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文明有教养的人”编写。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本课共两部分,分别是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第一个话题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秩序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第二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生活需要国家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本课时的内容为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因为有序生活是展现人民文明习惯、彰显社会良好风气和国家文明的体现,也是让学生体会有秩序的公共生活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建设有序生活有些零散的经验,但他们以往对如何建设有序生活缺乏全面的认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护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重在激发学生心中有他人,鼓励学生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懂得有序生活彰显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3.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形成文明守秩序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经常看新闻,今天戴老师也带来了一则新闻,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视频播放:八旬老人从公交跌落。
学生交流:不守秩序惹来祸。
【设计意图:初步建立不遵守秩序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守秩序的行为?有哪些危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有怎样的后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公共生活主题大片,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揭示课题 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让孩子知道不遵守秩序的人,有这么多,危害这么大!引出课题:“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知道公共生活是需要秩序的,要不然就乱套了】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公共秩序—安全篇。(6分)
首先走进第一篇章——安全篇。(出示课件)
1.外滩踩踏事件。(出示课件)
你有什么想说的?给出一个关键词。适时引导:你能告诉老师秩序是什么?
适时小结:混乱的场面是没有秩序的,那么秩序是,(守规则、不混乱)
比如公园里:(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电影院里:
上下楼梯:
教师小结:这样都叫做遵守秩序,但是生活中有一些人没有遵守秩序,于是事故发生了(出示课件)
2.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话语表示你的惋惜,这些都是公共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3.应急通道就是生命通道。
在所有的意外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我们来看一个情境,思考:你准备怎么劝他,劝他如果无用,怎么办?
出示课件
小结:学习课本29页下方的相关法律知识。
教师适时引导小结: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因为守住了秩序就守住了安全。
(板书: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讲述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体验守住秩序就是守住了安全,还可以……,激起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活动二:公共秩序——高效篇(6分)
秩序小实验。
公共生活因为有了秩序我们的生命安全才得以保证,其实遵守秩序还可以,我们做个秩序小实验。
出示课件:教师读实验规则。
说说你们快速取出小球的理由。你感悟到了什么?
你能分享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吗?
小结:有秩序的生活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板书:高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讲述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体验守住秩序不仅守住了安全、做事还高效……一个反问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至此课的高潮就这样被掀起来了】
活动三:公共秩序——文明篇(20分)
1.人们认识到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于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2.现在老师不知道这些标志是从哪里来的?请你们把他们送回去。
小结:有秩序的护送节省了时间,让我们的课堂有序。
3.人民设置了公共标志,是不是有了标志,人们就会自觉的遵守呢?
4.还有一些不遵守秩序、不按照标志处事的行为,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什么态度?
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
5.你还发现了生活中有类似不文明的行为吗?
小结:公共生活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文明的习惯。(板书文明)
6.为了维护秩序,为人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国家还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比如:《中华人们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管理条例》
有了这些法律的保驾护航,我们的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7.名词解释:中国式过马路。
曾经有一个名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
出示课件
随着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和志愿者的加入,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现在的中国式过马路是这样的……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我们知道守住秩序还可以文明行为、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就意识到,这公共秩序多了去了,好处也很多,于是就自然引出公共秩序的标志,可谓水到渠成】
8.链接十四运。(5分)
所以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文明的城市—西安。你们知道吗?很快我们的西安将会迎来一件大事。因为在2021年的9月15日到2021年的9月27日,我们西安将会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届运动会。简称“十四运”
9.联系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为十四运助力?
三、总结拓展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公共秩序,共迎十四运,做明文西安人,给全国,全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西安!
【设计意图:以“十四运“为契机,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知道“秩序“关乎安全、关乎高效、体现着文明,同时从个人层面引导到社会层面再到国家层面,旨在让学生有公共意识,心中有他人,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下一节课共同建设有序生活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安全 高效 文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是: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2.懂得有序生活彰显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3.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形成文明守秩序的习惯。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得好的有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完整,教学活动彰显层次性。
我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即是公共生活主题大片安全篇、高效篇、文明篇,三个篇章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完整的情境中让学生感知秩序关乎安全、高效、也是文明的标志。这样完整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注重了学生的体验。
2.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用一个关键词来说,你能分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吗?教会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
3.教学活动渗透了法律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效结合,以道德滋养法律,以法律支撑道德。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学习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向学生传播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他们以后更好的生活做准备。
不足之处:
教师在设计将护送标志去合适的场合时,有些呆板,对这个情境的设计应该是以“对比活动”展开,
开始是无序护送,然后是有序护送,这样对比式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感悟到“秩序”的重要性,“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随之达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