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路程,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这一课让我们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奋勇抗争,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所付出的努力可能并不熟悉,因此教材从“一个伟大人物,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一个革命性理念”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结合“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那段历史,引导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革命理想,进行了探索和作出的贡献,理解他们的革命理念。
教学目标
1.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和武昌起义的史实,领悟革命党人的爱国精神。
2.了解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了探索,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事件背后体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认识今天传承和纪念它们的意义。
教学策略
教学中采用课前搜集、观看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历史资料,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体会人物、史实背后的精神力量。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生:搜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搜集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画,谁知道他所展现的是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辛亥革命》)
生:这座浮雕展现的是武昌起义的场景。师: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为什么选择呈现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段革命岁月去寻找答案。
活动一:了解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过程
1.请同学们看一组战争的数据,猜一猜这些战争的结局怎么样?
1906年12月湖南萍浏醴之役失败1907年3月广东潮州黄岗之役失败1907年6月广东惠州七女湖之役失败1907年9月广西防城之役失败1907年12月广西镇南关之役失败1908年3月广西钦廉上思之役失败1908年4月云南河口之役失败1910年2月广东新军之役失败
生:失败。
师小结:为了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的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失败,但是给清政府极大的打击。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表现了他们血战到底的决心。
2.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一次重大的起义,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黄花岗72烈士墓图片
过渡:你知道的黄花岗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汇报一下吧。
小组1:交流喻培伦的故事,选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生1讲述:喻培伦在起义前夕赶制了300多枚炸弹,起义爆发后,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革命机密,最后英勇就义。
小组2:交流林觉民的故事,选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生2讲述:林觉民是专门回国参加起义的留学生,参加广州起义时,他年仅24岁。在起义的前两天,他在白色手帕上写下了给妻子的绝笔信: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天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虽然他满怀对亲人的殷殷深情,但为了苦难的祖国,舍弃了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儿子。
3.革命党人先后发动的多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在起义中,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坚持革命?
生1:因为他们想用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生2:因为他们想通过革命来挽救危亡关头的中国。
生3:他们抱有革命一定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
生4:他们有着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精神。
所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关键句: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活动二:了解辛亥革命
师:革命党人凭借这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虽经历无数失败却仍然继续斗争,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板书:辛亥革命)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的搜集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我们再来一起小组交流一下吧。交流完之后,我们由小组选派代表来回答,好吗?小组交流
生1汇报:我知道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的,因为这一年正好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叫辛亥革命。
生2汇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师:下面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资料,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我们还要纪念它?
生1:因为辛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生2: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生3: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中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
师小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我们纪念它,不仅是因为这次革命意义重大,更是为了缅怀那些为革命抛头颅酒热血的先烈们,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板书:推翻封建统治)
活动三: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1.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呢?让我们通过材料来探究分析一下
资料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现
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个省的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山以绝大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警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正式成立。
提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如何组成的?总统是如何产生的?与清政府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封建帝制不同,是由各省代表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我们一起来看材料二,
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彰显了什么样的理念?与封建法规有什么不同?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让我们一起看材料三,了解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些陋习。出示材料3
资料三: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瓣、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称谓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辛亥革命后,哪些陋习得到了改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跪拜礼改为握手礼
缠足 剪发辫
根据材料三,思考:
1.为什么要废除这些封建时代的陋习?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从头到脚的革命?请同学们小组先讨论三分钟,讨论结束我们选派代表发言。
生1:陋习危害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生2;陋习的废除可以让平等、自由的理念渐入人心。
生3:因为辛亥革命给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生4:辛亥革命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师: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让民主共和思想慢慢地渗透到中国人心中。但同学们要知道,改变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就像缠足,在有的地方又延续了二十多年。师小结: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是跨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回首百年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今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与感悟,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生1:革命需要人民力量的支持,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生2: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业布置:和同学开展一次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班会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围绕“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地探究。例如“革命者为什么不怕牺牲,不怕失败,还依然坚持革命?”“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从头到脚的革命?”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历史,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背后的革命精神,达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