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能够关爱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如父母长辈、同学朋友等。但是对于公共生活中与自己关系不密切,或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则缺乏友善相待的意识和情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爱探索爱质疑,综合学习能力较强。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互相关爱。2.知道传递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3.知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4.了解国家、社会对弱势人群关爱的措施,知道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多方合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相互尊重,树立平等相待、互相关爱的观念。2.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3.知道传递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教学难点:了解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相关权益。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环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 2.介绍学习伙伴“小雨” 3.板书“友善相待”。二、活动园1环节目标: 1.树立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观念。 2.知道用多种方式帮助别人。知道帮助别人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1.初识“友善”。 2.教师提问: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送去的仅仅是早餐吗?学生讨论交流,体会餐馆老板对陌生人的善意。 3.导入情境:小学生也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如何帮助他们。 4.课件出示情境: ①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 ②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孩子的乘客,我们可以…… ③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教师发布判断题:你是否会为陌生人带路。学生平板答题,做出判断:能否为陌生人带路。 5.播放“小雨的提醒”,提升自护意识。全班讨论交流,拓展帮助他人思路。 6.教师提问:还能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别人?三、活动园2环节目标: 知道传递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 教学内容: 1.情境导入:某社区正在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两种方案。引导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被帮助者,你更愿意接受哪种方案? 3.发布两种选项。学生平板答题,做出选择:你愿意接受哪种方案。 4.出示“小雨的选择”,强调“充分尊重了被帮助者的自尊心”。 5.课件出示“爱心墙”,讲述居民们的选择。 6.教师小结:友善之举需要换位思考,帮助别人要多些理解与尊重。四、阅读角环节目标: 知晓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教学内容: 1.情境导入:在大灾大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2.指名朗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阅读材料。 3.提问:听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听后感受。4.教师小结。五、活动园3环节目标: 1.了解国家、社会对弱势人群关爱的措施。 2.了解“法律援助”。知道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多方合力。 教学内容:1.导入:创设温馨有爱的和谐社会,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2.课件播放P36三条法律规定。 3.提问:你发现这三条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4.播放“小雨的发现”。 5.播放《法律援助帮农民工维权》。 6.引导交流:农民工叔叔借助什么维护了合法权益? 7.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深层了解“法律援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平板上网查询词条“法律援助”。 8.你还知道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弱势群体的关爱吗?全班交流,知晓更多国家帮扶措施。 9.结合图片讲述“温暖瞬间”。 10.教师总结。关爱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六、回顾总结环节目标:回顾本节课收获,鼓励学生践行友善。 教学内容: 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全班交流本节课收获。 2.播放“小雨的号召”。 3.教师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