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强》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 压强(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双指压铅笔,一只按笔尖,另一只按笔尾,说说双指的感受。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大小 相同的力为什么感受不同?”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支持面上,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为F,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这个压力的是(A) (C) . . (B) (D) . .答案 C作业评价 会识别压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画出压力三要素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区分压力与重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掌握压力概念。作 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找到的 器材有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还需要寻找的器材有 , 选择这个器材的原因: ; (2) 如图所示,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 其目的 是控制 不变。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如果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操作步骤 是 ; (4)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和 。答案 1.海绵,受力容易改变形状 2.压力大小,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 3.将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倒出一半, 再将2个瓶子都倒放在海绵上 进行观察。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作业评价 能运用正确的物理研究方法设计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和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 进一步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 有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 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巩固练习)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用F表示压力, 用S表示受力面积, 用P表示压强, 则p = 。下面 对此公式解释正确的是 ( ) A. 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 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 受力面积不变,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2.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 A. 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 B. 篆刻的刀刀口做得很锋利 C. 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 D. 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 3.小刚在滑冰课上以固定姿势在水平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40m用时 10s。已知小刚和滑冰鞋的总质量为50kg,滑行过程中冰面的受力 面积为2.5×10-4m2 (g取10N/kg)求: (1)冰面受到的压力; (2)此时冰面受到的压强。答案: 1.D 2.D 3.500牛, 2×10 6Pa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相互作用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3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压力概念的理解。压强的影响因 素和利用公式P = 进行简单计算。作 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 用 √ 改 编 原 创(三) 课后作业(矫正练习)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题目 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 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 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A对桌面的压 强将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在探究影响压力 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 甲图中小桌放在海绵上, 乙图中在桌面 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 (1)在三次实验中,均用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小桌对 的压力作用效果; (2) 比较_________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若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 也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变,减小 2. (1)海绵 (2)乙丙 将丙图中砝码去掉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良好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6第二课时 液体压强(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用针在饮料瓶的不同高度扎几个小孔,倒入水观察水流。思考: 哪些孔出来的水喷的更远?原因是什么?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实验完成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液体 的压强受深度的影响”。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 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 两容 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A 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FA FB (填“<”“>”或“= ”)。答案 < =作业评价 1.会区分压力和压强的影响因素; 优秀 良好 合格2.掌握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作 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7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利用身边的废矿泉水瓶,做一做。 (1) 用烧红的针在矿泉水瓶的壁上打三个高低不同的孔,装满 水(如图甲所示),发现水从矿泉水瓶的壁喷出且射程不同,说明液 体对容器壁有 ,也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2) 用透明胶带将三个孔封住不漏水,剪去矿泉水瓶的底部并 用橡皮膜封住,放入水盆(如图乙所示),发现橡皮膜向内凹,这说明 液体内部有 ; (3) 再剪掉矿泉水瓶上端, 也用橡皮膜封住,水平放在水盆中 (如图丙所示),两侧的橡皮膜凹陷程度都一样,这说明同种液体深 度相同时,液体压强大小与 无关; (4)在瓶水中逐渐加盐稀释后,观察到橡皮膜向下更凸出了, 说明液体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液 体的压强与 有关。答案 (1) 压强 (2) 压强 (3) 方向 (4) 增大 深度 液体密度作业评价 1.能运用正确的物理研究方法设计实 验;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在实验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 优秀 良好 合格3.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自己的看 法和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 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8题目 1.如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活动中(U形管所装液体是 水, g取10 N/kg)。(1) 甲图中的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 反映________的大小; (2) 小明在探究过程中, 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说 明________; (3) 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 得到乙、丙、丁图的结果, 由图 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 (4) 比较丁图和戊图, 说明同一深度, 液体压强还与________ 有关; (5) 在戊图中,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5 cm,则压 强计所测之处的液体压强是________Pa 。 2.如图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 高于B管中的水面 B. 低于B管中的水面 C. 与B管水面相平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 1. (1)液体压强 (2)液体压强相等 (3)相等 (4)液体 密度 (5)500Pa 2.C作业评价 1.能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液体压强 特点进行探究; 优秀 良好 合格2.掌握连通器的原理; 优秀 良好 合格3.会用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 进行简单 计算。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以及液体压强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作业, 加强学生对本节液体压强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作 业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9分析 来源 引 用 √ 改 编 原 创(三) 课后作业(矫正性作业)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题目 1.如图所示, 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 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2.94 × 103 Pa,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A点液体的压强为 ________Pa 。(g = 9.8 N/kg) 2.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g取10 N/kg) (1) 他向图甲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 红墨水静止时, U形 管两侧液面高度_________。 (2)图乙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来反映橡皮膜所 受压强的大小,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 说明该装置__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 (3)他把探头放入水面下6 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Pa; 继续向下移动探头,会看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 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 (4) 为了检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结论, 他用图丙的装置,在容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 体,看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则_________(填“左”或“右”)侧 液体的密度较大。答案 1. 1×103 Pa 1000 2. (1)相平 (2)高度差 不漏气 (3) 600 深度 (4) 右作业评价 1.能理解液体压强公式中深度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10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题,对学生在液体压强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强化,对学生常 见的问题进行矫正。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 易 √ 中 等 较 难来源 引 用 √ 改 编 原 创第三课时 大气压强(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杯子中盛满水, 将一张比杯子口径大的纸片覆盖在杯子上, 拿起水杯将其倒置,水会洒下来吗?慢慢的将杯子向各个方向斜 置时,水会洒下来吗?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活动完成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是什么 支持起杯子中的水?同时通过杯子的倾斜认识到这个支持是什么 方向的?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11(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是某地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的实验装置图, 管内水银面上 方为真空。管内的A点是与液面相平的一个点。 (1) 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 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 改变管子的倾斜程度, A点处所受到的压强 (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当外界的大气压变小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选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 ) ; (4) 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当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变大时,该 实验装置应在较 ( 选填“高”或“低”)处。答案 (1) 750 (2)不变(3)变小(4)低作业评价 掌握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原 理;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 知道大气压测量过程中相 关实验条件的改变呈现的不同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大气压数值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 响。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掌握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原理。理解大气压测量过程 中实验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气压数值的变化对测量 结果的影响。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 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12具体 内容 题目 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 水沿玻璃管上 升到瓶口以上。请你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 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释。答案 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左键 变小,玻璃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使水柱升高。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 认识到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巩固性作业)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1.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 中,是利用了_________的作用。 2.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13(5.) 题目 A.甲:塑料管中的水不会流出来 B.乙: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紧压在一起不会分开 C.丙:塑料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D.丁:把饮料“吸”入口中 3. 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 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_______mm. (1)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 高度的变化情况。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将玻璃管 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___,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 水银柱高度将_________。 (2)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 水_______ (选填“会”或“不 会”)充满玻璃管,若管口刚好在水面上且保证不漏气,此时玻璃 管内底部的压强__________Pa(g=10N/kg,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 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 实验,才使 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 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 ×105帕,则面积为10m2墙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N. 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气压计,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 液柱会逐渐 (选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 如果在高山顶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测得水的沸点将______ (选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山脚下水的沸点。答案 1.大气压 2.B 3.76 不变 不变 会 1×105 4.托里拆利 马德堡半球 1.01×106 5.上升 低于作业评价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能在具体情境中 识别大气压强的作用。 优秀 良好 合格14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能通过实验 测量得出大气压强数值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能通过计算 体会大气压的作用大小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能用大气 压强知识解释说明一些相关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 认识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知道大 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依据学情,设计5道巩固性练习 题。“作业 1、2”通过生活情境加深大气压的认识,能在具体 情境中区分大气压的的作用; “作业 3”检验学生对大气压强测 量实验的认识, 并巩固实验测量原理, 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在不 同情境下测量数值是否变化; “作业 4”检验对大气压大小和单 位的认识, 并通过计算加深对大气压大小的进一步认识; “作业 5” 检验学生对大气压强与生活的联系, 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 关系、对沸点的影响, 进一步巩固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的能力。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 用 √改 编 原 创(三) 课后作业(矫正性作业)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1.如图甲所示, 将一个塑料吸盘压在平板玻璃上, 挤出里面的空气, 在吸盘下的挂钩上挂上重物,吸盘不会掉下来,请你解释原 因: ;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玻璃钟罩内, 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如图乙所示,请你预测发生的现 象: , 原因是 。 2.如图甲所示, 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将一装 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 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 直向上的拉力 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15题目 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 这是由于 的作用; 继续向上提升试管 (试管口未脱离液面),小试管中与烧杯液面相平处压强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大气压强的作用 吸盘掉落 抽出空气,没有了大气压作用 2.大气压强 变小作业评价 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能在具体情景中判 断大气压强的作用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原理, 能对比液体 压强分析大气压强数值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 认识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知道 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基于学生易所存在的问题, 采取 相对应的针对性的矫正型训练, 帮助学生巩固与补缺对相关知识的 认识。“作业1”通过塑料吸盘处于两种不同的环境出现不同的现 象, 矫正对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错误的认知, 加深大气压强现象的 认识; “作业 2”通过试管与烧杯液面相平处液体压强大小是否改 变矫正学生对大气压强测量原理错误认知,巩固大气压强测量实 验。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 易 √中 等 较 难来源 引 用 √改 编 原 创(四) 实践作业----- 利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值材料 2mL注射器 弹簧测力计步骤 利用容积为2mL的注射器估测大气压数值。 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_________; 步骤一: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 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16步骤三: ;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Pa.交流评估 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 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真实大气压值。 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此因素将导致所测大气压值 ______ (“偏大”、“偏小”或“不变”)。 你还有什么方法估测大气压强的数值吗?作业评价 能运用正确的物理研究方法设计实 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自己的看 法和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的大气压强测量活动, 进一步认识大气压强实验的测 量原理。通过交流与评估, 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提升逻辑思 维的科学素养。第四课时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用手在吹 出来 的肥皂泡 上方扇动, 试着让肥皂泡悬停在 空中,或者跟着手上升。说说自 己的做法和实际效果。答案 说法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活动完成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17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快速扇动手 掌可使气球悬停。通过“快速扇动”为“加快空气流速”做好铺 垫。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手握如图所示的两张纸, 让纸自由下垂, 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 气, 纸会相互 , (填“相互靠拢”或“彼此远离”) 这个 现象说明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 。答案 相互靠拢 压强小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的参与课堂活动, 并在活动中了解和 掌握基础知识。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 把飞机机翼模型放在电子秤上。再用电吹风对着机 翼模型吹风。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 ,压强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所以增大风增大风速, 电子秤的示数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快 小 屋顶外侧18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飞机升力就是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 差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飞机升力产生原因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主要以课本所列举的现象为主,检查学生上课时是否认 真的参与课堂活动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巩固性作业)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4 分钟题目 1. 如图所示,一辆轿车在高速行驶时, “抓地力”会减弱,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就会下降。现分析对比汽车的上下表面, 说法正 确的是( ) A.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轿车下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小 D.轿车下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2.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主要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相对于屋内空 气流速 ,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 (填“屋顶 外侧”或“屋顶内侧” )的力。答案 1.B 2. 快 小 屋顶外侧作业评价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流体中,物体的不 同表面存在压力差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与课堂作业题型相似,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以及“飞机升力”的认识。作 业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19分析 来源 引 用 √改 编 原 创(四) 课后作业(矫正性作业)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6分钟题目 1. 如图所示为河水中的漩涡。漩涡边缘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 的流速 ,压强较 ,从而形成 压力差。导致周边 物体一被“吸入”漩涡。(温馨提示: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2.如图所示, 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 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 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 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大小的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经过a点时的气泡大 B.经过b点时的气泡大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答案 1 .大 小 2.B作业评价 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流体中, 物体的不同 表面存在压力差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决实际 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虽然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考察要求比较低,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与 本节内容相关的现象是非常多的,而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 多, 往往认识不到这些现象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关, 所 以作业设计实例为主, 在考察检查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 也让学生试着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去解释、解决相关的现象和相关问题体会到科学原理的价值。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 易 √中 等 较 难来源 引 用 √改 编 原 创(五) 实践作业----- 自制简易淋浴器材料 自来水管软管2根各1m,细导水管(直径1cm)1根0.5m, 三通管1个,热胶枪。20制作方法 如图所示, 用热胶枪连接好各个部件, 把自来水管的一端接在 水龙头上, 把细导水管插入到热水瓶中, 打开水龙头, 感受出水口 的水温。原理及解释 冷水流过细导水管上方时,流速较 ,压强较 , 瓶中的热水在 的作用下上升,与冷水混合得到温水。作业评价 能准备好材料或代替材料,并进行组装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否出水,是凉水还是温水 优秀 良好 □合格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和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物理课本编纂的内容也明 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只有让学生动手去实践, 才能有助学生对知识 的认识和理解, 才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原理的价值。21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检测内容 压强 题量 14 题 完成时间 45 分钟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B.图钉的细尖D. 滑雪板面积较大) A. 书包带做得很宽 C. 坦克的履带 2.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图像关系如图所 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A. 锥形瓶 B. 烧杯 C. 量杯 D. 量筒 3.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 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 此时的血液是( ) A. 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 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C. 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 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4.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 积是左管的两倍, 当阀门K闭时, 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 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 h B. h C. h D. h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 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 p 甲 =p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 ’= p乙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③④ 二、填空题 6.左图,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 而 ;右图中,船闸仅阀门A打开,上游和闸室组成 。 7.一头质量为5×103kg的大象。站在水平地面上时留下的一个脚印如图所示。假设 大象每个脚印的面积相等。(数方格数时,不足1格的按半格计) ,图中每个小方 格的面积为25 cm2。数大象的重力是 N。它4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则它对地面的压强 。(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g= 10 N/kg) 8.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2.94 × 103 Pa,则液 体的密度是 kg/m3 ;A点液体的压强为 Pa 。(g = 9.8 N/kg) 9.如图所示, 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 木板A右端与桌 边缘相齐.在其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在木 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 ,木板A对桌面的压 力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如图, 从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风, U形管A管中的水面会 (填“上升”或 “下降”)。说明对于流动的气体, 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填“大”或“小”)。 11.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装满水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 ,容器内水面到 容器底的距离为6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g取10N/kg);把容器倒放23在该桌面上 (如图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 王超将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当两 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现把两金属盒分别放在密度为p1 、p2 的 两种液体中, 且两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 则由图可知p1 p2 (选填“>”“<” 或“= ” );要使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可进行的操作是 。 三、实验题 13、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 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⑴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⑵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⑶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 实验。 ⑷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 如图丁所示, 他发现 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四、计算题 14. 如图所示, 一梯形截面容器重10 N,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 ,倒入1.5kg的水, 水的高度为20cm,g取10N/kg。求: (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2)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4答案: 1.B 2.C 3.D 4.C 5.D 6.增加 连通器 7. 5×104 2.5×105 变大 8. 1.0×103 980 9.增大 不变 10.上升 小 11. 588 变大 变大 12. > 增大右侧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13. (1)泡沫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和丙 (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14. (1) 2000Pa (2) 20N (3) 2500Pa p = pg = 1.0 × 103 kg/m3 × 10N/kg × 0.2m = 2000 Pa F水 = pS = 2000Pa × 100 × 10 4m3 = 20N G水 = mg = 1.5kg × 10N/kg = 15N F = G容+ G水 = 10 N + 15N = 25N p = = = 2500Pa (二) 单元质量检测细目表序号 类型 对应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选择题 1 √ 较易 改编 45 分钟2 选择题 2 √ 中单 改编3 选择题 3 √ 较易 改编4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5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6 填空题 2 √ 较易 改编7 填空题 1 √ 中等 改编8 填空题 2 √ 较易 改编9 填空题 1 √ 中等 改编10 填空题 4 √ 较易 改编11 填空题 1 √ 较易 改编12 填空题 1 √ 较易 改编13 实验题 1 √ 中等 改编14 计算题 2 √ 中等 改编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