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7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
8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
达标检测
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一精神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提倡“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下列能佐证中国共产党这一精神特质的是( )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C.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了持久和平的世界梦
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2.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是因为( )
①文物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④文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言体现了( )
①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
②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④讲仁爱、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
②文化能够支撑、制约人们的行为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④中华文化折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河南省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商朝,烹调始祖伊尹就创立了“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北宋初,豫菜逐渐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俱佳的完整体系;今天,豫菜以“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色,不但在国内发扬光大,而且走出国门,带给世界人民味蕾上的享受。这表明豫菜( )
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交流借鉴、以我为主
③亘古不变、保留特色
④创新发展、特色鲜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以下校训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A.中国石油大学: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B.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C.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D.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7.2023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猪形陶鬻,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由此可见( )
①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是因为( )
①文物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④文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材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距今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考古,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如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背壶,有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双腹陶器,还有双墩文化靴形器、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对此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勇于接受新事物
B.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中华各地区文化自古就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