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第一课时)基础知识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_____相_____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由于人们的_____、_____和_____不同,每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2)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_______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和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_______统一。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_____和_____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_____、观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_____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3)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___、再从___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_________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_____的。3.认识的上升性(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_前进或_______上升的过程。(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_________。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和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和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自主探究一:材料一: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材料二: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探究任务]1.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2.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自主探究二: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二:毛泽东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探究任务]1. 外国的疫情趋向于严重,而中国在抗疫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那是否等于中国的抗疫经验可以直接运用于其他国家呢?这说明了什么?2. 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同样为传染性病毒,是否直接把抗击非典的经验用来抗击新冠病毒?为什么?材料二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自主探究三: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探究任务]1.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20年,说明了什么?2.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为什么?二、课堂练习1.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潮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课堂检测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的具体性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四、课堂小结(思维导图)五、课后习题1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4个研究单位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为探究其原因,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型的独立强迫实验,提示了不同强迫因子对海洋变暖的贡献。实验表明,温室气体增加是驱动海洋变暖空间结构的主要原因。此外工业和生物气体溶胶、土地利用等对海洋变暖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的根本任务就在于追求真理的进步③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下列对这些原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弹性实施——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分类推进——追求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③小步调整一一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④统筹兼顾——坚持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相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干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中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创新。这一历史经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谬误能推动认识的发展②实践是开放的物质性活动,总是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③人的认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十九届六中全会思考总结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实践,精辟概括了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彰显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来源,要坚持实践第一②实践出真知,要用实践检验的认识指导实践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相交融④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近日,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科研人员历经多年,通过无数次试验,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将人类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全能性的胚胎细胞,使得人们可将“成年”版本的细胞,逆向转化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婴儿期”版本的细胞。由于全能干细胞更接近早期胚胎的原始状态,若将其用于再生医学,更有利于移植。这表明( )①人类全能干细胞的成功培养改变了细胞生长规律②人的认识运动的总公式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③科学家对人类全能干细胞的科研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将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全能干细胞的必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