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处理民族关系付出的努力。 3.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基础知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① 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③ 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④ 。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⑤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⑥ 。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⑦ 统辖。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① 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始终坚持② 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③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④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⑤ 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各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同时,宪法也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⑦ 。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統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⑧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⑨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滲透,破坏活动。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⑩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① 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全面贯彻②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行③ 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3.依法管理④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⑤ 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⑥ ”的原则。
4.坚持⑦ 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于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5.积极引导宗教与⑧ 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⑨ 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⑩ 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土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租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一: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是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入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探究任务]
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意义是什么?
2.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我国的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主探究二:
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来,各宗教和睦相处。
我国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国际宗教间的交往与合作,用亲身经历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进了各国宗教界对我国的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探究任务]
1.为什么坚持我国宗教政策?
2.我国宗教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西藏自治区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报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
①是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②保障了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
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 )
①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②贯彻民族政策,确保民族区域的高度自治
③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④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关乎民族团结,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这说明( )
①民族团结的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国家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界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课堂检测
1、我国民族格局特点、表现
2、我国新型民族
3.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四、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五、课后练习
1.我国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这表明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B.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D.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人大和政府享有自治权
2.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曾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是脱贫攻坚的首要目标
C.脱贫攻坚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一致性
D.自治区应围绕团结和民主的两大主题推进脱贫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内蒙古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我国宗教内部事务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宗教活动场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境外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索取财物。”这一规定说明
①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②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我国宗教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我国政治不能干预宗教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近年来,某地先行先试,扬起先锋的旗帜,践行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核心工作信念,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和声,各族人民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该信念
①贯彻和渗透了民族平等思想
②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
③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④贯彻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宗教团体约5500个,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90余所,在校学生1万多人。约2万名宗教界人士担任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监督。以上事实说明
①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宗教事业的发展
②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③中国人民享受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④在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