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如梦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青春年少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荷丛荡舟,沉醉不归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小令——《如梦令》。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现传《漱玉词》。2.背景资料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三、预习设计㈠按课文原文填空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4.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6.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㈡按课文理解填空1.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㈢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浣溪沙”是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3.《相见欢》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_______》。词风__________,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朱敦儒获得“_______”之名,与“诗俊”________等并称为“洛中八俊”。4.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女词人,_______派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_______”提出词“_________”之说,后人有《_______》辑本。㈣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兴( )尽 鸥鹭( ) 倩( )悲风 zān( )缨散 wēi yí( )( ) lián yī( )( )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五、疏通诗意1.解释下列词语⑴常记( )溪亭( )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 )。⑵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⑶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赏析诗歌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3.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词的主题,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课堂总结1.诗歌主旨2.写作特色八、拓展延伸试比较下面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九、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⑴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⑴请赏析词中“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字。⑵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漱玉词》。参考答案三、㈠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3.曾益其所不能4.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5.似曾相识燕归来6.隐隐笙歌处处随㈡1.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2.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㈢1.北宋 婉约 晏殊 同叔 珠玉词 词牌名 小令2.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忠 北宋 唐宋八大家3.朱敦儒 希真 宋 樵歌 豪放旷达 词俊 陈与义4.易安居士 宋代 豪放 易安体 别是一家 漱玉词㈣xìng lù qìng 簪 逶迤 涟漪四、略五、1.⑴时常记起 溪边的小亭 大醉 回家的路⑵尽了兴致 荷花⑶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2.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六、1.夏季(“藕花)、黄昏(“日暮”)2.“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4.愉悦、欢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七、1.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2.这首词在艺术上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清新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八、相同点: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不同点: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昨夜”一词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九、1.⑴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⑵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2.⑴一个“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荷花丛中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⑵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李贺李清照青春年少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荷丛荡舟,沉醉不归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小令——《如梦令》。〖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现传《漱玉词》。1.作者介绍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2.背景资料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4.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可乎?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6.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㈠按课文原文填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曾益其所不能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似曾相识燕归来隐隐笙歌处处随1.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金陵㈡按课文理解填空中原乱, 簪樱散, 几时收?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_》。“浣溪沙”是__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婉约词牌名珠玉词晏殊北宋同叔小令㈢文学常识填空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北宋唐宋八大家3.《相见欢》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_______》。词风_________,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朱敦儒获得“_______”之名,与“诗俊”________等并称为“洛中八俊”。4.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女词人,_______派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_______”提出词“__________”之说,后人有《_______》辑本。朱敦儒希真宋樵歌豪放旷达词俊陈与义易安居士宋代豪放易安体别是一家漱玉词兴( )尽 鸥鹭( ) 倩( )悲风 zān( )缨散 wēi yí( )( ) lián yī( )( )㈣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簪逶 迤xìngqìnglù涟 漪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常记 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时常记起词牌名大醉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溪边的小亭如梦令回家的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荷花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尽了兴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泛指水鸟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奋力把船划出去古诗今译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夏季(“藕花)、黄昏(“日暮”)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词的主题,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愉悦、欢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1.诗歌主旨这首词在艺术上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清新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2.写作特色试比较下面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相同点: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不同点: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昨夜”一词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⑴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性默写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⑴请赏析词中“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字。“一个“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荷花丛中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⑵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1.背诵默写这首词2.课外阅读李清照《漱玉词》再 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青春年少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荷丛荡舟,沉醉不归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小令——《如梦令》。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现传《漱玉词》。2.背景资料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三、预习设计㈠按课文原文填空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4.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6.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3.曾益其所不能4.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5.似曾相识燕归来6.隐隐笙歌处处随㈡按课文理解填空1.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2.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㈢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浣溪沙”是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3.《相见欢》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_______》。词风__________,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朱敦儒获得“_______”之名,与“诗俊”________等并称为“洛中八俊”。4.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女词人,_______派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_______”提出词“_________”之说,后人有《_______》辑本。答案:1.北宋 婉约 晏殊 同叔 珠玉词 词牌名 小令2.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忠 北宋 唐宋八大家3.朱敦儒 希真 宋 樵歌 豪放旷达 词俊 陈与义4.易安居士 宋代 豪放 易安体 别是一家 漱玉词㈣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兴( )尽 鸥鹭( ) 倩( )悲风 zān( )缨散 wēi yí( )( ) lián yī( )( )答案:xìng lù qìng 簪 逶迤 涟漪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五、疏通诗意1.解释下列词语⑴常记( )溪亭( )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 )。⑵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⑶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案:⑴时常记起 溪边的小亭 大醉 回家的路⑵尽了兴致 荷花⑶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六、赏析诗歌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夏季(“藕花)、黄昏(“日暮”)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词的主题,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愉悦、欢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七、课堂总结1.诗歌主旨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2.写作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清新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八、拓展延伸试比较下面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答案:相同点: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不同点: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昨夜”一词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九、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⑴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⑵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⑴请赏析词中“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字。⑵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⑴一个“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荷花丛中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⑵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漱玉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如梦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诵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意思。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重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青春年少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荷丛荡舟,沉醉不归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小令——《如梦令》。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现传《漱玉词》。2.背景资料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三、预习设计㈠按课文原文填空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4.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6.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㈡按课文理解填空1.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㈢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派词人______,字______。这首词选自《______》。“浣溪沙”是______。《浣溪沙》是一首______。2.《采桑子》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号_____,晚号“ __________”。谥号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_____________”。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3.《相见欢》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_______》。词风__________,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朱敦儒获得“_______”之名,与“诗俊”________等并称为“洛中八俊”。4.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女词人,_______派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_______”提出词“_________”之说,后人有《_______》辑本。㈣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兴( )尽 鸥鹭( ) 倩( )悲风 zān( )缨散 wēi yí( )( ) lián yī( )( )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五、疏通诗意1.解释下列词语⑴常记( )溪亭( )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 )。⑵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⑶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赏析诗歌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3.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词的主题,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课堂总结1.诗歌主旨2.写作特色八、拓展延伸试比较下面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九、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⑴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⑴请赏析词中“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字。⑵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漱玉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如梦令》导学案 (学生版).doc 《如梦令》导学案.doc 《如梦令》教案.doc 《如梦令》课件.ppt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