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由《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三课组成。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民间艺术,尤其是学生身边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在时代变革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时代难题。如何保护民间艺术是我们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从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责任感很有必要。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是相当薄弱的。
教学目标
1.关注当地的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2.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树立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关注当地的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树立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教学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世界。(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品等。在我国各地,有很多著名的民间艺术,如北京京剧、广东舞狮、江西景德镇瓷器……在我们陕西省,有陕西华县皮影、陕西户县农民画、陕北秧歌……
2.这节课,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我们陕西,一起来了解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华阴老腔。(板书)
二、了解老腔的起源
1.从“华阴老腔”这四个字,你能知道什么信息?(发源于华阴的一种古老的戏曲。)为什么被称为“老腔”?(与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相比,年代较早,所以称为老腔。)
2.华阴在哪儿呢?出示中国地图——陕西——华阴。
华阴处于我们陕西省关中东部,老腔就发源于华阴市双泉村。双泉村位于黄河、渭河和洛河三河交汇处。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起源。(板书)
3.体验船工生活。
现在我们穿越到两千年前的双泉村,体验一下船工的生活。请大家想象自己现在就是运粮的士兵,怎么能靠人力让满载粮食的船快速向前呢?先做好拉船的动作:弓步弯腰。好重的货船,怎么能激发大家的力量呢?对,边用力边喊口号:吆哦——这么多人如何统一口号?领头的船工用木板敲击节奏。吆哦——吆哦——我们的船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不断前进。
(1)谈一谈:在体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结:这就是船工的智慧,船工们通过吼唱节奏统一的口号,激发大家的动力,让船快速前进。渐渐地,人们在劳作之余、茶余饭后也会吼一吼,唱一唱,释放压力,愉悦身心。久而久之,这样的船工号子就演变成了当地的一种民间艺术——华阴老腔,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又丰富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民间艺术的创作者,正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
三、感受老腔的特点
1.老腔具体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播放视频)
(1)同桌交流感受。出示交流要求:老腔有哪些特点?可以从唱腔、语言、动作、乐器等方面阐述。
(2)个别汇报。
2.体验、感受。大家都对老腔表演中这个特殊的乐器——木凳特别感兴趣。用木块儿敲打木凳,其实是模仿船工用船桨敲击船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奏出美妙的乐曲。瞧,老师今天就带来了在生活中发现的乐器——擀面杖。用它也可以来敲击节奏。我们跟着节奏试着吼一吼老腔,我们陕西娃,用陕西话,吼出我们陕西人的气势。
3.老腔充满生命激情的呐喊、不加掩饰的情绪表达、豪放不羁的夸张肢体,与我们陕西人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是相吻合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民间艺术风格,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分不开的。
四、了解老腔的发展
1.简介艺人。那老腔发展如何呢?说到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及为老腔艺术的传承而坚守的两个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爷爷和王振中爷爷。
(1)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振中爷爷。
(2)孩子们,听完王爷爷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很热爱老腔,善于学习、创作……)
(3)对呀,80多岁的高龄依然在为老腔的传承而坚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爷爷身上所具备的聪明才智、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所有的民间艺人所具备的共同特质。
2.近年来,老腔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观看视频:谭维维《华阴老腔一声吼》)华阴老腔一声喊,喊出了我们陕西人的万丈豪情,喊出了我们陕西人的文化自信。
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现在频繁出现在各大舞台上,华阴老腔探索出既不失传统文化的原汁韵味,又高度契合现代审美的非遗文化传承路径,为传统艺术提供了可贵的传承启示。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从起源、特点、发展等方面去了解、思考,对老腔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学习、探究的方法,你学到了吗?
五、总结
1.法律保护。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
2.激发保护意识。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魂、中华根,是传承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民族血脉。孩子们,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六.课外延伸
1.去永兴坊去观看老腔表演,现场感受老腔的震撼。
2.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了解我们家乡的其他民间艺术。想一想,我们该如何保护它们?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大胆拓展课程资源,将陕西省的特色民间艺术——华阴老腔引进课堂。教学时,从全国的民间艺术聚焦到陕西的民间艺术,再聚焦到华阴老腔。以“华阴老腔”这个名称为切入点,了解老腔的起源。引导学生从起源、特点、发展等方面对老腔艺术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认知事物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体验船工拉船、吼唱老腔片段等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了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认识。适时普及法律知识,体现课程的德法相融,也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的决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受到对学生的点评语不够准确,引导性不够。对课堂的整体把控能力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