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枣刺》教案教材分析:《酸枣刺》是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歌曲是《生产大合唱》中的选曲,1939年作于延安。全曲短小精悍,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对外界事物的学习能力强,并且具有好奇心,对音乐上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所以要学会适度使用奖惩机制,和新奇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1、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3、可以合作完成歌曲演唱教学重点:1、富有强弱变化去演唱歌曲2、学会后十六和四个十六节奏的演唱3、了解一领众和的合唱模式教学难点:1、合作完成歌曲演唱2、歌曲节奏的强弱3、休止符的停顿换气教学道具:钢琴、电脑课件一、导入师:“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一领众和,听到这个游戏名字有没有同学猜到我们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生:“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应和”。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棒,接下来由老师来领,你们来和好不好?”生:“好!”教师行为:播放课件,要求老师领读学生应和。学生行为:应和老师师:“这就是一领众和,是一种歌曲演唱的方式今天也是与我们课堂有关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歌曲《酸枣刺》。”二、新课1、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师:“在划着拍子聆听歌曲的同时,仔细听听从歌曲中看到了什么事,歌曲中的‘酸枣刺'代表什么”。教师行为:播放音乐学生行为:聆听音乐生:“看到了王老二和李老三等人团结一致抵御入侵,代表人民不畏侵略、勇敢无畏、团结一致的精神。”教师行为: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2、重难点解决(1)、歌词学习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酸枣刺》是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一首儿童歌曲,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接下来我们按照一领众和的方式朗读歌词,体验当时抗战团结的精神。”老师行为:将学生分角色学生行为:按自己的角色带着节奏朗读歌词环节意图:让学生合作完成歌曲,体验和了解歌曲表现的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情景,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教会他们团结合作。(2)、旋律学习师:“我们团结一致的气势还不够,接下来我们学习旋律让我们的气势更加浑厚好不好?”生:“好!”老师行为:弹奏单音学生行为:跟随老师弹奏单音演唱旋律3、歌曲演唱师:“同学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完整演唱歌曲,让老师看看你们团结一致的气势好不好!”生:“好!”老师行为:弹奏伴奏学生行为:跟随伴奏演唱歌曲4、分组合作完成歌曲师:“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的浑厚气势,接下来我们要选出我们的领唱小组与大家一起用一领众和的模式演唱歌曲。”老师行为:要求各组学生分别演唱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学生行为:分别演唱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老师行为:选出最好的两个小组当做领唱师:“看来我们的领唱小组已经选出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团结一致打跑敌人!”教师行为:弹奏伴奏学生行为:按照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歌曲《酸枣刺》老师:“同学们表现得很棒,我不仅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了团结,还感受到了勇敢!今天我们一起成功的赶走了我们的敌人!”三、总结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是酸枣刺,但是我们知道的却不仅仅是酸枣刺,或许历史已经是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像歌曲中的先辈一样勇敢、不畏艰险、团结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