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采桑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们和诗人一起欣赏了杭州西湖早春明媚的风景。今天让我们和欧阳修一起来欣赏颍州西湖美景,去感受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吉州永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2.背景资料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共十首名为《采桑子》的词。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三、预习设计㈠请默写杜牧的《赤壁》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按课文原文填空1.寡助之至,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㈢按课文理解填空1.晏殊《浣溪沙》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晏殊《浣溪沙》中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㈣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浣溪沙”是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㈤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短棹( ) 逶( )迤( ) 长堤( ) 笙( )歌 涟( )漪( )huàn( )溪沙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五、疏通诗意1.解释下列词语⑴轻舟( )短棹( )西湖( )好,绿水( )逶迤( )。⑵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 )处处随。⑶无风水面琉璃( )滑,不觉船移。⑷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 )掠岸飞。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赏析诗歌1.词的上阙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轻舟短棹西湖好”这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2.词的下片描写西湖景色主要用了哪种手法 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惊起沙禽掠岸飞”中的“掠”字好在哪里 请简要说明。七、课堂总结1.诗歌主旨2.写作特色八、拓展延伸下面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仔细阅读,说说这首词的特点。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九、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⑴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⑴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⑵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外阅读组诗《采桑子》。参考答案三、㈠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㈡1.亲戚畔之2.富贵不能淫3.入则无法家拂士4.曾不若孀妻弱子㈢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㈣1.北宋 婉约 晏殊 同叔 珠玉词 词牌名 小令2.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忠 北宋 唐宋八大家㈤zhào wēi yí dī shēng lián yī四、略五、1.⑴轻便的小船 桨 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清澈的水 弯曲延伸的样子。⑵隐约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⑶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⑷微细波纹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2.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六、1.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轻舟短棹西湖好”这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动静结合。下片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景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3.“掠”既写出了沙禽贴岸疾飞的情态,也暗示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七、1.这首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理。2.词人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八、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残红狼籍,常人对此,觉得索然无味,而作者不但不伤感,反而有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的独到之处。九、1.⑴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⑵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⑶无风水面琉璃滑2.⑴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⑵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采桑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们和诗人一起欣赏了杭州西湖早春明媚的风景。今天让我们和欧阳修一起来欣赏颍州西湖美景,去感受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吉州永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2.背景资料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共十首名为《采桑子》的词。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三、预习设计㈠请默写杜牧的《赤壁》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按课文原文填空1.寡助之至,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㈢按课文理解填空1.晏殊《浣溪沙》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晏殊《浣溪沙》中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㈣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浣溪沙”是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㈤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短棹( ) 逶( )迤( ) 长堤( ) 笙( )歌 涟( )漪( )huàn( )溪沙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五、疏通诗意1.解释下列词语⑴轻舟( )短棹( )西湖( )好,绿水( )逶迤( )。⑵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 )处处随。⑶无风水面琉璃( )滑,不觉船移。⑷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 )掠岸飞。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赏析诗歌1.词的上阙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轻舟短棹西湖好”这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2.词的下片描写西湖景色主要用了哪种手法 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惊起沙禽掠岸飞”中的“掠”字好在哪里 请简要说明。七、课堂总结1.诗歌主旨2.写作特色八、拓展延伸下面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仔细阅读,说说这首词的特点。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九、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⑴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⑴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⑵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外阅读组诗《采桑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采桑子》导学案.doc 《采桑子》导学案(学生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