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多元化
唐朝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复兴
①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②提出: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多元化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
(2)唐朝:唐朝诗歌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二、文学艺术
二、文学艺术
2.书法
3.绘画:
东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①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②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③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二、文学艺术
4.石窟艺术
原因: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广泛传播
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文学艺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5.科技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7位
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建筑: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1)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2)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二、文学艺术
(1)文化因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提供政治保障。
(3)经济因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奠定经济基础。
(4)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课堂探究】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是?
1.佛学交流和研讨
三、中外文化交流
方式 影响
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 ①东汉后期到北朝,翻译佛经②东晋的法显到天竺,收集梵文经典③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 伴随佛教东传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中日和中朝之间 ①唐朝鉴真东渡日本 ②日本的空海 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其他文化交流
(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三、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
4.交通畅通,四通八达。 
三、中外文化交流
1.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B
3.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
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C
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斯(今伊朗)的菠菜。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