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上下册一句话背诵知识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九年级上下册一句话背诵知识要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九年级上下册一句话背诵知识要点
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是我国的兴国之要、中心工作。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领导、决定、主导”均不正确)
★5、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8、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9、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1、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1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1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5、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创新是引领/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特色。
3、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4、与科技相关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8、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9、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10、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11、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12、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1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3、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5、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9、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0、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11、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2、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13、行使民主权利的五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4、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5、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
★9、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0、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1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1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1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6、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特点/品格:与时俱进
★7、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受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10、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要做到:
1、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一个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坚持一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4、处理好两对关系: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5、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处理好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坚持两大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8、走三条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坚持三个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0、坚持的四个理念:(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五大发展理念;(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4)可持续发展理念。
11、倡导四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环保、低碳、文明。
关于人口问题的:
1、我国人口的新的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全面实施三孩政策。
关于资源环境的: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我国总体上资源紧缺,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4、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5、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加强和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6、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8、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9、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11、“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筹于“一国”之内。
12、“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统一的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1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港澳的高度自治权和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的区别)
★1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相国完全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5、“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最佳方式。
★16、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7、我国宪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18、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精神纽带。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已经成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实现。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的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6、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建国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9、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11、建党精神的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1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13、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4、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6、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8、中国力量: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1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5、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世界多极化使多中国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9、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10、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11、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1、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2、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增强。
★3、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5、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6、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7、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8、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9、促进自身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10、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11、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享发展机遇。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3、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4、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
★5、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7、做好职业准备,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
★8、劳动创造价值,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只有具有敬业精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处理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10、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