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物理 九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第 1 课时 温度与温度计 第 十二章第一节第 2、3 课时 熔化与凝固 第 十二章第二节第 4、5 课时 汽化与液化 第 十二 章第三节第 6 课时 升华与凝华 第 十二 章第四节第 7 课时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第 十二 章第五节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温度与物态变化,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属于一 级主题《1. 物质》下的二级主题《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1年版第11~12页, 2022年版第8~9页)。《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涉及的科学内容, 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 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2011年版) 。在2022年版的课标中表述为:“物 质”主题的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科技发展前沿密切相关。这部分 内容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觉认识物质世界,了解身边物质的形态 和变化,了解物质的属性、结构与物质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物质观念;引导 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 间的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这个二级主题的内容要求有4个方面:l.1.1 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在八年级物理第11 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学过了, 并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 应用。l.1.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 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l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温室气体和蒸发吸热 都属于这一单元内容)。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第 1 页 共 52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2 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例3 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 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2022 版新增)l.1.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 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建议有:(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2) 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3)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二) 教材分析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揭示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变化, 在第1节储备必要的温度物理量及必备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后, 分三节从三态之间的两两转变,对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现 象作重点介绍, 通过一系列实验, 探究三种物态相互转化的条件和特点, 总结、 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条件和温度变化特点。最后在章末联系当前全 球面临的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危机,提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 课题,启迪学生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体现了“从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刚刚经历一个暑假的 酷热,开学后步入校园,享受着秋日的凉风,这时安排热学知识的学习,多少 有些感触, 对酷热的概念记忆犹在。虽然在平时的生活、生产中经常谈到气温, 看到水的物态变化,但这只停留在“前概念”和经验性认识阶段,有一些认知 是基本正确的,比如冰雪消融、水的蒸发、霜冻,但也存在不少不科学、不合第 2 页 共 52理的观念,比如“雾”、“白气”看起来像“气”但并不是水蒸气, “下霜” 的说法是不科学的,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 心强的特点,通过联想与建构,方便开展更专业的知识学习。教学时应联系学 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4.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 与液化现象、 升华与凝华现象等物态变化过程; 知道各种物态变化 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特点等)。5.能正确描述“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 并能给出初步的知识说明。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单元作业目标1.能根据变化前后的初态与末态准确说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知道摄氏温标 的规定, 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即(液体的) 热胀冷缩性质; 会正确使用 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2.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汽化与液化现象、升华与凝华现象共6个物态变化 过程发生的两个方面(①吸、放热, ②温度变化) 特点, 知道三个临界温度----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液体沸点的温度要求,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能正确描述“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的升华与凝华”三个实验的操 作要领及现象结果,并能有学到的知识进行说明。4.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坚持作业是为了巩固一节课所学知识、养成探究学习能力的原则, 不人为拔 高要求, 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让学生能做的出题, 动动脑筋10分钟内就能做得 好,是一节课后的思维体操,是书本知识的迁移。坚持作业设计能充分融入课程内容尤其是实验内容, 目的是获得一节课教学 的反馈,不刻意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注重作业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由于本章内容不涉及计算, 以填空、选择的形 式, 结合实验内容, 尤其是实验图片和生活、自然中的图片为意境, 让学生在熟 悉的真实情境中答题。突出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符合教学常规又不囿于常规, 显得生动活泼不呆板, 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 有积极主动意识去答题, 在不知不觉中答题成功, 不成为 课业负担,而是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五、课时作业第 3 页 共 52第1课时:第12章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将冰块放入电水壶, 对冰进行加热, 冰会变成 态的水; 不断加 热, 水又变成 态的水蒸气; 将长柄勺子靠近壶嘴, 水蒸气又变 成 态的水;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矿泉水还能变成 态 的 冰 。 这 种 物 质 从 一 种 状 态 向 另 一 种 状 态 的 变 化 称 为 。答案 液态、气态、液态、固态、物态变化作业评价 正确认识自然界中固态的冰、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蒸气。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自学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验、观察, 认识水的三态及其变化条件, 理解物态变化 概念。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温度是用来准确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 利用 、 或 等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答案 冷热程度,水银、煤油、酒精,热胀冷缩作业评价 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 □优秀 □良好 □合格正确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适合制作液体温度计的液体名称。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巩固课堂新知: 正确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 原理,知道哪些液体适合用来制作液体温度计。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1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溶液的温度,正确的是( )答案 A作业评价 正确放置液体温度计,确定其玻璃泡位 置(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触底触边) □优秀 □良好 □合格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会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能正确读数。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第 4 页 共 52(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 请在 00C、40C、250C、370C、410C、1000C、2000C 中选择适当的答 案填在横线上: 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 ;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 的温度是 ;人的正常体温是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是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2. 如右图所示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 体温 计的示数, 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0C,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C。 3.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 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 后再读数,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 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小段细小缩口,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 这里断开 4.电冰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小明同学想了解家里 冰箱的温度,他用温度计先测量家里的室温,温度 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再用温度计测量冰箱冷冻室 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乙,家里的室温比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高 0C。答案 1.410C、370C、250C、40C、00C、1000C 2.38.20C、0.10C 3.D 4.420C作业评价 正确感知生活中的常见温度。 □优秀 □良好 □合格正确识读液体温度计、会计算温度差。 □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的特殊构造 及其原理。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基础题, 巩固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温度的感知; 正确识读液 体温度计, 会计算温度差; 知道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的特殊构造 及其原理。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第 5 页 共 52具体 内容 题目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 瓶中装的是气体, 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 分有一小段液柱。 (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 缩的规律制成的。(2)此装置所处环境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移动。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经检测测量不准确,把它放在冰水混合 物中读数为 4 摄氏:把它插入 1 个标准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 为 94 摄氏度:用它测量一杯温水,读数为 22 摄氏度 (1)求这杯水的实际温度。 (2)此温度计在什么温度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答案 1. 气体、左; 2. (1) 200C、(2) 400C作业评价 知道该温度计制作原理是利用密闭气体 热胀冷缩的性质, 正确判断管内液柱随温 度变化的移动方向。 □优秀 □良好 □合格能正确计算该温度计最小分度值, 并会根 据相对刻度值计算实际温度。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1.巩固基础知识, 运用知识迁移, 类比制作气体温度计, 重在应用 能力训练。 2.掌握温度计刻度等分概念, 理解相邻刻度线代表的分度值的计算 方法; 学习运用数形结合的分析方法, 掌握温标“一一对应”转换 方法。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第 6 页 共 52第2课时:第12章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第一课时)(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从家中冰箱里取出一小块冰放在一个小碟子里,过一会儿,再将冰 块在手上放一会儿,仔细观察冰块发生的变化,想一想冰块在冷冻 室里会化成水吗?再说说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在冰块 变化过程中,手一直感觉到很冷,这说明冰是吸热还是放热?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体验活动及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深 入思考冰熔化的条件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现象背后物理本质探索的 兴趣。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在下面各小题横线上选填“熔化”或 “凝固”或“先熔化后凝固” (1) 冰棒化了_______;(2) 放在锅里的猪油化了______;(3) 攀钢高炉里的铁水铸成了铁轨________;(4) 把废旧塑料回收做成 塑料制品 ;(5)火山喷发流出的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 。答案 熔化;熔化;凝固;先熔化后凝固;凝固。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物态变化现象提出 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熔化与凝固的 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第 7 页 共 52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常见的熔化凝固现象实例, 让学生认识 到随着温度的变化, 物质状态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建立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10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第 1 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 68℃开始计时, 实验员每隔 1 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 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 2 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 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 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 1 分钟报告一 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 出对应的点。1、2 小组分别根据所得数据和描绘的图像,用一句 话描述萘、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物质状态变化特点。答案 1.萘熔化过程中, 持续加热, 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固、液态 共存,界限分明; 2.石蜡熔化过程中,持续加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时石蜡逐渐由硬变软,固、液态界限不明显。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 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 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熔化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物质 状态变化特点。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动手试一试, 停止给熔化过程中的萘加热(撤去酒精灯) ,认真观 察,萘的熔化过程会继续吗?请用一句话总结出萘熔化的条件。答案 不会。萘熔化的条件:温度升高到 80℃, 持续加热。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 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作业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第 8 页 共 52分析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会烤得蜡烛 “流 泪”,这一过程表明蜡烛发生了______现象; 滚烫的“烛泪”滴在 冷的实验台上,“烛泪”又会发生_____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 在前一过程中, 蜡烛是______ (选填“吸热”或 “放热”)的。 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3.请对比上述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回答下列 问题: (1)蜡烛是_______,铜块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铜块在熔炉里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温度是________的;而蜡烛逐 渐熔化为“烛泪”的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_的。 (选填: “不断升高 或“保持不变”或“不断降低”) (3)蜡烛熔化为“烛泪”和铜块熔化为“铜水”两个过程中都需要 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一旦该条件不具备,两个熔 化过程都将_______。 (选填“继续”或“终止”) 4.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____ 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_____ ℃,该种物质在 12~18min 内是 ________________ (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 热”),在第 15min 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态。 5.萘的熔点是 80.5,那么温度为 80.5 的萘所处的状态是(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答案 1. 熔化、凝固、吸热; 2. C;3. (1) 非晶体、晶体(2)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3)吸热、终止; 4. B、45、吸热、固液混合; 5. 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第 9 页 共 52形成熔化、凝固、晶体熔点的概念, 知道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5 道基础题, 巩固基础知识, 加深对熔化、凝固、晶体概念的 理解。知道熔化吸热, 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和条件, 会读晶 体熔化图像。业 析 作 分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 图所示。 (1)这三种物质中, 可能是同种物质. (2)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 2. 烧菜离不开食盐, 食盐是晶体。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即使是炎热 的夏季, 盐罐中的食盐都处于固态的, 此时, 弄一小勺盐倒入凉水 中, 盐过一会就化掉了, 小明说这个过程就是食盐发生了熔化现象。 你认为小明说法正确吗?你的判断理由?(你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合 理解释即可。你还可以问一问化学老师或查阅相关资料)答案 1. (1) 甲和乙 (2)乙 、甲; 2. 不正确。根据晶体熔化的两 个条件可知, 夏季高温, 食盐都没有熔化, 说明食盐晶体的熔点应 该高于或等于当时的气温, (事实上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食盐晶体 的熔点高达 801℃) 那一定高于凉水的温度, 所以倒入凉水中的食 盐不会熔化。食盐发生的变化是化学中所说的溶解。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有思辨的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作 业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第 10 页 共 52分 析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梅花材料 红蜡烛、小树枝、小碗两个(薄一点的) 、水、铁锅、洗洁精、加 热装置步骤 (1)准备一小碗洗洁精水(一碗清水里滴入几滴洗洁精即可)。 (2)将红蜡烛掰碎放碗内、用锅隔水(锅内加水,碗漂浮在水里) 加热一段时间即可以获得蜡油了。(如图)(3)用手指蘸一下冷的洗洁精水,然后再蘸蜡油,迅速捏住树枝, 冷却一会,手指轻轻取出即可, 一朵小梅花即做好了。如此重复, 即可大功告成。观察分析 1.用隔水法加热碎蜡烛时,认真观察蜡烛变成液体的过程。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蜡烛是: _________ ( “晶体”或“非晶体”) 3.思考蜡油变成 “梅花”的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 冷水的作用是什 么?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现 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了解熔化、凝固晶 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以及熔化的条件、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为本 节下一课时打下基础。第 11 页 共 52第3课时:第12章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第二课时)(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用一个小果冻空盒,装一点冷开水,用保鲜膜密封起来,放家里的 冰箱冷冻室,第 2 天, 取出来认真观察,记下你的观察结果。再上 网查询一下家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温度一般是多少。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家用电冰箱冷冻室温度为-18℃左右)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体验活动及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深 入思考水凝固的条件是什么?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探索问 题答案的意识。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探究型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所谓“用热源给一个物体加热”或“一个物体对外放热”本质上都 是一种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向:热总是由_______物体传递给______ 物体, 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______部分传递到_______部分。 (均选 填“高温”或“低温”)答案 高温 低温 高温 低温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联系实际实例, 分析、归纳得出结 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为本节课以及下一道课堂练习(003)第(3)小问题做好铺垫。第 12 页 共 52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 的规律。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 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安装时, 酒精灯 (“需 要”或“不需要”) 点燃。 实验中使 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_________ 。 (写出 一条即可) (2) 待温度升高到 40 ℃开始,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 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 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 ℃,熔化 经历了______min。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 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 晶体还会 继 续 熔 化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晶 体 可 以 继 续 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 (1) 自下而上 需要 采用水浴法加热(或: 用搅拌器搅拌) ; (2) 48 10;(3)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 吸收。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答 案。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复习本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巩固旧知引出新知。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第 13 页 共 52具体 内容 题目 查阅课本上的常见晶体熔点表,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液态汞(水银)凝固过 程的是( ) (2) -38℃的汞和-40℃的汞分别是____态、 ____态(均选填“固 或“液”) ;由此可以推断水银温度计______在南极地区使用(选 填 “适合”或“不适合”)。答案 (1) D (2)不适合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答 案。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设置两个阶梯推进的小问题, 并经过课堂师生讨论共同解决, 攻克 凝固点在 0℃以下的晶体物质所处状态的难点。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第 14 页 共 52题目 1.用水或冰块冷却物体时, 质量相同的 0℃冰比 0℃水冷却效果好, 这是因为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 此过程中冰的 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 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 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 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 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3.请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实验 中通过水对试 管加热 ,而 不是直接加热试 管 , 目 的 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 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 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__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4.如南极最低气温达-89.2℃,参考表中资料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要测南极的气温, 应选用( )A.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D.都可以5.萘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 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 6min B. 在第 12min 到 15min 之间,该物 质保持温度不变,所以不放出热量 C. 在第 1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 该物质是晶体,凝固点是 45℃第 15 页 共 52答案 1. 熔化、保持不变;2. A;3. (1) 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平 稳 (2) 2 (3) 不变、晶体;4. A;5. 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形成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的概念; 知道 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 不变;会阅读晶体熔化、凝固图像。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5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熔化、凝固、晶体概念的 理解。知道熔化吸热, 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和条件, 会读晶 体熔化图像。作 业 分 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题目 1. 把盛有碎冰块 的大试 管插入烧杯里 的碎冰块 中 , 如 图所 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 的冰块有大半 熔化 时, 试管 中的冰 ( )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也不熔化 D. 无法判 断 2. 当晶体被加热时, 从微观上看,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 束缚随之减弱, 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 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1. C; 2. 熔化。第 16 页 共 52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有思辨的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题,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业 析 作 分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 自制玩具材料 石蜡、模子(泥土或沙制作而成)、加热装置步骤 (1) 先用泥土或沙制作一个玩具模子。 (2) 加热石蜡, 使其熔化, 并将石蜡倒入模子(如图) 。待冷却后, 便得到了你设计的玩具观察分析 1.加热石蜡时,认真观察蜡烛变成液体的过程中石蜡状态变化和冰熔化过程 中有何不同。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石蜡是: _________ ( “晶体”或“非晶体”) 3.思考石蜡油变成玩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现 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进一步巩固熔化、 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以及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第 17 页 共 52第4课时:第12章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1. 往手心倒几滴水,用手指抹开并观察, 出现了什么现象? 手掌 心的水去哪儿了?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 观察烧杯的外壁出现什么现象? 小水珠是 怎么来的?答案 知道出现了物态变化,猜想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来。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由小水珠从“有”到 “无”,从 “无”到“有”的实验现象, 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突破水蒸气是 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一难点。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 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_______ (填“热” 、“冷”) ,原因是酒精涂在该 处会发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答案 冷,汽化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对于生活现象具有好奇心和 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物态变化现象提出 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汽化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第 18 页 共 52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中体验,从现象中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比一比: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哪一组同学能让水最先沸腾?答案 (1)加热初温更高的热水; (2)盖上纸盖; (3)将酒精灯火焰调大等等,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 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四块相同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 进行如图 1 甲所示的实验探究。 图 1(1)通过 A、B 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 关。第 19 页 共 52(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 温度有关。 (3)第一小组的同学猜想水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 关,于是他们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和两滴水(如 图乙所示)。结果发现图(a)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 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 水的质量越小, 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 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 相同。 (4)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再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 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写出简要的实验 思路 。答案 (1)水的表面积 (2)A、C (3)不正确 表面积 (4)液体的种类 取等质量的不同液体,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 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都相同,观察哪种液体蒸发快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 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三个因素有关。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第 20 页 共 52题目 1.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 A.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 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冬天水结成冰 D.白糖放入热水中不见了 2.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 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 ℃的温度提取,应采用的方 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 3.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将手张开, 图 3 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 3 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些 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 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 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 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5.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 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若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 水的温度为 ℃,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 (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水 的沸点不是 100 ℃,这是因为 (填字母)。 A.实验操作错误造成 B.实验误差引起的 C.当地气压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答案 1.B; 2.B; 3.D; 4. (1) 蒸发, 吸收; 5. (1) 秒表(2) 自下而上(3) 93,乙(4) C;第 21 页 共 52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巩固汽化概念与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汽 化吸热, 水沸腾的特点, 沸点与气压高低 有关。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汽化与液化概念的理解。 知道汽化吸热以及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第 22 页 共 52题目 1.李阳同学喜欢运动, 经常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 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 医护人员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物。那是 什么呢?李阳到医院做了一个调查,原来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 烷, 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 达到麻醉作用, 在一段时间 内无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 A. 液化放热 B. 汽化吸热 C. 凝固放热 D. 熔化吸热 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A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______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 B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 度是____ ℃。 (3) B 、C 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 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 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 “>”或“=”) 1 标准大气压; B 、C 组得到 b 、c 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 可能是水的_____ 不同。3.如图6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加热烧杯 使甲液体沸腾后,仍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B.若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C.若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D.乙液体一定能沸腾 图 6 4.黄山区的新型农业发展迅速,仙源镇的蔬菜 大棚养植走在 全区前列。其中给蔬菜瓜果浇水用管道输水代替 沟渠输水, 采用滴灌技术, 这样做的好处是( ) A.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B.加快水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并增大水的表面 积,加快水的蒸发。 C.减小水的表面积,减缓水的蒸发,节约水资源。 D.减缓水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防止水结冰。答案 1.B; 2. (1) 高 (2) 92 (3) 98,<,质量; 3.C 4.C第 23 页 共 52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练习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 原创(四) 实践作业---- 纸锅烧水材料 稍硬较厚的纸一张,别针两个,酒精炉一个步骤 1.将纸折成如图的纸锅形状,并用别针固定住。 2.将适量的热水倒入纸锅,点燃酒精炉,调整火焰大小,将纸 锅放在酒精炉上加热,直至水沸腾。观察分析 加热过程中, 直到水沸腾时, 纸锅有没有被点燃?分析一下 为什么水沸腾时纸不会燃烧。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现 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 比纸的着火点低。第 24 页 共 52第5课时:第12章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二课时)(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入冰块和倒入热水, 杯口分 别盖上玻璃片 a 、b,过几分钟后,观察玻璃片表 面出现了什么现象?小水珠在玻璃片的上表面还 是下表面?答案 知道出现了物态变化,猜想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来。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通过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不同, 激发 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液化的概念。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做一做:用手摸一摸玻璃片 b,温度与盖上烧 杯之前明显升高了还是降低了?为什么?玻璃 a 的 温度为什么没有明显升高?答案 水蒸气液化放热, 使玻璃片 b 的温度升高。因为冰熔化吸热且 温度保持 0℃不变,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量被吸收了。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第 25 页 共 52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液化放热的结论。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 冰 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1) “白色气体”实际上是 (填序 号)。 ①小冰晶 ②小水滴 ③水蒸气 (2)这种“白色气体”是如何形成的, 请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说明:我选择_ (选填“前”或“后”) 者, 其形成过程是: 。答案 (1) ② ;(2) 前,锅里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又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或者答: 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物态变化现象提出 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知道液化条件。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现象,进一步认识到“白气”是 液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知道空气中也有大量的水 蒸气。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第 26 页 共 52具体 内容 题目 比一比: 让纸飞机飞得更远 (1)动手做一做:每人一张卡纸,折一架纸飞机。 (2)大家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更远。 问题: 放飞前,当我们对着纸飞机的机头“哈气”就可以使纸飞 机飞得更远。为什么? (在古代为了使箭射得更远,通常把箭头做 得质量较大,使箭的重心前移。)答案 当我们对着纸飞机的机头“哈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 机头纸面时,液化成小水珠,水珠附着在机头上,增大了飞机头 的质量,使飞机重心前移,于是飞得更远。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第 27 页 共 52题目 1. 朵朵家住太平湖畔,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初冬的早晨寒冷,朵朵上学时看见太平湖上飘 荡着轻纱般的薄雾,而草丛和田里的农作物上 则覆盖着银白色的的霜,十分好看。其中湖面 的雾是 形成的。太阳出来后, 雾和霜就都消 失了,前者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 2.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 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 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 痕迹, 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 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 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3.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 分的蒸发 C.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吸收大量 的热 D.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 在火箭里 4.夏天, 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 可以快速制成一 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 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答案 1.液化、汽化 2.B;3.D;4.D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巩固汽化与液化的概念以及汽化吸热与 液化放热。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汽化与液化概念的理解。 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办法。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 引用 √ 改编 √ 原创第 28 页 共 52(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黄山云海天下闻名。“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这是游客登黄山的真实体 会。原因是黄山海拔高, 气温低, 水蒸气 形 成了雾, 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是 (吸热或放 热)的。沾衣而湿说明雾是 态的,近中午雾 就散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 2. 打火机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碎了, 小哲捡起 打火机残骸,发现里面的液体全不见了,还变得冰凉 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火机中的气体是通过降温液化贮存的 B.打火机变凉是因为汽化吸热 C.打火机变凉是因为液化放热 D.液体不见了是发生了升华 3.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 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 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 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4.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 气体 后装入瓶中的。在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 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 时要吸 热。答案 1.液化, 放热, 液, 汽化; 2.B; 3.液化, 外侧, 内侧 ;4.加 压,液化,汽化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5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飞机尾气材料 吸管、透明胶、电热水壶第 29 页 共 52步骤 (1)将吸管伸入壶嘴,用透明胶带绑好并密封。(2)壶中装入冷水,通电烧水,直到水沸腾。观察分析 1.水烧开后, 观察吸管口有无“白气”生成, 并观察“白气”与吸 管口是否连在一起。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 3.思考怎样使“尾气”现象更加明显, 并动手改进和说明原因(原 理)。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现 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汽化与液化 的条件。第 30 页 共 52第6课时:第12章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一)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直冷式老式冰箱的冷冻室 ,通常会有一层厚厚的霜, 你知道 霜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 .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 .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 .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通过活动,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在 固态和气态间的直接变化。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题目 具体 内容 老师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来探究升华的实验中, (1) 利用装水的容器和数字温度计来探究升华现象。 开始水的温度 是 13.8℃,加入干冰后, 水中有气泡产生, 这是干冰 变 成 二氧化碳气体,是 ,温度计示数为 12.9℃,说 明 ,水面上方有白色烟雾产生,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温度很低的二氧化碳气体 形成的。答案 直接、升华、升华吸收热量、液化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 对相关物态现象提出自己的 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升华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第 31 页 共 52设计意图 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设置简单的实验情境, 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 升华的概念,运用转换法得出结论。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间 2 分钟题目 具体 内容 为验证干冰升华吸热有很强的制冷效果,设计如下的实验装 置,将干冰放入铁茶杯中,然后放入有水的透明容器中,过几 分 钟 后 , 容 器 中 的 水 结 成 冰 , 这 是 物 态 变 化 过 程 中 的 ,利用这一特点在生活干冰可广泛地用来冷冻、 冷藏物品。答案 凝固过程放热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加深对干冰升华吸热效果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干冰升华 吸热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间 2 分钟第 32 页 共 52题目 具体 内容 老师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人工制霜”的实验, 由实验图片 可知,铁茶杯 壁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茶杯外壁 直接 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在物理上称为 , 热, 自然界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答案 外、凝华、放、 环境温度低于℃、空气中有丰富的水蒸气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 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 信 优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创设实验情境, 加深对凝华概念的理解, 灵活考察学生对自然界“霜” 的形成的理解,既巩固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分析 难易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课后作业(A 组)题量 4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 .公共厕所的小便池中一般放一个空气清新球(如图 1) ,以便 消除厕所的异味, 过一段时间小球会变小最后消失, 发生的物态变化 过程是 ,需要 热量。 图 1 图 2 2. 请说出下面(如图 2)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3.长久使用的灯泡、日光灯和节能灯两端会发黑?而新的上述 灯具放置很久也不会变黑呢? (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 温馨提示: 灯第 33 页 共 52泡正常发光温度约 2500℃左右)原因是钨丝 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灯泡、灯 管内壁后 钨蒸气 成固态的钨。 4.“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把颗粒状干冰撒入高空中富含水蒸气的 云层时, 干冰 ,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 温度较低的水 蒸气 成小冰晶, 下降过程中遇到温度较高的空气 成小 水滴,落到地面就成了雨。答案 1 升华、吸热, 2 凝华,3 受热升华、凝华. 4 升华吸热、凝华、熔化作业 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 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掌握升华、凝华概念和判断生活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难易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设计意图 主要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B组)题量 2 完成时间 8 分钟题目 1 .电冰箱是现代家庭中必备的家用电器,请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1)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蒸发器中 , 降低箱温度;冷凝器制冷剂气体 。 (2) 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这是 现象, 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一层“白霜”,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 (3) 如果用潮湿的手直接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冰棒时会发现,手会 和冰棒的包装纸会和手粘在一起, 这是手上的水珠 成冰, 将 手和纸粘在一起。 (4) 当我们将冰棒含在嘴里时, 冰棒化成水, 这是 现象 , 人们会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 。第 34 页 共 52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图(1) 第 2 题图 图 (2) 2 .老师用萘来替代碘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将卫生球(主要成份 是萘) 制成粉末状, 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用电炉低温档加热如图 (1) 。 ( 1 ) 发现玻璃内壁上有粉末状固态物质生成, 这是固态的萘 形成的,一会儿,容器内有液态萘生成,这是 现象,对 应的分子模型是 。 (2)停止加热, 过一段时间再观察容器内部, 看到的情形如图(2), 内壁上有白色的固态萘生成,这是 现象, 物质的分子模 型 由图 状态直接变为图 状态。 (3) 底部白色的固态萘这是______现象, 分子模由型 状态 变为图 状态。 第 2 题图(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模型)答案 1. (1)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 液化、凝华 (3) 凝固 (4) 熔化、 熔化吸热 2. (1) 先升华后凝华、熔化、乙(2) 凝华、丙、甲(3) 凝固 、 乙、 甲。作业评价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 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能独立思考,解决物态变化相关问题。 优秀 良好合格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复习物态变化 的相关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二大题的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态变化相关知识, 并能用物 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作业分析 难易 较易 √中等 较难第 35 页 共 52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实践作业:盐、冰块制霜材料 一次性纸杯、盐、易拉罐步骤 1. 用一次性纸膜杯装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制冰。 2. 将制好的冰块粉碎,倒入玻璃杯中,加入细盐快速搅拌。现象分析 1. 冰块熔化。结论冰的熔点降低,熔化吸热。 2.玻璃杯的外壁有一层白色的霜生成,水蒸气凝华成霜。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提升学生应用物理探究方法的能力, 体现学生实 验信息→现象分析→结论的科学思维和认知特点, 全面深入考察学生 对熔化的凝华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第 36 页 共 52第七课时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预习作业 完成时长 1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们地处黄山风景区,水资源丰富,用水无需节约 B.我家用的水是从山上引来的,浪费点没关系 C.太平湖水无污染、鱼肉鲜美,湖水是黄山区主要的饮用水源地 之一,我们可以在饮用水源地钓鱼 D.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我们可以适当建造冷库, 在丰水期 将水冻成冰块储存起来应对旱季饮用水的紧张答案 D作业评价 1.联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树 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创新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情境, 联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和培养创新能力。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1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的严重破坏 B.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C.制冷设备氟利昂的排放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答案 D作业评价 1.能独立思考,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2.认知温室效应的成因。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考查温室效应的成因。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第 37 页 共 52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2020 年 9 月, 中国向世界做出庄重承诺, 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措施中 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B.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减慢社会发展速度 D.提倡开私家汽车出行答案 B作业评价 1.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2.知道改善温室效应的对策。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紧跟时代脉搏,树立改善温室效应的意识。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1 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过度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 B.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增长 C.水污染严重 D.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答案 C作业评价 1.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认知水资源缺乏缺原因。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认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A 组)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第 38 页 共 52题目 1.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 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如图所示, 人 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关于塑料布收集露水所反映的物态变化过 程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 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 表层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 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 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 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 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称: 、 、 。 (2) 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我们虽地处祖国的南方, 近几年冬旱经常 出现, 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设计在学校或家庭日常生活中的 两项节水方案。答案 1.C 2. (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合理即可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3.能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设计可行方 案。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题, 创设问题情境, 体现学生问题情境、知识回顾、分析 应用的科学思维和认知特点, 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程度,培 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节水习惯。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 1 题 完成时间 3 分钟第 39 页 共 52题目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新疆的 “坎儿井”,它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 水的 和 ,充分展现了当 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现在我们当 地的农田灌溉中用水主要还是采用浇 灌,用水浪费较多,在蔬菜基地我们 可以看到有采用 技术来节约水 资源。答案 蒸发 、渗漏 、喷灌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能融入社会,善于观察思考。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开发学生思维,学以致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家庭节水在行动材料 2 个矿泉水瓶步骤 (1)查看家庭水表,记录一周家庭正常的用水量, (2)将 2 个空矿泉水瓶压入抽水马桶的水箱中,查看水表记录一 周家庭正常的用水量。观察分析 对比抽水马桶没压入矿泉水瓶与压入矿泉水瓶一周家庭正常的用 水量。作业评价 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 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实践性作业。通过实践与分析,培养学生节水习惯的养 成与创新能力。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第 40 页 共 52检测内容 温度与物态变化 题量 20 题 完成时间 45 分钟《第 12 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作业 一、 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1. 如图所示 的寒暑表和体 温计是人们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 ,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图 甲寒暑表 的读数是 , 图乙体 温计 的示数是 ℃。2. 科学家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在-60℃左右的气温下能正常工作,在火 星车顶部设置了一个集热窗,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 白天受太 阳照射时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 夜间时它发生 (填物态 变化名称) 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热量,从而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 寒冷的夜晚。 3. 有一种金属叫做镓, 沸点高达 2090℃, 熔点只有 29.8℃.将固态镓放 在手心, 很快出现银白色液滴, 如图所示, 该过程是 (填物态变 化名称) ,整个过程中金属的温度始终是 29℃, “镓”属于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 。 4. 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 隔水加热, 乙杯为隔油加热, 丙杯为隔砂加热,搅拌加热足够长时间后, 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 100℃、油温 180℃、砂温 200℃,则甲 乙丙三杯中的水不能沸腾是 ,最终三杯水的温度 t 甲 t 乙 t 丙 (选填“>”“ = ”或“<”)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第 6 题图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人们常用浓度为 75%的酒精来消毒, 如图所示是 酒精喷雾消毒液。当酒精喷洒在课桌、书本、手上后, 一会儿就变干了, 且手感觉有一阵凉意,这个过程酒精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 小明觉得这个现象并不能有力地证明蒸发吸热, 因为酒精的温度是室温, 本来就比人的体温低。如果想用实验证明蒸发吸热, 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 是 。 A.密封瓶内装有酒精, 从瓶口插入温度计测得酒精的温度与空气温度比 较; B.敞口瓶内装有酒精, 从瓶口插入温度计测得酒精的温度与空气温度比 较; C.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取出第 41 页 共 52来并观察示数变化。 6. 如图是一款常见的打火机,充入的是液态丁烷。在常温常压下丁烷为无 色易燃气体。它装入瓶中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 , 这一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7.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 儿气球鼓起来,原因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 变成气体;放置一 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 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 述变化时需要吸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 化名称) 导致的。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8. 如图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上附着的一层“冰花”, “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形成的,它出现 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 侧。 9. 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 过程。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 成了云。 10. 当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 就会下落。在下 落过程中, 小冰晶 又变成小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这就形成了降雨;在下落过程中,小水滴 成小冰晶,与原来的小 冰晶一起落到地面, 这就形成了降雪。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1.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操作正确 B.③和④操作正确 C.⑤和⑥操作正确 D.③和⑤操作正确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第 42 页 共 52A.春天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初冬雾凇的产生D.用液态的蜡浇筑人物卡通13.如图所示为一款冰凉夏日凝胶坐垫。座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 人坐上 去时, 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 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 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座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座垫内物质熔点高于人体温度 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吸收热量 D.座垫内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14.如图所示是夏天家用空调的构造和致冷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物质在室内机蒸发器内液化、吸热,使室内的温度降低 B.工作物质在室外机冷凝器内汽化、放热,把室内的热放出室外 C.炎热的夏天打开空调可以看到吹出雾状 “冷气”,这是汽化现象 D.空调水管中会有水流出,这是空气中的泼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5.抽动活塞, 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 堵住注射器的管口, 继续向后抽动活塞, 可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 反方向推动活塞, 压缩管内气体, 可以观察到管 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说明( ) A.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华 B.通过压缩, 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通过压缩, 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华 16. 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装有冰块的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盐,底部产生白霜----凝华放热 B.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汽化吸热 C.使用铁水浇筑工件----凝固放热 D.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液化吸热第 43 页 共 521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屋檐下的冰凌B.雾凇的形成C.冰棍周围的白气D.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18.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 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三、 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19.“ 探究物质 的熔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如图 甲所 示。 实验 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 内, 再放入大烧杯 的水中 加热 ,观察固体的熔化过 程。 ( 1) 试管 内物质在熔化 过程 中, 某时刻温度如图 乙所示, 温度计示数 为 ℃ ,如果按照 C 的方式读数, 则示数会 (选填 “ 偏大 ”或 “偏小” ) 。某 同学 根据实验记录 的数据描绘 出该物质 的温度 随时 间变化的 图象 (如图丙 ABCDE) ,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 晶体” ) 。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 中 ,如果将试管从烧杯 中拿 出来 ,该物质将停 止熔化。 将试管放 回烧杯后, 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 固体熔化时 需 要 (选填 “ 吸收 ”或 “放 出” ) 热量。实验中判断 固体熔化的 根据是 。 A. 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保持不变 B. 观察装物质 的试管里是否有液体出现 (3) 根据描绘 的图线, 该物质在第 5min 时处于 态 ,该物 质的熔点为 ℃, 仔细观察 图象发现, 该物质熔化前 ( AB 段 ) 升 温比熔化后( CD 段 ) 升温 (选填“ 快” 或“ 慢” ) 。 (4) 图像 中 DE 段是 过程。 。 20.在探究 “水 的沸腾特 点” 的实验时 , 同学们分别从如图 中 的甲、乙 两套器材 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 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第 44 页 共 52( 1) 安装实验器材 时, 应按照 (选填 “自上而下” 或“ 自下 而上 ”) 的顺序进行 ,按照规范要求, 调整铁 圈高度时 (选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 点燃酒精灯。 时间(min) …0123456789 …温度(℃) …90929496979899999899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 的数据是 明显错误 的。表 格数据纠正后,在坐标中画出水的温度 随 时间变化 的曲线。由 图表可以 判断 出,水加热了 分钟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可 能的 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 1 个标准大气压。 (3) 有两组同学用 同样 多且初温相同 的温水进行实验探究 ,加热所用 的酒精灯也完全相 同 ,结果第一组 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 时较短, 则这组同学选择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 套装置。 (4)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 图丙所示, 则图 (选填“ A”或 “B”) 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第 45 页 共 52答案 解答分析一、填空题(每题 4 分, 共 40 分。)1. -14℃, 37.8℃ 。 1.【分析】 常见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读数时,要 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 0 刻度以上还是在 0 刻度以下, 都要从 0 刻度开始读, 并从小往 大读。 【解答】 由图可知,寒暑表甲的分度值是 1℃, 由温度计旁边的 数字( 10 在上面而 20 在下面) 可以知道, 液柱是在 0℃以下,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14℃; 乙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 0.1℃, 示 数是 37.8℃。 【答案】: -14℃, 37.8℃。2. 凝固, 放出。 2.【考查知识】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是熔化现象, 吸收热量;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是凝固现象, 放出热量。 【分析】 正十一烷白天受太阳照射, 由固态变成液态, 是熔化 现象, 可以吸热储存能量; 夜间, 由液态变为固态, 是凝固现 象,凝固放出热量。 【答案】: 凝固, 放出。3. 熔化, 晶体。 3.【考查知识】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在熔 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这一温度就叫晶体的熔点。 【分析】 将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 好端端的一块银白色的 金属, 却很快化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 这是熔化过程; 晶体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而非晶体却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金 属“镓”是晶体。 【答案】: 熔化, 晶体。4. 甲, = =。 4.【知识】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 达到沸点, (2) 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沸腾后液体温度 不变。 【分析】甲杯中的水温能达到 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 杯中吸收热量, 所以不会沸腾; 乙、丙两烧杯外的物质分别达 到了 180℃和 200℃, 故乙、丙两烧杯中的水不仅能达到沸点且 能够继续吸热, 能维持沸腾;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 100℃, 因为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乙、丙两烧杯两烧杯中的水温也同为 100℃,最终三杯水的温度 t 甲 =t 乙 =t 丙 【答案】: 甲, = =。第 46 页 共 525. 汽化, A。 5.【知识】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吸热。 【分析】 消毒酒精液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 酒精由液态变 为气态, 即发生了汽化现象; 汽化要吸热, 所以会感觉有一阵 凉意, 也有可能是酒精的温度比手的温度低; A.密封瓶内装有酒精,温度等于室温,无法证明是否吸热,故 A 不可行; B.敞口瓶内装有酒精, 酒精会蒸发而使自身的温度降低, 所测 得的温度比空气低, 故可以证明蒸发吸热, 故 B 可行; C.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 再把 温度计取出来, 温度计取出后示数会下降再上升, 故可以证明 蒸发吸热, 故 C 可行。 【答案】: 汽化,A。6. 液化, 放出。 6.【知识】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 缩体积; 液化是放热过程。 【分析】 要在常温下让丁烷从气态变为液态, 我们可采取加压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答案】: 液化, 放出。7. 升华, 凝华。 7.【知识】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 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分析】 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 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 气态的二氧化碳, 所以气球会鼓起来; 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底部的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底部外壁上, 形成 霜, 是凝华现象。 【答案】: 升华, 凝华8. 凝华, 内。 8.【知识】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条件是遇 冷放热。 【分析】 “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 表面凝华为小冰晶。 【答案】: 凝华, 内。9. 液化, 凝华 9.【知识】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由气态变为液态 是液化现象, 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分析】 海洋中的液态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高空 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是液化现象;在下落过程中, 固态的小冰晶变为液态的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答案】: 液化, 熔化10. 熔化, 凝固 10.【知识】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由气态变为固态 是凝华现象, 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分析】 海洋中的液态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高空 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冰晶, 是凝华现象;在下落过程中, 液态的小水珠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答案】: 凝华, 凝固二、选择题(每题 3 分, 共 24 分。)第 47 页 共 5211.D 11.【分析】 使用温度计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 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故①操作不正 确;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侧壁, 故②操作不正确;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 器壁, 故③操作正确; ④读数时视线俯视, 故④操作不正确; ⑤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故⑤操作正确; ⑥读数时视线仰视, 故⑥操作不正确; 【答案】: D。12.A 12. 【分析】 从六种物态的变化方向进行判断: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从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 这三个过程吸收热量。 (2)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从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 这三个过程放出热量。 【解答】 A. 春天的大地冰雪消融, 雪变成雪水, 是熔化过程, 熔化吸收热量, 故 A 正确。 B. 清晨温度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是液化 过程, 液化放出热量, 故 B 错误。 C. 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小冰晶, 是凝华过 程,凝华放出热量, 故 C 错误。 D. 用液态的蜡浇筑蜡像,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 固放出热量, 故 D 错误。 【答案】: A。13.C 13. 【分析】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过 程是吸热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的熔 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2)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熔点, 且能继续吸热。 【解答】 解: A. 座垫内固态物质变为液态,温度保持不变, 是 晶体熔化的特征, 故 A 选项错误; B、C、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坐垫内物质要从人身体吸热熔化, 说明人的体温高于该物质的熔点, 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正确; D、人坐上坐垫, 坐垫内的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是熔化过程, 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 C。第 48 页 共 5214.D 14. 【分析】 ( 1) 夏天空调是利用制冷剂在室内汽化时吸收热 量, 在室外液化时放出热量, 把室内的热带出来, 散发到室外 空气中; (2)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解答】 A. 液态制冷剂通过空调内机蒸发器, 由液态变为气态 是汽化吸热过程, 故 A 错误; B. 气态制冷剂进入空调外机的冷凝器, 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 化放热过程, 故 B 错误; C. 炎热的夏天打开空调看到的“吹冷气”,是室内温度较高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 C 错误; D. 空调机水管有水流出,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成水 滴, 属于液化现象, 故 D 正确。 【答案】: D。15.A 15.【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 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 缩体积。 【解答】 解: 向外拉活塞, 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 此时 乙醚发生了汽化现象; 反方向推动活塞, 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 出现, 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但不能说明通 过简单的压缩就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故选项 A 正确、BCD 错。 【答案】: A。16.D 16.【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 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 华; 需要放热的是: 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 解: A.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 使冰熔化, 熔化要吸热, 导致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 低于 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 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故 A 正确; B. 人从游泳池里出来后, 附着在身上的水发生汽化变为水蒸 气,在这一过程中水要吸收身体的热, 所以从游泳池里出来的 人感觉特别冷, 故 B 正确; C. 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是凝固现象, 放热, 故 C 正确; D. 夏天的清晨, 蜻蜓身上的露珠,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液化放热, 故 D 错误。 【答案】: D。17.D 17.【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 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 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 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 解: A. 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晶,故 A 不符 合题意; B.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B 不符合题 意; C. 冰棒周围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 故 C 不符合题意;第 49 页 共 52D. 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 D。18.A 18. 【分析】 (1)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物质由固 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由液态变为 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 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放出热 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 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 升华。 【解答】 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 乙变为丙要吸热, 丙变为甲要 继续吸热, 故乙是固态, 丙液态, 甲为气态, 甲状态到乙状态, 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是凝华。 【答案】: A。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19. ( 1) 38; 偏小; 晶体; (2) 吸收; B; ( 3) 固液共 存; 50; 慢; (4)沸 腾。 19. 【分析】 ( 1) 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 时 ,注意其分度值 ,视 线要与玻璃管 内液面平齐 ;分析图 象判 断该物质是 晶体还是 非晶体, 晶体具有 固定的熔点 ,非 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 晶体熔化过程 需要 吸收热量 ,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此温度为 晶体 的熔 点 ,此 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物质 由固 态变为液态为熔化。 (3) 物质是 固态时 ,吸热 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 30℃, 物质是液态时, 吸热 2min, 物质温度升高 了 40℃, 该物质熔 化前 ( AB 段) 升温 比熔化后 ( CD 段) 升温慢; (4)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为汽化,温度保持不变,处于沸 腾状态。 【解答】解:( 1) 图 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示数为 38℃; 图乙 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如果按照 C 的方式读数,即仰视 读数 ,则示数会偏小 ;从 3min~ 5min 过程中 ,温度保持 50℃ 不变 , 晶体有 固定 的熔化温度 ,故该物质为晶体;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 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 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 回烧杯后, 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 固体熔化 时需要 吸收热量 ;实验中判 断熔化的依据是出 现液态, 故 B 选项正确; (3) 根据描绘 的图线,该物质在第 5min 时处于固液共存 态, 该物质的熔点为 50℃; 物质是固态时, 吸热 3min,物质 温度升高 了 30℃, 物质是液态时, 吸热 2min, 物质温度升高 了 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 ( AB 段) 升温 比熔化后 ( CD 段) 升温慢; (4)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为汽化 ,图 象 中 DE 段是汽化过 程的沸腾 阶段。 【答案】 ( 1) 38;偏小 ; 晶体; (2) 吸收 ;B; (3) 固液共存 ;50; 慢 ; (4) 沸腾。第 50 页 共 5220. ( 1) 自下而 上; 需要; (2) 8 ; 6; 如图; 99; 小于; ( 3) 乙; (4) A。 20. 【分析】 ( 1) 实验时 , 需用酒精灯 的外焰加热 ,要根据 火焰位置调整好铁 圈 的高度, 然后根据温度计 的使用规则固 定好铁夹 的位置; (2) 水沸腾 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到达沸 点, 二是不 断吸 收热 量, 在沸腾时 ,温度保持不变。在坐标 中描点、连线, 得出 水的温度 随时 间变化 的曲线。 液体沸腾 时 ,这个不变的温度 是液体的沸点。 (3) 在装置相 同的情况下, 质量相同, 水升温快慢, 与吸 收 热量 的多少有关, 水在吸 收热量的 同时 ,也会 向外散热 ,加 盖子可以减小热量 的散失; (4) 水沸腾之前 ,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 气泡上升 过程 中, 气泡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气泡变小 ;水沸腾 时, 整个容器 中水温相同 ,水 内部不停 的汽化 ,产生大量的 水蒸气进入气泡, 气泡变大; 【解答】 解: ( 1)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 ,所以要放好并 点燃 酒精灯, 再调节酒精灯上方摆放的石棉 网和烧杯的铁圈 的高 度, 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 在坐标中描点、连线, 得出水 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 的 曲线 ,如 图所 示。 由图表表可知 ,在第 6min 开始 沸腾 ,沸腾时 ,不 断 吸收热量 ,温度 保持 99℃ 不变 ,所 以第 8 分钟温度 也是 99℃ 。水沸腾 时的温度低于 100℃ ,说 明当地气压低于 1 个标准 大气压。 (3) 读图可知 乙图 中给烧杯加了盖子, 这样可减少热量的散 失, 故第一组 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 时较短, 则该组选 择的是乙套装置; (4) A 图 ,气泡在上升过程 中体积逐渐变大 ,是沸腾 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