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产生复兴中华的意愿。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稳步走向世界并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本课时是第11课的第三课时,主要是从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教材首先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中创造的很多个第一,接着又呈现了中国在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的原因。最后,课文介绍了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做出贡献的邓稼先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的故事。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对于工业这个词的范畴可能还不大清楚,但从他们的生活入手,从汽车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进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感兴趣。关于石油工业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家长口述,媒体等对王进喜这个人物有所耳闻,但中国人改变贫油的面貌靠的是什么?这是需要学生在课中进行学习和了解的。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阅读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2.搜集整理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创造第一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模范人物的故事,增强新时代少年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产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准备黑板贴,课件PPT课前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创造的“第一”调查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片段。中国从千疮百孔,百业待兴,到一项项研究取得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一刻你有什么感受?(激动人心、轰动世界、骄傲与自豪、无比兴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一代代的先辈们满怀激情地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增强了民族崛起的力量,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了解中国人自力更生、扬眉吐气的这段历史。二、“中国第一”展览会师: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私家车,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属于我们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简单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毛主席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在长春孟家屯这块曾是日军“100部队”细菌工厂废墟上,一场规模空前宏大的建筑工程迅速展开。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7月14日,当配装出的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师:看了图片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第一辆中国汽车的诞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生1:条件艰苦,连厂房都是建在工厂废墟之上的,生2:技术跟不上,经过无数次试验。师小结:是的,自力更生之路并不简单,汽车制造厂克服了种种困难,不屈不挠,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了成功。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小调查,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第一”,出示调查表,说一说这些“第一”体现了哪些精神?“中国第一”调查表具体的内容 遇到的困难 如何克服的 体现的精神预设: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条地下铁路,第一个南极科考站,第一个高科技农业基地,第一次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吗?听到了大家的发言,我们都特别激动,这许多个“第一”的基础是一个刚经历完多年战乱,积贫积弱的国家,中国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创造出无数个第一,正是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铁的脊梁骨”!三、模范建设者事迹闪光辉图片出示(四位代表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当时各行各业涌现了大批模范建设者们,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课前,大家已经分组收集这四位人物事迹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享成果。“铁人”小组学生介绍有关王进喜的主要事迹: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2万吨。因此,早在1922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就对中国做出了贫油的结论。随着1959年9月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大庆、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我们到1965年实现了石油自给。结合王进喜的事迹,谈谈你对“铁人”精神的理解。铁人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献身。“两弹元勋”小组学生介绍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同学们的交流时,发现科学家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又是什么精神?师小结:奋发图强,刻苦攻关。“好干部”小组学生介绍有关焦裕禄的主要事迹,展示焦裕禄亲自检查田间农作物生产情况,焦裕禄椅子的图片,以及人民和国家对“好干部”的评价。师板书:改变面貌,迎难而上“好战士”小组了解雷锋事迹,阅读《雷锋日记》选录,了解雷锋精神,总结:“钉子精神”,服务人民师:同学们,通过交流和分享,你们听了这四组模范人物的事迹后,其中的哪些地方触动了你?你觉得你会学习到哪些精神呢?生:我觉得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干部”,他能亲力亲为到田间地头走访干实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耍威风,而且当地的环境恶劣,他也没有叫苦叫累。我很敬佩他的“迎难而上,努力改变面貌”的刻苦精神。生:石油工作者真伟大!王进喜毅然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和工人们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把井喷控制住了,他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献身的情怀打动了我,像他这样的精神的人们,使我国摘掉了“贫油”帽子,在我们新时代,那一项新技术的攻关也需要这种精神。生:我觉得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还得发扬下去,并且还要赋予它新的涵义,其实我的身边有很多的“雷锋”同学呢!师:同学们,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听了大家的肺腑之言,一个个感人的英雄事迹,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是啊!正是一代代的无数的先辈们,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不屈不挠的奋进,使我们的国家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迈向了世界的前列。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魏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业布置亲子看“邓稼先”“焦裕禄”的纪录片片段和讲他们的故事。在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说说你怎么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课后反思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讲党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彰显奋斗基因,奉献基因,启发学生感受当今盛世来之不易,生在盛世,肩负重任,要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要有强国志,报国行的决心。课上注重采用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感觉学生在分享和交流方面欠缺太多,得注重平日里让他们动手查资料,敢于表达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