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明园的诉说》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的第二个话题,本主题试图以“圆明园的诉说”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万园之园”遭劫难的史实中,了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暴行,认识列强的凶残和野蛮,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欺凌的屈辱。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科书中选取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断壁残垣警示后人”等事件作为具体的知识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2.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1.出示:雨果的名言。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段话。一起来读读。(出示:“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段话来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是他于1861年11月25日致巴特莱上尉的信中的原话,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最著名的关于圆明园的文字。这也是法国大作家对我国圆明园的高度赞美。2.可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曾经的辉煌。圆明园里,只有荒野的风,残留的柱,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出示遗址图片)今天,让我们再次倾听“圆明园的诉说”。(出示课题,齐读)【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诗情画意的文字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制造出强烈的对比,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引发孩子们的疑问,为更好地学习本课埋下伏笔。】二、参与活动,体验明理一:感知圆明园曾经的活动一:感知圆明园曾经的辉煌1.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现在却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那么,你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了解多少?(学生自由畅说)2.圆明园到底有多美?(课件播放《美丽的圆明园》短片,教师配乐解说,学生看后谈感受。)圆明园不仅美不胜收,还是一座收藏了无数艺术品的宝库,里面无数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3.教师小结。【设计意图:观看圆明园图片和短片,让他们在唯美旋律中自由想象吸引自己的景点,尽情感受不同风格的美,目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圆明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梦幻般的神奇、美好。】活动二:倾听哭泣的圆明园1.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拥有世界上收藏最多、最宝贵的珍宝馆,本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片段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的大肆掠夺,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共鸣。】2.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做强盗劫夺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你们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材料)3.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屈辱,面对大水法遗址上的几根石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诉说)4.教师小结:圆明园被焚毁了,它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是深刻的思考。帝国主义仗着洋枪洋炮,一次次闯进我们的家园,为所欲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到过圆明园遗址的很少,仅仅用废墟的图片不能引起对学生的震撼,所以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先是师生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共同展示圆明园被毁的过程,激起学生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痛恨,对腐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落实情感目标打基础。】活动三:痛斥列强滔天罪行1.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年圆明园中被掠走的珍宝现在在哪吗?2.出示12生肖铜首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和感想。(蔡铭超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买了鼠首兔首,但他拒不付款,他说当时那种情形下每个国人都会站出来;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购入的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将铜像捐赠国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3.了解了这些,此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想说什么 外国侵略者除了烧毁我们的圆明园,抢走我们的宝物,他们在中国还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材料和同学交流。)活动四:问责无能的清政府1.侵略者的确可耻!可是同学们,我们在憎恨别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却任凭他们抢夺,任他人宰割呢?为什么一个这么伟大的民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皇帝去哪儿了?大臣们去哪儿了?军队去哪儿了?【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解读历史背景的兴趣,这种悲剧的产生是源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当时清政府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是如此落后,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教师板书)同学们,如今的圆明园已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让我们大声告诫每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意味着:财富,被一笔一笔地掠去。土地,被大片大片地吞噬。鲜血,被一滴一滴地吸干。活动五:感受当代中国的强大1.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强大了?(生自由说。如: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2.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东方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让沉重的历史重演?(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设计意图:设计冲突,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强烈的使命感,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变得水到渠成。】活动六:小小辩论会辩题:圆明园应该重建(正方)/圆明园不该重建(反方)1.展开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2.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一起读出)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设计意图:辩论可以让学生思维交流、心灵碰撞,同时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表达的准确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在辩论中让学生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孩子们谈怎样做才能让祖国更强大,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三、强国一代有我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一起奋进新时代!板书设计圆明园的诉说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