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复习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复习
一、关键知识背诵
1、调解的类型、人民调解的内容 p.83
2、仲裁的类型、不能仲裁的情形、仲裁的制度/特点 p.84
3、诉讼的特点、类型(区别) p.86- p.87
4、诉讼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p.89
5、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流程 p.90- p.91
6、民事起诉状的构成要件、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 p.91- p.92
7、诉讼的程序、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内容、开庭审理的环节、审判监督程序的内容(注意区分二审与再审) p.92- p.94
8、诉讼证据的含义、作用和类型 p.95
9、三大诉讼的举证责任 p.97
二、体系建构
三、课标要求
1、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明确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2、列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明确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3、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4、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四、易混易错
1、我国的调解制度
【知识整合】全面理解各种形式的调解
调解
种类 再分 主持者 适用范围 效力
诉讼
调解
诉讼
外调
解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人民法院
人民调解委员会
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机构
民事纠纷、行政赔偿、补偿、行政争议
民间纠纷
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①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②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能力。
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具有强制执行能力)
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执行能力)
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
商事纠纷、劳动纠纷
特别提示:仲裁机构既可以调解,也可以仲裁!即双方当事人到仲裁庭之后,双方同意调解的,先做出调解,不同意调解的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由仲裁庭做出仲裁!有且仅有仲裁庭能够做出仲裁!
1、谭女士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同小区里装修公司承包人,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预付了8万元的装修款。之后,双方因材料的价格起了争议,但双方都口说无凭无法举证。后经居委会调解员王大妈的多次协调,双方依法自愿达成口头和解。事后,装修公司以口头调解协议无效为由拒绝履行义务。而王大妈得知情况后,认为自己已经尽力,未予理睬。由此可见( )
①口头调解协议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②王大妈应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③双方选择解决纠纷的具体方式是调解 ④双方选择解决纠纷的具体方式是仲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C
课堂练习
2、人民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纠纷都能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对下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进行调解的是(  )
A.杨某与妻子林某夫妻不和引起的婚姻家庭纠纷
B.纪某与洪某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发生的财产性纠纷
C.罗某致周某轻微伤害的侵权性纠纷
D.冯某不服公安机关治安裁决的行政纠纷
行政纠纷
D
课堂练习
商事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
适应范围
与诉讼的关系
申请
解决的是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的纠纷
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诉讼不经仲裁程序,不得向法院起诉
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需要事先订立仲裁协议
2、商事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
四、易混易错
相关链接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判断以下材料,哪些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为什么?
材料一:小何因所购商品房存在质量问题与开发商发生纠纷。
材料二:小李和小慧在离婚期间因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执。
材料三:某企业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

×
×
张某从A店买了一品牌电热水壶,但电热水壶在使用中发生自燃爆炸,导致张某身体多处受伤。张某立即与A店交涉要求赔偿。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将此事交由仲裁委员会解决。本案中( )
A.仲裁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同时提出才有效
B.仲裁裁决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强制执行
C.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申请再次仲裁
D.当事人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起诉
D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
课堂练习
3、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性质
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只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举证原则
适用法律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谁主张谁举证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四、易混易错
4、解决纠纷的方式
解决纠纷方式 解决纠纷主体 解决纠纷依据 解决纠纷原理 显著特征 主要优势 适合解决纠纷类型 地位和作用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当事人
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
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
当事人与人民法院
自愿协商、达成合意
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
当事人实力、意愿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则、习惯
法律法规
通过第三方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
通过第三方居中裁决、定分止争
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出终局性裁判
自愿性、灵活性
自愿性、灵活性
自愿性、专业性、快捷性、灵活性、经济性
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成本投入低、社会效益高
彻底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高效、经济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解决纠纷、裁判效力高
私密性强、争议标的金额不大或对抗程度不高的纠纷
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且对抗程度相对较低的各类纠纷
商事领域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合同发生的劳动纠纷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广泛适用于各类纠纷
主导地位、解决纠纷的重要与最后途径
四、易混易错
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范围(  )
A.因知识产权提起的公民甲与企业乙之间的诉讼
B.丙丁提起的离婚诉讼
C.兄弟二人因继承遗产提起诉讼
D.李某对工商局拒发营业执照提起诉讼
D
行政诉讼
课堂练习
2、2023年6月8日,某校王老师就其所在学校的领导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向当地教育局书面提出申请,请求该局依法查处,并向该局寄送了申请书。教育局于2023年6月10日收到申请后没有受理、立案、处理,也未告知王老师。此案例中,王老师可(  )
①以教育局侵害其人身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②就该校领导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③对教育局行政行为不服提起仲裁
④以对教育局的行政行为不服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课堂练习
3、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关于诉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诉讼是由人民法院依法调解纠纷的活动
②诉讼具有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特点
③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④诉讼与人民调解、仲裁一样,都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也可以是法院审判
人民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B
课堂练习
5、诉讼权利的内容
(1) 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意义: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四、易混易错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
①两审终审: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②上诉自由: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判断1:小张16周岁,涉嫌偷盗、抢劫,被提起公诉。小张父母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帮其诉讼。
判断2:小强在幼儿园将小朋友晨晨打伤,晨晨的家长将小强告上法院,进行上诉。
诉讼代理人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或者刑事诉讼中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辩护人是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本案属刑事诉讼,故应委托辩护人而不是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和其他相关诉讼主体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才能提起上诉,不能直接上诉。
×
×
观点辨析
小孙到某商场购买商品,因超市地面太滑而摔倒,导致右脚骨折,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小孙提起诉讼,要求超市赔偿损失。那么小孙依法可享有的诉讼权利有(  )
①申请回避的权利 ②上诉的权利
③充当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④赔偿损失的权利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上诉的权利等,①②符合题意;公民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在此案中,小孙是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而不是充当诉讼代理人的权利,③错误;④不是诉讼权利且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B。
B
课堂练习
6、诉讼中的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四、易混易错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刑事诉讼
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人
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
不同点 对象不同 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设立的 是针对自诉人、被害人或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而设立的。
进入刑事诉讼的方式不同 ①因委托进入诉讼, ②通过法院指定进入诉讼 受被代理人委托进入诉讼
地位不同 有独立的地位,不受犯罪嫌疑人的意志左右,也不受法院、检察院及其他个人团体的干涉 必须在委托人依法授权的范围内活动。
相 同 点 二者的主要职责:都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7、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四、易混易错
【判断】以下观点是否正确?
(1)律师在参与诉讼时称谓是一样的。
(2)对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律师不必为其辩护。
(3)接受法人聘请,担任法律顾问,是律师的诉讼业务。
在刑事案件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责任当事人进行诉讼称诉讼代理人;在民事案件中帮当事人诉讼称诉讼代理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律师只有参与诉讼过程担任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是才是诉讼业务。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解决问题 在法院的上下级之间确定管辖权 确定某个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个地区的法院来管辖
一般原则 ①大多数普通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②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管辖具有全市、全省或者全国影响的案件③最高人民法院还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事案件④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①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
②行政诉讼:多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管辖
③刑事诉讼:多由犯罪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8、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四、易混易错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①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所在地法院管辖。
知识拓展:“原告就被告原则”
因家住W市L区的小霞一直欠债不还,同市H区的小管准备向法院起诉。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小管应该向W市L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起诉意味着诉讼即告开始
③立案后小霞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法庭审理
④如果小霞败诉,她可以在一审判决生效后15日内上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原告就被告”原则
在一审判决后15日内提起上诉
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课堂练习
9、上诉与二审程序
【注】: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对此不能提起上诉。
(1)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2)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
(两审终审制)
(3)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再审程序)
【注意】:
二审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重新审理;
再审是对一审或二审已生效裁判的纠错。
注意: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并非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而是具有事后补救性质的非常规纠错和救济手段。目的是对生效裁判中的错误予以纠正,以确保人民法院裁判结果的公正性与合法性,进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易混易错
二审 再审
提起 主体 一审程序中当事人 原审法院院长、上级法院、最高法院和检察院或当事人
审理 对象 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或二审判决、裁定
提起 理由 上诉人主观上认为一审裁决错误 发现已经生效的裁决确有错误
提起 时间 民诉判决上诉期15日,裁定10日;刑诉分别为10日和5日 民事诉讼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受理 法院 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 既可以由原审法院审理,也可以由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还可以由更高的人民法院提审
10、全面理解二审和再审
四、易混易错
1.关于二审程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
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
④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一审
课堂练习
2、余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捕,委托李律师作为其辩护人,当地法院一审判处余某死刑。后检察官发现证据不足,申诉省高院启动再审程序,省高院以证据不足宣判余某无罪释放。其后,余某委托李律师申请国家损害赔偿。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可判定本案中(  )
①二审裁判不是终审裁判
②省高院启动再审程序属于审判监督
③证据是开庭审理的重心
④李律师既是诉讼代理人又是辩护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在刑事诉讼中李律师是辩护人,在申请国家赔偿的行政诉讼中李律师是诉讼代理人
法庭调查
课堂练习
3.1993年,H省青年张某因被认定杀害两个孩子而被警方带走,1995年一审判决张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刑两年执行,2001年二审维持原判。此后,张某及其亲属、代理人持续申诉。2019年H省的高级法院作出再审决定,并于2020年8月4日,以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判决,宣告张某无罪。关于诉讼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审判决生效后可以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②二审裁判不一定是终审裁判,还可启动再审程序
③再审重在解决裁判错误、维护裁判权威
④再审程序是纠正生效裁判错误的特殊补救程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生效前
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但是如果二审裁判确有错误,可启动再审程序
C
课堂练习
举证责任 例外规定
民事诉讼 “谁主张,谁举证” 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举证责任倒置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提供证据 对行政不作为案件起诉,原告有提供申请证据的责任;
对行政赔偿案件,原告对于损害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 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举证; 自诉案件由自诉人举证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由被告举证
11、正确把握三大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四、易混易错
知识拓展:“谁主张,谁举证”≠原告举证
在具体的民事诉讼案件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主张积极事实者有举证责任,主张消极事实者无举证责任。”单纯对对方的主张进行否认的就是“主张消极事实”。而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即针对对方当事人的主张提出对抗性的新的主张,则形成抗辩,是“积极事实”的主张。
例:甲与乙围绕着借款进行的民事诉讼中
1.甲作为原告,向法院提出对方欠款5万元这一基本事实,这是主张积极事实,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即负有举证责任。
2.乙若是否认欠甲5万元,这就是单纯否认对方主张,是主张消极事实,无需证明自己不欠甲5万元。
3.乙若提出自己已将5万元还清,或者只是欠甲3万元,这就是主张积极事实,足以对抗甲欠其5万元的主张,这就形成抗辩,需要乙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积极事实,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因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发生纠纷,由行为人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对其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关链接:常见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
“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P34
比较项 特点 举例
过错 责任 一般侵权 由受害人负责举证谁主张谁举证 人格受辱、财产毁损等
过错推定 由侵权人负责举证 举证责任倒置 医疗机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使患者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
无过错 责任 无过错侵权 不管侵权人是否具有过错,都须承担相应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知识拓展: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1.下列关于举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被告都有举证责任
②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
③在因特殊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④在刑事公诉案件中,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
⑤在刑事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有举证责任,原告没有
B
课堂练习
2.张某创办了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公司,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该公司未履行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等义务,决定对张某的公司处10万元罚款。张某对此处罚不服,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诉至法院。此案中负有举证责任的是(  )
A.张某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B
按法律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课堂练习
3、某日下午,赵某与儿子(15岁)正在一居民楼下正常行走,突然三楼李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坠落下来,砸在赵某的头上,致其脑震荡。赵某为此花掉医疗费2000元。后来赵某将李某诉至法院。在本案中,主要应由(  )
A.赵某负举证责任
B.李某负举证责任
C.赵、李共同负举证责任
D.赵某的儿子负举证责任
B
“举证责任倒置”
课堂练习
4、从小被叫作“万眼镜”的万语向王芳借钱以解燃眉之急,借条上借款人写的是“万眼镜”。到期时,王芳要万语还钱,而他却以借款人是“万眼镜”为由拒绝。于是,王芳将其诉至法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由王芳举证“万眼镜”就是万语 
②根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法院举证“万眼镜”就是万语 
③万语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④王芳可能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承担不利后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不是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