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教案(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教案(共2课时)

资源简介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先生生平,走近伟人,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了解黄花岗起义和七十二烈士的故事,了解武昌起义;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2.知道《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产生,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能有出路;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的新风尚。
3.简单了解建国方略,历史与时代对接,传承先贤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体会辛亥革命烈士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意义,在互动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操;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难点:
理解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才能有出路;继承并发扬革命烈士们身上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理解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在咱们江西省省会南昌老城区,有一条“中山路”,它从1928年开始得名。其实啊,不光如此,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同名的道路,你们瞧,南京的中山路、上海的中山路、广州的中山路……有人这样说: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中山路。那么“中山路”这个地标为何而来呢?
师:“中山”一词,出自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孙中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第三单元“复兴中华 百年追梦”的第八课,认识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
活动一 认识中山先生
师:喜欢旅游,细心观察的你们,一定会发现,全国除了有以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之外;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中山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中山公园,在他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建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他的人。
师:为什么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呢?同学们,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机,穿越回那个时代。
师:孙中山先生出生的年代,距离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究竟谁才能为黑暗的旧中国带来光明呢?孙中山先生担起了责任。
师:那么,孙中山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说说你眼中的他吧!
生1: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爷爷出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家庭,9岁入村塾读书。从小常随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往来澳门与家乡之间,所以耳濡目染澳门广阔的中西文化。12岁时,他跟着妈妈去了檀香山,在大哥的资助下,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较为系统的西方式近代教育。17岁的他从檀香山回国后,到香港读书。他在香港的5年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他,可不就是一位学者吗?
生2:1892年,孙中山爷爷经过5年的学习,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26岁的他来到澳门镜湖医院,出任新设的西医局第一位义务医生,也是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他想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帮助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他就是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生3: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爷爷眼睁睁地看到中华民族有被西方侵略者瓜分的危险,这让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4年,他将改革建议上交清政府,但没有被采用,特别失望。同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一败涂地。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在我心中就是英勇的战士。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棒,这么多的形象汇聚到一起,就成就了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世界,近一步了解他吧!
活动二 走近中山先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的道路后,他做了些什么呢?
师:一位外科医生,在香港广州等地,坐诊看病会一呼百应。但是闹革命?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可是孙中山先生却不辞辛苦,四处奔走,足迹遍布各地。
师:革命初创阶段是艰难的,幸而他得到哥哥孙眉的理解,在哥哥及当地华侨同胞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兴中会还在各地设有许多分会,在华侨中发展组织。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
师:孙中山先生通过兴中会、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激发华侨同胞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同胞们不但纷纷出资,更是有许多人不顾生死,回国参加起义,这其中就有年轻英勇的喻培伦、林文、方声洞、蒋翊(yì)武、张振武、吴兆麟、金兆龙、熊秉坤等人。孙中山先生是如何鼓舞大家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现场听听吧!(播放视频: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演说)
师:专注的你发现了吗?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出的、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口号是什么呢?
师:没错,视频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就是“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希望建立一个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所有、货畅其流的大同社会,这一构想使得亿万中华儿女倍受鼓舞,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获得华人的一致认可。他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留下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格言。
师:同学们,下面这些话,都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其中的意思。
师: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我们一起看看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吧!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听听同学怎么说的?
生1:爸爸告诉我,这是孙中山爷爷给朋友回信里的一句话。我觉得中山爷爷用这句话表明心意,即使革命道路艰难险阻,他也始终坚持救国,勇往直前,决不放弃。
师:“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同学是怎样认为的呢?
生2:孙爷爷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所以一切都要为人民谋福利,革命也是这样,以人民的利益为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师:“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又有何深意呢?
生3:孙中山爷爷说:“这是我的志向所在,一定要坚持到底,无论失败多少次,都绝不气馁,越打击就越顽强,再接再厉。”他的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
师:谢谢同学们的分享,你们真棒!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吗?(播放视频:袁隆平的科研坎坷路)我们在学习中的一次偶然失利、或是付出努力没有进步、又或是缺少了学习的动力时……我们又该如何呢?聪明的你请大声地告诉老师……嗯,是的,坚持不懈,越挫越勇。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一块石头,它在弱者面前是绊脚石,而在强者面前就会成为垫脚石,我们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必有所获!现如今,我们正遭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响应号召,从我做起,停课不停学,在家快乐学,这也需要勇气和执着,才能让自己远离病毒,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想,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小到个人,大到社会,甚至是国家,都需要。
师:先生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可见,他对于振兴中华的实现抱有莫大的信心,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优秀的民族,祖国让他骄傲,民族让他自豪,他发自内心地呼喊“振兴中华”!这四个铿锵有力的文字,成为亿万人民所向往憧憬的奋斗目标和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师:可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未完的遗愿离开人世……
活动三 继承中山遗志
师:同学们,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遗志,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民主革命先驱。
师:同学们,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的中国建设蓝图,没有实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得以实现。不信,就和老师一起回归当下,去瞧一瞧!(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
师: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现如今早已魏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儿女正继承着中山的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呢!
二、延伸活动,我手书我心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孙中山爷爷或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说吧!那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的心里话吧!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并走近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以他为首的爱国志士,奔走疾呼,为中国迎来了一线生机。然而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下一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第八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1课时 革命先驱孙中山
立志救国 振兴中华 继承遗志
第二课时
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姚老师带领大家乘坐时光机,来了一场穿越之旅,咱们遇见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先生那句震撼人心的“振兴中华”,还犹在耳畔。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一段血与泪的革命征程,一起走进第八课的第二课时《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
活动一 扬帆远航革命路
师: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我们把这一系列的武装运动叫辛亥革命。同学们,让我们驾起革命的小船,扬起民主的风帆,出发吧!
师:第一站,咱们先来到广州。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同学们,你们看,革命党人正在奋勇冲杀呢!(播放视频:广州黄花岗起义)
师:革命党人与清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但这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孙中山先生依旧呼吁华侨同胞募捐筹款,为下一次革命做准备,去瞧一瞧现场的情景吧!(播放视频:孙中山广州起义后募捐筹款)
师:有了华侨同胞们的支持,就有了接下来一系列的武装起义,革命帆船带领我们来到第二站武昌。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武昌起义的队伍中吧!
师: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
活动二 精彩故事绘英烈
师:同学们,在这几十次的武装起义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来开一个精彩的故事会,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英雄故事吧!来,我们看看同学们都认识谁?
生1:我想给大家介绍的勇士叫喻培伦。他出生在内江县文英街一个糖商家庭。在广州起义前夕,他赶制了300多枚炸弹,为起义作出了突出贡献。起义爆发后,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绝说出革命机密,并慷慨激昂地说:“我头可杀,思想是杀不了的,革命党尤其杀不尽!”最后英勇就义。
生2:我也想把年轻勇敢的英雄——林文,带到大家面前。他出生书香家庭,爷爷是福建省清朝时期的第一个状元,他从小胸怀大志,为人豪迈。起义发动,林文跟随黄兴第一个抵达清总督署,冲锋陷阵,锐不可当。到了总督署,没有擒获总督,就返回东辕门,途中遇到对方部下,林文劝说到:“我们都是汉族人,应当同心协力,不用打……”不料话还没说完,年仅二十四岁的林文就中弹牺牲了。
生3:最打动我的是大义凛然的方声洞。他虽然生长在富商家庭,但为人直率,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献身革命事业的信念。起义前夕,他写下了两封绝命书,在给父母的信中说:“男儿活着就应当建功立业,强大祖国,使同胞幸福,虽然奋斗而死,那也是快乐的。”在给妻子的信里又说:“我为大义而死,死得有价值,也没有什么遗憾。”27日起义爆发,方声洞奋勇当先,在双门底孤身被围,也毫不畏惧,挥弹突击,但寡不敌众,牺牲时才二十五岁。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故事分享,这些只是众多英烈当中的少数代表,黄花岗起义之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72具遗骸,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黄花就是菊花,象征着他们勇敢顽强的革命气节,他们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师: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百折不挠,表现出与清政府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武昌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中国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这就是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刻吧!(播放视频: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
师:这坚定的就任誓词,表明了孙中山先生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好一句“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一切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倾听民意,尊重民意,这就是无私为民的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的临时大总统之职,重在“临时”二字,只要中国不再受治于专制政府,国内没有战乱,在世界上恢复国家地位和民族主权,先生必将卸任,这是他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先生伟大无私的胸怀。
二、延伸活动
师: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生2: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生3: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是啊,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师:同学们,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请畅谈你的想法。我们一起看看姚老师班上的孩子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呢?
生1:我想举办一场以“辛亥之火,催人奋进”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你们看,这是我的作品。
生2:我觉得课堂上,老师播放的视频让我特别震撼,我想邀请同学们一起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感想。
生3: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革命先驱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我想放暑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重游南京,追忆革命历程。
生4:辛亥革命虽然过去了,但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展开一场激动人心的辩论会吧!
师:同学们的主意,都很不错,疫情结束后,咱们回到学校,可以排练一个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歌舞剧,回顾那段催人奋进的革命历程,缅怀先烈的同时,激励自己。校园艺术节上,期待你们的精彩表演!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是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中国吹响了共和国的号角,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第八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2课时 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
广州黄花岗起义
百折不挠
武昌起义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咱们又相聚在这儿。1912年1月1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去一探究竟吧!(播放《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视频)
师:原来啊,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的第3课时,去了解《民主共和 渐入人心》的过程!(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活动一 中华民国之成立
师:同学们,中华民国的成立如此重要,下面就请大家仔细了解课本56页资料1的内容,然后呀,帮助老师完善表格。现在就开始吧!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生1:①老师,第一空“1912年1月1日”。我看前面视频里说这是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好日子,所以它应该是象征着一切从新开始。师:很准确!
生2:②姚老师,第二空填“孙中山”。孙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您第一节课已经带领我们认识了他。师:能够将前后知识关联起来,真不错!
生3:③我知道,第三空是“南京”。它是“六朝古都”,而且与当时封建王权所在地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师: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呢!
生4:④老师,最后这条是“17省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这说明参与会议的人很多,范围很广。
师:有自己的见解,真棒!看来同学们阅读得很仔细,真能干!让我们一起铭记这重要的史实吧!师:中华民国成立的重要时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就像开课时视频里一样,同学们,你们看是不是这张?现在就请大家比较这两张照片,说说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发现了什么?
生1:老师,左侧黑白图片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员合影,和咱们课本上56页的图是一样的,右侧彩色图片是清政府皇帝上朝时的图片,两张图片上人都很多。
师:观察细致。
生2:老师,虽然两张图片人都很多,但是中华民国的合影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尊卑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而清王朝所有人都要听天子的,他们都敬畏天子,你看,他们都对皇帝行跪拜之礼。
师:一语中的。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啊!没错,这就是中华民国与封建王朝最大的区别了。
活动二 民主共和知多少
师:同学们,中华民国是中国乃至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师:那究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共和?什么又是民主共和呢?你们知道吗?让我们请小伙伴小梦,来帮我们解惑吧!
小梦:其实啊,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它是一个思想理念,意思是为人民,但一般是少数服从多数。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而它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少数和多数具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权。民主共和实际上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是指由人民选举产生管理国家的人和机构。师:谢谢小梦!
师:了解了这些呀,老师就想请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一会老师出示的词语中哪些才是民主共和的代名词呢?聪明的你们,请把它们送回“民主共和国”的大家庭吧!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啰!
师:人民当家作主
生1:老师,这个可以选,符合民主的定义。
师:君臣有礼
生2:姚老师,这个不对,是封建王朝的礼仪。
师:天下为公
生3:老师,这个也对,这是孙山先生的理想,可以体现民主共和。
师:天子为尊
生4:姚老师,这个不可以,和清政府上朝照片上一样,听皇帝的,这肯定不符合。
师: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
生5:老师,这个可以,它是共和的概念。
师:君主专制
生6:姚老师,它属于封建王权制度,要排除这个。
师:同学们可真棒呀,“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就是民主共和了!”看来,任何问题都难不倒大家,为你们喝彩!
师:同学们,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时,曾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通过前面的活动,大家现在理解它的含义了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师:来,我们一起听听大家的想法吧
!生1:老师,这是孙中山先生心中“民国”二字的含义。我想,民国和帝国是相对立的,他带领革命者推翻专制帝国,从此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
师:见解很独到!
生2:姚老师,孙先生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中华民国政府的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权利应该属于全体人民。
师:理解得真透彻!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相信同学们已经真正了解民主和共和的含义了。
活动三 中华民国大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揭开了中华民国的神秘面纱,接下来,我们就要走近民国,近一步探究民国的奥秘。
师:清帝溥仪的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那么,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呢?下面就请小梦陪伴大家一起去看看。
(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小梦:首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师:同学们,听完小梦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来,我们再仔细看一看《临时约法》里的这段话。同学们看出来了吗?最关键的信息是不是老师留下的红色词句呢?是的,这是一个人民的国家,中华民国的人民,一律平等。不知道同学们和老师想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小梦:姚老师,这其中也透射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构想,旨在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和世界文明共享,共同进步,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造就和谐安康幸福的人类社会。这是不是民国和封建王朝最本质的区别呢?
师:小梦啊,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看到问题的本质,真不错!
(二)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
师:同学们,那中华民国还有什么创举呢?
小梦:老师,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党人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
师:哦,是吗?那我们和小梦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移风易俗)
师:看完以后,同学们现在明白了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了吗?
小梦:我明白了,革除满制的男性辫发和千年汉俗的女性缠足,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也是一场从“头”到“脚”的革命。
师:说得真棒,为小梦点赞!
师:但是啊,革命之路,艰难险阻,要根除这种种陋习,也绝非易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呢?(播放视频:辫子中的思想)
生: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呢?我们来听听小梦的见解吧!
小梦:这说明,老百姓心理上的封建辫子和缠足意识远比想象的更为顽固。思想的解放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师:同学们,小梦是不是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呢?是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旧习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革新需要时间,新旧交替,移风易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其中坎坷曲折,但只要坚持到底,总有成功的一天,不信,大家看,之后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风尚呢!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改称谓。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呢?是的,有的人坐着吃饭,有的人只能站着伺候,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主仆关系。民国以后,为了实现人人平等,首先就从主仆之间的称谓开始改变。 同学们请看,下面这些称谓,大家知道哪些才是民国的称谓吗?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哦请大声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看看是不是老师留下的这些称谓呢?为聪明的自己鼓个掌吧!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民国时期的新风尚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生1:我想说的是易服饰。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张对比图片,是不是民国的服装更轻便、更简洁了呢?
生2: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废跪拜。也请同学们看对比图片,握手礼不仅比跪拜礼更便利,而且更能体现双方间的平等关系,这也是民主的表现啊!
生3:老师,我还想谈一谈倡女权。依然要借助对比图片说明问题,封建社会的女孩子不仅每天待在家里,还要遵守三从四德;可是民国以后,女孩子们不仅可以出家门,还能够上学。这就是男女平等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体现。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民国时期新风尚的小故事。唐金环是外交家施肇基的夫人,曾留学欧美,她十四五岁时穿着男式长袍、裤装,戴着西洋凉帽,骑着自行车上街。而那时的上海,女子依然是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的。她的这种行为一开始被人们认为是伤风败俗的,那时在人们眼中女子应该行不动裙、笑不露齿才对。但舆论没有让她闭门思过,反而愈演愈烈,慢慢地,她的这种超前想法和新派举动被人们所接受,从“伤风败俗”变成“惊世骇俗”,这一折腾,街上骑自行车的女子就不只她一个了。后来她成为上海自行车会第一位女会员,并作为自行车健身运动推广者,成为中国新女性的榜样。于是,人们像接受女子穿高跟鞋、烫发、做体操一样,接受了女子骑自行车这一新风尚。
小梦:姚老师,除此以外,还有禁鸦片、禁赌博、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等,新风潮正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师:谢谢小梦和同学们的分享,你们的知识面都很宽广!要继续保持哦!我想啊,中华民国的民众们都想用特别的方式向过去挥手拜别,去追寻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生活。
虽然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和共和的理想,做了如此多的探索,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二、延伸活动:探寻辛亥革命的意义
师:同学们,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积极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并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那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待会儿交流分享。
生1:老师,我认为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因为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到的“平均地权”,虽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但最终却没有真正实现。
师:很仔细,看来你课后没少下功夫呢!
生2:老师,我也认为它并不彻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让袁世凯、张勋等军阀势力掠夺,老百姓依旧处于混战的水生火热之中。
师:真是个爱阅读的孩子,知道的可不少哦!
三、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之后,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并没有被推翻,中国革命的长远出路啊,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第八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3课时 民主共和 渐入人心
民国成立 民主共和 移风易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