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8张PPT)第三章 灭菌与无菌制剂2.熟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注射用水的制备与相关设备;D值与Z值;注射用油的要求;空气净化方法与滤过技术;洁净室的净化标准;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制备方法;冷冻干燥的原理;冷冻干燥技术;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3.了解注射容器的基本要求与处理方法;化学灭菌法与无菌操作的概念和用途;输液的类型;其他无菌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定义、分类;常用灭菌技术;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热原的基本概念、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处方组成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注射剂的一般工艺流程;制药用水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要求;过滤的概念及操作方法;各种灭菌方法、F值和F0值;输液的概念、分类、制备工艺及质量要求;眼用制剂的定义及质量要求。1.掌握章节目标第一节 概 述灭菌(sterilization):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及芽孢杀灭或除去的过程。灭菌制剂(sterilized preparation):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药物制剂。无菌(sterility):指物体、介质、环境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制剂(sterilized preparation):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一、灭菌、无菌制剂的定义及类型(一)概念防腐(antisepsis):也叫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有抑菌作用的称抑菌剂或防腐剂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有杀菌或除菌作用的称消毒剂。(一)概念一、灭菌、无菌制剂的定义及类型无菌制剂包括:注射剂:注射剂(小针)、输液剂、粉针(疫苗、内毒素、抗毒素)等眼用制剂:如滴眼剂、眼用膜剂、软膏剂等创面用制剂: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等手术用制剂:如止血海绵,骨蜡、冲洗剂等植入型制剂:如植入片、植入棒、植入微球、原位凝胶等(二)分类一、灭菌、无菌制剂的定义及类型无菌(所有无菌制剂要求检查)无细菌内毒素、无热原(静脉、脊椎腔用注射剂及冲洗剂)可见异物(注射剂、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不溶性微粒安全性,包括异常毒性、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降压物质渗透压摩尔浓度(静脉输液、椎管注射用注射液、水溶液型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不得添加抑菌剂的制剂: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注射剂、一次注射量超过15 mL的注射剂二、灭菌与无菌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三、热原(一)概述热原(pyrogen):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毒素是主要致热物质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脂多糖是活性成分热原 = 脂多糖 = 内毒素三、热原(二)热原的特性耐热水溶性不挥发:溶于水,但不随水蒸气蒸发可滤过:体积较小,在1-5 nm之间被强酸碱、强氧化剂、超声破坏三、热原(三)热原的污染途径1、生产过程带入注射用水: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2、使用过程带入输液器具三、热原(四)热原的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超滤法离子交换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反渗透法除容器中热原除水中热原除药液中热原防止药物损失三、热原(五)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法-家兔实验法(药典收载方法)静注,观察家兔体温升高情况灵敏度0.001μg/mL操作繁琐,但接近真实情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灵敏度0.0001 μg/mL操作简单易行,结果迅速可靠只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新增方法利用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系模拟人体不适用于本身能刺激或抑制单核细胞促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对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的供试品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一)等渗与等张等渗溶液(isosmotic solution):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属物理化学概念低渗:溶血高渗:红细胞皱缩,可自行调节所以需调节等渗或稍偏高渗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属生物学概念0.9% 氯化钠溶液,即等渗又等张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二)渗透压调节常用渗透压调节物质:氯化钠、葡萄糖、甘油渗透压调节方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二)渗透压调节1、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正常人体血液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285-310mOsmol/L。因此认为,凡输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等于298mOsmol/L,则与血液等渗。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二)渗透压调节2. 冰点降低数据法一般情况下,血浆冰点值为-0.52 ℃,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的冰点降低到-0.52 ℃,即与血浆等渗。w: 配制100mL等渗溶液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g)a: 未调节的药物溶液的冰点降低度数℃,溶液中多种物质的a有加和性b: 1% (g/mL): 等渗调节剂的冰点降低度数℃第二节注射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一、注射剂概述(一)注射剂的概念与分类注射剂(injections):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药典将其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等。给药方式:注射基本要求:无菌一、注射剂概述(一)注射剂的概念与分类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分为注射液: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等注射用无菌粉末:临用前配制注射用浓溶液:临用前稀释一、注射剂概述(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无吸收过程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 injection,ID)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椎管内注射(intraspinal injection)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 injection)一、注射剂概述(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药物粉 针水溶液不稳定或为了便于携带水溶液稳定溶液型注射剂水不溶性固体或为长效混悬型注射剂水不溶性液体乳剂型注射剂二、注射剂的处方(一)注射用原料药物:注射用原料溶剂:注射用溶剂附加剂:均为注射用规格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冻干支持剂减少对机体的刺激性(渗透压、调节pH、止痛)抑制微生物生长1、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无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2、注射用油(oil for injection)适用于难溶性药物、遇水不稳定药物,或希望达到长效的目的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麻油、花生油、蓖麻油等植物油多用,也包括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油性注射剂一般只供肌内注射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2、注射用油(oil for injection)植物油:麻油(最适合用的注射用油,含天然的抗氧剂,是最稳定的植物油)、茶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油酸乙酯:需加抗氧剂,可于150℃,1hr灭菌苯甲酸苄酯:不溶于水和甘油,能与乙醇、脂肪油混溶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2、注射用油(oil for injection)《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油应无异臭,无酸败;相对密度为0.916-0.922;酸值应不大于0.1,碘值126-140,皂化值188-195。酸值:酸值高说明油中游离脂肪酸多且油的酸败程度高碘值:碘值过高,不饱和脂肪键多,油易氧化酸败皂化值:过低表明油脂中脂肪酸分子量较大或含非皂化物(如胆固醇等)杂质较多,过高则表明脂肪酸分子量较小,亲水性较强,失去油脂的性质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3、其他注射用溶剂乙醇:能与水、甘油、挥发油等混溶,作注射溶剂浓度可达50%,但超过10%时可能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丙二醇:能与水、乙醇、甘油混溶,常用量10%-60%,皮下或肌注时有局部刺激性,可供静注或肌注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3、其他注射用溶剂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PEG):PEG300(降解产物可能会致肾病变)和PEG400(更常用)甘油 (glycerin):在挥发油和脂肪油中不溶,粘度和剌激性较大,不能单独做注射溶剂用,常用浓度1%-50%二甲基乙酰胺 (dimethylacetamide, DMA):对药物的溶解范围大,为澄明中性溶液。连续使用时,应注意慢性毒性二、注射剂的处方(二)常用注射用溶剂1、增加药物溶解度2、增加机体适应性3、增加注射剂生物学稳定性4、增加药物化学稳定性5、增加注射剂物理稳定性二、注射剂的处方(三)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1、增加药物溶解度: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2、增加机体适应性pH调节剂:注射剂 pH 控制在4-9局麻剂(止痛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二、注射剂的处方(三)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3、增加注射剂生物学稳定性-抑菌剂:苯酚、氯甲酚、硝酸苯汞、三氯叔丁醇、甲酚、苯甲醇、尼泊金类4、增加药物化学稳定性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 · 2Na惰性气体:CO2、N2二、注射剂的处方(三)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5、增加注射剂物理稳定性:助悬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果胶乳剂(增溶、润湿或乳化): 吐温系列、聚维酮、聚氧乙烯蓖麻油、卵磷脂、聚乙二醇-40-蓖麻油、脱氧胆酸钠、普郎尼克F-68(泊洛沙姆188)粉针:乳糖、甘露醇、氨基酸二、注射剂的处方(三)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三、注射剂的制备注射剂制备工艺流程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前处理注射液的配制成品的准备三、注射剂的制备成品入库包装印字或贴标灯检灭菌工艺流程:水处理→容器处理→配制→包装原水处理纯化水蒸馏注射用水自来水安瓿洗瓶干燥灭菌冷却过滤过滤原辅料称量浓配过滤稀配过滤灌装*封口*D级区C级区*A级区四、注射剂的车间设计与空气净化(一)注射剂的车间设计及生产管理洁净区域划分GMP2010年版将净化度标准分为A、B、C、D四级A级:高风险操作区B级:A级背景区域C级和D级: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四、注射剂的车间设计与空气净化(一)注射剂的车间设计及生产管理洁净区域划分较高级别的洁净室必须正压,且有一定压差,防止低级洁净室空气逆流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四、注射剂的车间设计与空气净化防止尘埃粒子从外部进入室内防止室内产生尘埃粒子及时排出已进入室内的和室内产生的尘埃粒子多级过滤生产人员管理、洁净室结构、合适材料合理的排风和回风核心:空气过滤器(二)空气净化技术四、注射剂的车间设计与空气净化空气净化系统 — 空气过滤器按性能分:粗效、中效、高中效、亚高效、高效、超高效过滤器按样式分:平板式、褶皱式、袋式、卷绕式、桶式、静电式按滤料更换方式:可清洗、可更换、一次性(二)空气净化技术四、注射剂的车间设计与空气净化(二)空气净化技术气流方式层流(laminar flow):单向流,指空气流线呈同向平行状态,各层之间不易相互扩散,分垂直和平行流乱流,紊流(turbulent flow):空气不规则流动,各流线间尘埃易相互扩散,洁净方式不如层流五、注射用水的制备(一)制药用水概念《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将其分为饮用水(drinking water)纯化水(Purified water)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五、注射用水的制备(一)制药用水概念《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将其分为饮用水(drinking water)纯化水(Purified water)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五、注射用水的制备(二)制药用水的制备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饮用水电渗析、反渗透电去离子系统、超滤等蒸馏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提取溶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灭菌制剂容器精洗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注射剂稀释剂天然水净化五、注射用水的制备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机械过筛作用,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脱盐技术。常用醋酸纤维膜、聚酰胺膜,膜孔径<2nm。无相变、能耗低、杂质去除范围广、设备保养方便。(二)制药用水的制备五、注射用水的制备离子交换(ion exchange):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无机离子,将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或混合装入离子交换柱,得到阳床、阴床或混合床。(二)制药用水的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阳床):R-H → R-K + H+阴离子交换树脂(阴床):R-OH → RCl+ OH-树脂上的阴、阳离子均可再生K+Cl-五、注射用水的制备电去离子(electrodeionization ,EDI):利用电场使水中离子定向移动,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加速离子移动除去。(二)制药用水的制备五、注射用水的制备超滤系统(ultrafiltration system):以压力为推动力的筛分过滤。装在反渗透组件之前,滤除水中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热原,防止反渗透膜被污染装在反渗透组件之后,滤除反渗透出水中少量的微生物、热原(二)制药用水的制备五、注射用水的制备(二)制药用水的制备《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细菌内毒素产生的设计条件下生产、贮藏、分装多效蒸馏水机气压式蒸馏水机重力分离导流板撞击式分离螺旋离心分离丝网除沫器热原:水溶性,但不随水挥发蒸馏 + 汽水分离蒸馏法(distillation)- 制备注射用水五、注射用水的制备现用现制80℃以上保温、70℃保温循环或4℃以下贮存贮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灭菌注射用水不超过24小时(三)注射用水的贮存六、容器处理种类塑料容器、玻璃容器一次性、多剂量、大剂量装容器安瓿、西林瓶、输液袋、输液瓶六、容器处理安瓿的质量要求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便于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足够的物理强度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熔点低,易熔封(一)安瓿玻璃安瓿的材质中性玻璃:稳定,作为近中性或弱酸性注射液容器含钡玻璃:耐碱含锆玻璃:耐酸、耐碱性均较好琥珀色安瓿可以滤除紫外线,用于光敏感药物,但含氧化铁,产品中若含有能被铁离子催化的成分,不可使用(一)安瓿六、容器处理(一)安瓿六、容器处理安瓿的选择安瓿的洗涤质量稳定根据药物酸碱性选择琥珀色/无色干燥与灭菌喷淋式气水喷射式超声波安瓿免洗安瓿120-140 ℃干燥2小时干热灭菌灭菌后存放不超过24小时塑料安瓶聚丙烯(PP)、聚乙烯(PE)质轻、强度高、安全、生产简便、性状多样可能析出有害离子透气性(一)安瓿六、容器处理六、容器处理 玻璃安瓿 塑料安瓿 聚乙烯安瓿 聚丙烯安瓿主要材质 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铝 聚乙烯 聚丙烯透光性 透明、光洁、易清洗 透光性较差 透光性较差物化性能 耐受121℃高温灭菌 一般不耐受110℃以上温度灭菌 耐受121℃高温灭菌适用性 密封性好,适用于易氧化药物 因透气性能不适用于易氧化药物 临床使用 打开时易产生玻屑污染,易扎手 打开时较安全 贮存运输 易碎、重量大、运输贮存不便 不易碎、重量轻、易于运输贮存卡式瓶: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套筒(二)卡式瓶六、容器处理(三)预填充注射器六、容器处理预填充注射器(prefilled syringe, PFS)1-针头及保护帽;2-针筒;3-活塞;4-推杆;5-针筒保护套七、药液的配制1.原辅料的准备原辅料质量标准合格投料量计算原料(附加剂)用量 = 实际配液量×成品含量%实际配液量 = 实际罐装量 + 实际灌注损耗量七、药液的配制2.配液用具与处理配制容器:带有搅拌器的夹层锅配置用具:配液管道:不锈钢或中性玻璃用前后需清洗干净七、药液的配制3.注射剂的配制稀配法(直接稀释):全部药物加入全部处方量溶剂中,一次性配成所需浓度——适合于优质原料浓配法(先浓后稀):全部药物加入部分溶剂先配成浓溶液,加热后冷藏后过滤,稀释至所需浓度八、药液的过滤过滤(filtration):用外力将液体中混悬的固体颗粒截留于滤材上,使得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介质过滤表面过滤:固体被截留在介质表面深层过滤:颗粒随液流进入介质孔道,靠碰撞沉积吸附等作用被截留(家用净水装置)滤饼过滤(一)概念八、药液的过滤(二)过滤机制表面过滤深层过滤滤饼过滤八、药液的过滤(三)过滤影响因素v:过滤速度P: 过滤时的操作压力r:流过层内毛细管半径L:毛细管长度η:药液黏度八、药液的过滤(三)过滤影响因素影响滤过因素:操作压力大,滤过快毛细管孔径小,滤过慢药液黏度大,滤过慢毛细管长,滤过慢增加过滤速度增大压差(加压或减压)颗粒大可减少滤饼阻力升高滤液温度以降低黏度先预滤,减小滤饼厚度八、药液的过滤(四)过滤介质及助滤剂助滤剂:降低滤过阻力活性炭硅藻土滑石粉纸浆八、药液的过滤(四)过滤介质及助滤剂过滤介质砂滤棒钛滤器垂熔玻璃滤器微孔滤膜滤器板框式压滤机八、药液的过滤(五)过滤方式过滤方式高位静压过滤减压过滤加压过滤九、灌封滤过的药液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装和封口要求洁净级别:最终灭菌工艺产品为D级背景下的A级(CA常用);非最终灭菌产品为B级背景下的A级灌封要求剂量准确:药液补偿药液不沾瓶 – 封口时碳化控制充气流量十、灭菌与检漏灭菌:杀灭微生物,但要避免药物降解检漏第三节 灭菌与无菌操作一、概述基本概念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灭菌法(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无菌(sterility):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aseptic technique):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一、概述分类: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灭菌法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moist heat sterilization)干燥环境中加热灭菌耐高温,但在潮湿环境下不稳定火焰灭菌法:直接在火中烧灼,不用于药品干热空气灭菌法:在高温干热空气中灭菌,需长时间受热(一)干热灭菌法干热条件下微生物耐热性强灭菌条件:时间、温度160-170℃ 2小时以上170-180℃ 1小时以上250 ℃ 45分钟以上二、物理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moist heat sterilization)方法:利用饱和蒸气、蒸汽-空气复合物、蒸汽-空气-水混合物、过热水进行灭菌潜热大,热穿透能力强、效率高应用最广泛的热灭菌法分类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过热水喷淋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适用:耐高温和耐高压蒸气的所有药物制剂、玻璃容器、金属容器、瓷器、橡皮塞、滤膜过滤器等不适用:不耐高温和高压的药物、密度较高的固体、半固体(如脂肪、植物油)条件:115℃(67kPa),30’;121℃ (97kPa),20’;126℃ (139kPa),15’ 。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注意事项必须使用饱和蒸汽必须排尽柜内空气灭菌时间以全部药液温度达所要求温度开始计时灭菌完成后先停止加热,待压力释放尽后,放出柜内蒸汽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 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2)蒸汽性质:饱和蒸汽:含热高,穿透强,效率高湿饱和蒸汽:含水,热含量低,穿透差过热蒸汽:温度高,穿透差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影响因素(3)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在达到有效灭菌前提下,尽量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时间(4)介质pH值,微生物耐热中性环境下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境最差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2. 流通蒸汽灭菌法常压下100℃流通蒸汽灭菌不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灭菌法适用于消毒及不耐高热品种的灭菌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一、概述3. 煮沸灭菌法常压下100℃,30-60 min 煮沸灭菌灭菌效果差,常用于器皿消毒,不保证杀死所有芽孢可加入抑菌剂,提高灭菌效果(二)物理灭菌法热压灭菌 煮沸灭菌 流通蒸汽灭菌介质 高压饱和水蒸气 沸水 流通蒸汽条件 115℃(67kPa),30’;121℃ (97kPa),20’;126℃ (139kPa),15’ 100℃ ,30~60 min 100℃ ,30~60 min适用 耐高湿制剂(玻璃、金属、橡胶塞、膜滤器) 器皿消毒 不耐热制剂特点 可靠 可以杀灭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 效果较差 需要加抑菌剂 效果不可靠不能完全杀灭芽孢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4.过热水喷淋以过热的高温循环纯化水作为灭菌介质、对物品进行水喷淋的灭菌方法,适用于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装输液的灭菌,所用设备为水浴式灭菌器。喷淋水强制对流,整个空间温度受热均匀灭菌介质为水,药液的温度变化率均衡,防止容器爆裂灭菌冷却同一套循环水系统,防止污染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循环水;2-灭菌柜;3-热循环泵;4-热交换器;5-冷水;6-蒸汽;7-控制系统水浴式灭菌器灭菌工艺原理示意图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5. 低温间歇灭菌法加热杀灭繁殖体(60℃-80℃,1h)—放置使芽孢发育成繁殖体(24h)— 加热杀灭繁殖体(60℃-80℃,1h)适合于不耐高温、热敏物料和制剂的灭菌时间长、消灭芽孢的效果不够完全需加抑菌剂二、物理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机械除菌法适合对热不稳定药物的灭菌除菌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 m二、物理灭菌法(三)过滤除菌法二、物理灭菌法1.紫外线灭菌法原理:紫外线使核酸蛋白变性,并产生微量臭氧穿透力不强,用于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200~300nm常用(254nm灭菌力最强)(四)射线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1. 紫外线灭菌法最适温度:10-55 ℃湿度:45-60%紫外线的杀菌效率,还取决于微生物的敏感性。如在一平面上辐射强度为通常应用的最小强度 2mw/cm2 (30瓦紫外线灯于距1米处强度为85mw/cm2) 时杀死枯草杆菌芽孢需1100秒,而对溶血性链球菌,则仅需275秒可粗略认为在紫外线灯下直接暴露,一般繁殖型微生物约3-5分钟,芽孢约10分钟即可死亡。紫外线对酵母特别是霉菌杀菌力较弱(四)射线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2.辐射灭菌法放射性同位素放射(60CO、137CS)的γ射线适合于热敏性物料及制剂的灭菌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四)射线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极性分子摩擦生热,产生热效应,使微生物蛋白变性干扰微生新陈代谢,破坏微生物生长“表里如一”(四)射线灭菌法三、化学灭菌法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死的方法,同时不应损害制品的质量1、气体灭菌法:化学灭菌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环氧乙烷等三、化学灭菌法将灭菌物品置于灭菌器内减压排除空气,预热输入环氧乙烷(可燃可爆)混合气环氧乙烷12%+氟利昂88%或环氧乙烷10%+二氧化碳90%输入无菌空气完全排除环氧乙烷(850-900mg/L,3小时、45℃; 45mg/L,5小时,45℃)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温度为22-55℃抽真空排出环氧乙烷保持一定浓度、温度、湿度环氧乙烷灭菌程序三、化学灭菌法2、汽相灭菌法:通过分布在空气中的灭菌剂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甲醛和水溶液中的戊二醛等液体灭菌剂通过蒸发被引入一个容器或舱体内,容器或舱体内灭菌剂存在多相共存的状态三、化学灭菌法3、液相灭菌法:将灭菌物品完全浸泡于灭菌剂中达到杀灭物品表面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甲醛和水溶液中的戊二醛等甲醛、过氧乙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三、化学灭菌法药液灭菌法用化学杀菌剂杀灭微生物,其目的在于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无菌状况至一定水平化学杀菌剂并不能杀死芽孢,仅对繁殖体有效化学杀菌剂的效果,依赖于微生物的种类及数目,物体表面光滑或多孔与否,以及化学杀菌剂的性质四、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室的灭菌甲醛溶液加热熏蒸法臭氧气体灭菌无菌操作房间无菌-器具无菌-操作无菌四、无菌操作法灭菌验证:灭菌参数将大量生物指示剂暴露于一组灭菌条件下一定温度下,微生物死亡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D值:为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Z值: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四、无菌操作法灭菌验证:灭菌参数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F0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四、无菌操作法灭菌验证:灭菌参数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一个灭菌程序赋予产品无菌保证的程度用灭菌后非无菌单元(或产品)出现的概率表示湿热灭菌法SAL值不得低于10-6第四节注射剂的质量检查无菌检查热原和细菌内毒素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渗透压摩尔浓度装量装量差异pH 测定其他第五节 注射剂举例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维生素C 104 g碳酸氢钠 49 g亚硫酸氢钠 2 g依地酸二钠 0.05 g注射用水 加至 1000 mL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入二氧化碳驱氧,加维生素C溶解。分次缓慢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搅拌均匀,调节溶液pH为5.8~6.2,添加用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处方全量,用垂熔玻璃漏斗与膜滤器滤过。灌装,封口。将药液灌装于2mL安瓿中,药液不沾安瓿瓶壁,溶液中通二氧化碳,并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灌装,随灌随封。灭菌检漏。封好口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放入1 %的冷亚甲蓝溶液中,挑出药液被染色的安瓿,其余安瓿擦干,供质量检查用。第六节 输液一、概述1、体液平衡用输液(electrolyte infusion):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如氯化钠注射液纠正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如乳酸钠注射液2、营养输液(nutrition infusion):糖类输液脂肪乳输液:长链、中/长链、结构、鱼油、薏米仁油、SMOF脂肪乳氨基酸输液(一)输液的分类及应用一、概述3、胶体输液(colloid infusion)血容量扩张用输液者代血浆,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压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类等4、含药输液(drug-containing infusion)5、透析类输液 (dialysis infusion):用于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一)输液的分类及应用一、概述1、 适宜的pH(保证疗效且接近人体血液pH)2、适宜的渗透压3、澄明、无菌、无热原4、无毒无刺激5、不含有任何抑菌剂6、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二)输液的质量要求二、输液剂的制备输液瓶的处理:塑料瓶/袋或玻璃瓶橡胶塞:丁基胶塞隔离膜、铝盖或外层塑料盖浓配法稀配法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检查热原与无菌检查含量、pH、渗透压等比注射剂更加严格配液到灭菌,一般不超过4小时热压灭菌玻璃瓶、塑料袋容器的处理药液配制滤过灭菌质量检查灌封加入针用活性炭吸附加压滤过;先预滤,后精滤BA/CA/DA级二、输液剂的制备(一)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输液剂的制备(一)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输液剂的制备(一)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输液剂的制备(二)容器及处理方法玻璃瓶:透明硬制中性玻璃制成水洗、酸洗或碱洗塑料瓶:PE、PP制成成型—(清洗)—灌装—封口塑料软袋:多层共挤膜一次性无菌材料压制而成二、输液剂的制备(二)容器及处理方法玻璃瓶的清洗:与容器原来的洁净程度有关酸洗:重铬酸钾洗液去污、除热原有腐蚀性碱洗2%氢氧化钠或1%~3%碳酸钠溶液效果较酸洗法弱,对玻璃有腐蚀酸碱处理后需用自来水、纯化水、注射用水洗净后备用直接水洗洁净程度高,直接用注射用水冲洗二、输液剂的制备(二)容器及处理方法塑料瓶的清洗:PP、PE制瓶、灌装、密封三位一体,无菌条件下生产(视频)形成空气回路才可使药液滴出,有污染的风险二、输液剂的制备(二)容器及处理方法塑料软袋的清洗:无菌材料制成,一般不需洗涤(视频)全封闭输液系统,避免二次污染PVC:有害物质迁移问题已淘汰非PVC:PE、PP等多层共挤膜组成,不含增塑剂,阻湿性、阻氧性高,透气性低、稳定性好、药物相容性好、吸附性低、易降解。二、输液剂的制备(二)容器及处理方法胶塞的要求:柔软、有弹性耐溶性无毒无溶血作用稳定不会对药物及附加剂产生吸附可耐受高温灭菌可加塑料覆膜或惰性涂层二、输液剂的制备(三)输液的配制稀配法:一次性配成溶液—加入活性炭—搅拌后过滤浓配法:先配成浓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稀释至所需浓度(四)输液的过滤先预滤后精滤加压三级过滤(五)输液的灌封:药液灌注、盖胶塞、轧铝盖(六)输液的灭菌:制备在4小时内完成,采用热压灭菌(七)输液的包装三、输液剂的质量评价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目视检查,粒径>50μm的粒子不溶性微粒: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查询药典)热原、细菌内毒素与无菌检查含量、pH及渗透压检查四、输液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的问题染菌问题热原问题严格控制原辅料质量控制输液容器质量减少生产过程污染减少使用过程污染输液器安装终端过滤器五、处方举例【处方】氯化钠 8.6 g氯化钾 0.3 g氯化钙(含2份结晶水) 0.33 g注射用水 1000 mL【制法】 氯化钠、氯化钾溶于处方总量约10%的注射用水中,加入0.1%(g/mL)的活性炭,浓盐酸调pH至3.5~6.5,煮沸5~10分钟,加入氯化钙溶解,停止加热,过滤除炭,加新鲜注射用水至全量,再加少量活性炭,粗滤、精滤,经含量及pH测定合格后,灌封,116℃热压灭菌40分钟。【注解】药液充分煮沸祛除二氧化碳后加入氯化钙,避免水中碳酸根离子与其产生碳酸钙沉淀;加大活性炭用量,分两次加入,使杂质吸附更完全,提高澄明度。复方氯化钠输液复方氨基酸输液(营养输液)【处方】L-脯氨酸 1.00g L-丝氨酸 1.00g L-丙氨酸 2.00g L-异亮氨酸 3.52gL-亮氨酸 4.90g L-门冬氨酸 2.50g L-酪氨酸 0.25g L-谷氨酸 0.75gL-盐酸精氨酸 5.00g L-苯丙氨酸 5.33g L-盐酸赖氨酸 4.30gL-缬氨酸 3.60g L-苏氨酸 2.50g L-盐酸组氨酸 2.50gL-色氨酸 0.90g L-甲硫氨酸 2.25g L-胱氨酸 0.10g甘氨酸 6.0g 山梨醇 50.00g 亚硫酸氢钠 0.5g注射用水 1000mL【制备】取50%注射用水,通氮气饱和,加氢氧化钠溶解,加入处方量胱氨酸溶解,再依次加入处方量的亚硫酸氢钠、各种氨基酸及山梨醇,搅拌使其全溶,加0.05%活性炭,保温吸附,氮气流下过滤,加注射用水至全量,调节pH至6.0左右,氮气保护下经5,0.45和0.2μm滤芯过滤后,灌封,121℃灭菌8分钟。【注解】易出现澄明度问题,严控原料质量,反复精制。稳定性问题,注意光、热金属离子、pH等的影响,有针对性的解决。胱氨酸在水中极难溶解,可溶于稀酸和稀碱溶液。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处方】精制大豆油 100g注射用中链甘油三酯 100g注射用卵磷脂 12g注射用甘油 25g油酸钠 适量氢氧化钠 适量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制备】一定量的热注射用水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适量的油酸钠,搅拌溶解,为水相;氮气保护下,加入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加热后,加入处方量的卵磷脂,高速剪切使其均匀分散,制成油相;氮气保护下,油相转移至水相中,高速剪切搅拌,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制成初乳;密闭与氮气保护下,高压均质多次至粒度符合要求,乳液冷却后,过滤、灌装、充氮、加塞,铝盖密封,121℃灭菌15分钟,缓慢冷却,4~10℃贮存。右旋糖酐70葡萄糖输液【处方】右旋糖酐70(平均相对分子量为7万) 300g葡萄糖 250g注射用水加至 500mL【制备】取注射用水适量,加热煮沸,加入右旋糖酐搅拌使其溶解,加入1.5%注射用活性炭,微沸1~2小时,加压滤过除炭,在浓溶液中加注射用水稀释成浓度为6%的溶液,加入处方量的葡萄糖,搅拌约15分钟,再加入注射用活性炭,加热至沸,粗滤除炭,加水至全量,经精滤并复滤至澄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定含量和pH,再加0.5%注射用活性炭搅拌,加热,反复滤至药液澄明后灌封,115℃30分钟灭菌。第七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一、概述原料药+辅料→供临用前用无菌溶液制成注射液(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固体物,也称为粉针剂方便携带、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药物分类: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剂注射用冷冻制剂一、概述质量要求:配制成注射液后应符合注射剂的要求无异物无菌、无热原、无内毒素粉末细度或结晶度适宜,便于分装控制水分其他一般性质量要求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剂(抗生素多用)注射用冻干制剂(生物制品多用)灭菌溶剂结晶或喷雾干燥法制备无菌条件下直接分装药物制成灭菌水溶液灭菌条加下过滤、灌装冷冻干燥、充入惰性气体、密封二、注射用冻干制剂(一)冷冻干燥技术水的三相平衡相图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一)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的优点适合热敏性药物产品质地疏松多孔,加水后容易全部溶解真空干燥,药物不易被氧化含水量低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冷冻干燥的缺点溶剂选择范围窄干燥时间长生产耗能大不能高温灭菌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二)注射用冻干制剂的生产流程与工艺原辅料溶解滤过灌装冷冻干燥封口质量检查贴签包装成品注射用水西林瓶橡胶塞密封胶塞轧铝盖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二)注射用冻干制剂的生产流程与工艺再干燥分装好的药液预冻升华干燥液态固态气态加稀释剂加保护剂少装防止喷瓶恒压降温比共熔点低10-20℃恒温降压恒压升温迅速升高至可承受温度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三)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原因 解决措施含水量 偏高 装入药液过多 干燥过程供热不足 真空度不够 旋转冷冻机喷瓶 供热太快 受热不均 预冻不完全 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下10~20℃,同时加热升华萎缩 药液黏度大,水蒸气逸出不完全 可加入填充剂反复预冻三、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剂(一)生产流程与工艺三、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二)无菌分装制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装量差异:改善流动性可见异物:防止污染无菌度:采用层流净化装置吸潮变质:胶塞不严,防止水气进入第八节 眼用制剂一、概述用于眼部的无菌制剂(一)分类形态眼用液体制剂 (滴眼剂、眼内注射溶剂、洗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眼用凝胶剂)眼用固体制剂(眼膜剂、眼内插入剂)二、眼用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透过结膜入血消除)pH(酸/碱/盐的比例)和pKa(解离程度)刺激性(血管扩张,流泪增多)表面张力(接触面积)黏度(接触时间)药物分子量小或角膜有创伤时,药物透过大大增加三、滴眼剂(一)概述药物与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混悬剂、乳状液附加剂pH调节剂: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硼酸溶液渗透压调节剂:滴眼剂、洗眼剂要求与泪液等渗,常用氯化钠、葡萄糖、硼酸、硼砂三、滴眼剂(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pH:5-9渗透压:与泪液等渗无菌:多剂量包装可加抑菌剂,使用前恢复无菌,眼外伤或术后眼用制剂,成品严格灭菌,不加抑菌剂,一般单剂量包装,单次使用可见异物粒度沉降体积比装量,滴眼剂≤ 10毫升,启封后四周内用完;洗眼剂≤200ml装量差异三、滴眼剂(三)制备工艺四、眼膏剂(一)概述眼膏剂(eye ointments):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无菌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眼用半固体制剂。包括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特点作用时间较滴眼剂长油性基质使眼部有异物感,释药慢水性凝胶眼膏生物利用度好四、眼膏剂(二)眼膏基质黄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羊毛脂各1份可用液状石蜡调节硬度羊毛脂有黏附性和吸水性白凡士林经过漂白,有一定刺激性,不宜选用基质150℃干热灭菌1-2小时四、眼膏剂(三)眼膏剂的制备与一般软膏剂相同,但需灭菌不溶性药物需粉碎成极细粉基质前处理(灭菌)药物/辅料(灭菌)粉碎过筛混合混合容器(灭菌)前处理(清洗)灌装质检、包装五、其他眼用制剂洗眼剂(eye lotions):原料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水溶液冲洗眼部异物或分泌液、中和外来化学物质与泪液等渗并有相近的pH多剂量洗眼剂需添加抑菌剂每个容量不超过200 mL眼内注射溶液: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液体,供眼周围组织(包括球结膜下、筋膜下及球后)或眼内注射(包括前房注射、前房冲洗、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内灌注等)的无菌眼用液体制剂。眼用凝胶剂 :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凝胶状无菌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膜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无菌药膜,可置于结膜囊内缓慢释放药物的眼用固体制剂第九节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一、冲洗剂冲洗剂:用于冲洗开放性伤口或腔体的无菌溶液临床应用冲洗开放性伤口或腔体注意事项等渗、无菌一次性使用,开启后立即使用二、烧伤及严重创伤外用制剂创面用制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剂、软膏剂气雾剂、粉雾剂手术用制剂止血海绵骨蜡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