)f'=0.2G'=0.2 m'g=0.2× (2×10 kg+4×10 kg)×10N/kg=1.2×104N 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F 牵=f'=1.2×104N 21.物块 A、B 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物块 A 和 B 的重力之和 (1)f=GA+GB=3N+1N=4N 物块 A 做匀速直线运动,推理 F 的大小等于物块 A 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之和 (2)F=GA+f=3N+4N=7N 22.实践题 (答案合理即可)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