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索展开叙述--“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本课时为第一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新青年》杂志创办、李大钊英勇就义、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等历史事实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伟大,阅读角中提到的“红船精神”作为历史风潮云涌中留下的精神财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它都将永放光芒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课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铭记历史,体会革命先烈的艰辛付出,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出生于和平年代,普遍家庭处于小康水平,多数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当下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虽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媒体网络、身边亲人讲解等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深入。本课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党史,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扎根于心,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苦和付出。学会珍惜现在幸福生活。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争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2、能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3、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培养敬仰、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并搜集各种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谈历史,明产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百周年,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让我们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去追寻党百年来的奋斗足迹。1840鸦片战争爆发,随后国门大开,灾难接踵而至,一次次蛮横无理的掠夺,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华大地生灵涂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的身份去巴黎参加了和平会议。在会议上,日本代表提出由日本来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全部侵略权益。(PPT展示日本政府提出的无理要求,并请同学大声地把它读出来。)ppt显示文字内容:1、德国在山东胶州的各项权利、所有权、特别权利,以及各国于1895年3月6日及其年份与中国签订有关山东的条约中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线等权利都让与日本。2、德国在青岛至济南铁路所得的各项权利,连同用矿权、开采权,一并让与日本。3、青岛至上海及烟台的海底电线,无偿让与日本。4、德国在胶州的一切动产与不动产,无偿归还日本所有。师:我们看,在这些条约里面反复出现的字眼,有哪些?让与日本?生:让与日本,让与日本,无偿让与日本,无偿归还日本所有。师:我们作为战胜国的身份去参会,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还要割地赔款,你想说什么?预设生1:这里是中国为什么要无偿让你日本,我觉得当时的北洋政府太懦弱了。生2:山东本来就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要归还日本,要归还也应该是归还我们中国。生3: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这些列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师评:是啊,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你能接受这样的条约吗?生:不能。活动二:求索吧,我的国但这懦弱的北洋政府竟然想要在合约上签字,这屈辱的消息传回了国内,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出示的表格,读一读书上59页的阅读角,去了解五四运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什么是红船精神呢?和石老师一起高声的读出它。PPT展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谈一谈:你望着这一小小的红船,你想到了谁?预设:李大钊、钟南山、祁发宝……2、说一说:在座的你们,少年们,在这红色精神的感召之下,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总结:作为少先队员的你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那就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3、课堂小结:回望那艘小小的红船,一大代表们登上这艘小船时,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处在亡国边缘的旧中国。从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奋楫中流,100年涉险滩,斗恶浪,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的党,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奋斗中赢得未来。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你们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愿你们能够做历史洪流中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教学反思】一、以学定教——在情感出发点上探骊得珠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五年级部分学生可能听说过五四运动、《新青年》杂志、中共“一大”等名词,但这些了解极其有限,游离在学生头脑中的历史时间线之外,因此,本课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厘清。其次,由于学生没有合适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对接,本课中陌生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又多,所以学生会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某个事件会这样发展,人物又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很难从情感上对这段历史产生共鸣,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朴素情感也是学习的增长点之一。此外,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以教材提供的《新青年》和历史人物李大钊为抓手,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关于李大钊和《新青年》的补充资料,知道报刊和团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了解《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二、以书为本——在历史转折点上沿波讨源对于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步步走来,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坚定执着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因此,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信仰的忠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我遵循面上选点,点上深入的思路,选择“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李大钊”三个关键事件和人物,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内容,做到以学定教,以书为本,以探补白,引领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唤起学生的家国责任意识,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