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 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15张PPT)-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8 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15张PPT)-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二十八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标: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和课本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感越来越高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内容: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9年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十六大后
科学发展观
内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2年中共十八大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
第13届全国人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根据教材,概括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表现?
◎“神威·太湖之光”
◎5G时代
◎移动支付
◎蛟龙号
◎复兴号
◎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
◎FAST(天眼)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铁路、港口、通讯等等);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根据教材,概括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表现?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铁路、港口、通讯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实现了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推动了从 计划经济 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转变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根据教材,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
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2)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3)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4)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同欧洲、拉美的关系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 。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 。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对待非洲朋友,讲一个“真”字, 开展对非合作,讲一个“实”字,
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 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讲一个“诚”字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根据教材,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
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以联合国为中心发挥大国作用
3.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材料一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两种趋势。由于战后40多年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的终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世界和平得以维护的可能性增长了。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材料二 新的科技革命促进着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的变革,孕育着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世界观,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节选自彭树智主编的《世界史 现 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把握和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大势,在开放中探索,在开放中奋进,逐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摘自《中国青年网》(2018年12月28日)
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
……
总结
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前提
保障
综合国力上升
促进
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能力提升
( 2019.4·浙江高考·15)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能力提升
(2018·天津高考·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