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感受地球的重要性。(2)知道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懂得人类要顺应、尊重、善待自然,与地球和谐相处。(3)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感恩自然的馈赠,懂得珍爱地球。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重点)。(2)激发爱护地球家园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难点)。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初识地球1.谜语引入,观察地球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动动你的小脑袋,猜猜它是什么?(地球)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地球居民的身份,跟随着宇航员的视角,走进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吧!2.观看视频(视频进度 1:)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师:对,地球表面是由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构成,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视频进度 2:)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小结:是啊,山、河、湖、海、平原、沙漠,组成了地球的外貌;人类、植物和动物构成了地球的居民群。地球就是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物种丰富的星球,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板书:我们可爱的家园)3.初探地球这个美丽可爱的家园,究竟有什么样的生存条件,能够孕育和养活丰富多彩的生命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探究单,谁来分享下。师相机出示:(适宜的温度;厚厚的大气层;适量的氧气;充足的液态水;磁场、适量氧气、动植物、矿藏)小结:我们之所以能在地球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地球提供了生命生长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此时,如果让你把“可爱”换一个形容词,你想换成什么?是啊,“生存”一词更能体现我们对地球的依赖。(板书 可爱--换成“生存”)活动二:探寻第二家园不过,人类真的离不开地球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领域探索计划,新领域探索计划分为两个计划:一是移居计划,二是创造计划,地球居民们,选择哪个计划呢?1.“移居计划”(图文配音:人类能移居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吗?分别呈现人类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土卫六的已有的部分研究探索)地球居民们,开启小组“星球大揭秘”的学习与探究,要求如下:①任选一个星球,从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与地球的生存条件做对比,论证这个星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②每组的组长集中组员观点进行汇报。师引导回顾:同学们,刚才我们将各星球与地球的生存条件进行了对比论证,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创造计划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知道这些星球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无法移居到这些星球上,所以移居计划失败!我们只能求助于创造计划, 30多年前,美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生物圈 2 号试验”,可结果呢?(生看视频)a. 文字引入“生物圈2号”视频,引导学生观看。b. 你觉得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名说)小结:也许人们今后还会向“生物圈 3 号”“ 生物圈4号 ”挑战,但历经几十亿年风雨的地球,其生态系统决不可简单复制。所以我们的创造计划也失败!创造计划的失败再次告诉我们:茫茫宇宙中,我们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板书“唯一”)活动三: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那么,我们人类如何与这个唯一的家园和谐相处呢?来,地球居民们,让我们乘坐观景动车,开启今天的奇妙之旅!1.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云南哈尼梯田2.瞧,这就是哈尼梯田,这里山高水深,有梯田、河流、森林以及村寨,它们会分部在山的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2分钟,摆一摆,并说明理由?3.引出视频,总结分布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富有新意,哈尼族人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下吧!4.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从高到低的依次顺序为森林、村寨、梯田、河流。这就是哈尼族人因地制宜建构的“高山森林,中山村落,低山梯田, 底部河流”的四度同构循环系统,这个古老的智慧,生生不息,延续了 1300 多年。正因为哈尼人懂得(板书:顺应自然)在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文化遗产。师:地球居民们,让我们继续乘坐观景动车向下一站出发吧!第二站,我们的观景动车分小组行动吧!(1)乌镇水乡(学生用视频展示)师:乌镇的小导游,快来介绍下乌镇当地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呢?游客们,你们好!乌镇那里的河道水系很发达——人们自古就开凿了许多运河,与天然水系相连,整个水乡变成了一张水系生态网。桥——你看,江南水乡河道纵横,各式各样的桥连接河道两岸,方便人们往来。船——船是水乡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因为,在江南水乡, 河道就像我们的马路,人们出门坐船就像我们出门坐车。民居——乌镇民居的特点是“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人们因地制宜,将房子临水而建,一楼是砖石结构,二楼是木结构,这样设计防潮。点评:谢谢乌镇小导游的介绍,乌镇青砖绿瓦,人们枕水而居——尊重自然,他们构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呀!过渡:其实不仅在中国,地球村里其他国家的居民,也在用他们的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导游们,来到地球的最北极探索冰屋的奥秘。(2)因纽特冰屋组(小组图片展示)自然环境——游客们,我们是在遥远的北极向你展示因纽特人的冰屋。北极地区天气酷冷,温度会降到-50℃左右。就地取材——因纽特人抵御寒冷的办法是住在雪屋里。他们就地取材,用雪砖砌成圆顶的冰屋,往地下还挖有两米深,因此有足够的空间。雪屋保暖——这种雪屋利用冰的隔热性,阻挡屋外的冷空气,将屋内人们的暖气聚集,起到保暖作用。乘坐雪撬——雪撬是因纽特人最便利的工具,每个雪撬都由七、八条狗拉着,在冰天雪地上飞奔。点评:导游们的介绍让我们身临其境。因纽特人就地取材,使用冰雪建造冰屋,他们当之无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手。活动四:拓展家乡福安过渡:地球居民们,环游地球一周后,我们回到了依山傍海的家乡——福安。那勤劳勇敢的福安人又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呢?哪个小组来介绍下。小组剪报展示:福安坦洋功夫茶,穆阳水蜜桃、白云山脚下咸福村的梯田田埂,潭头镇下洋村的稻田养鱼等“靠山吃山”正是我们福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见证。那“靠海吃海”的福安人民又是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呢?哪个小组来介绍下。感谢你们为家乡——福安的生态环境代言,这些都是咱们家乡亮丽的生态名片,要倍加珍惜哟!从刚才小导游的介绍中,你们发现人与自然是怎么和谐相处的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板书:保护自然)小结:是啊,无论是中国的江南水乡还是北极的因纽特人,或是咱家乡,都体现了当地人们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唯有如此,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多姿多彩,生机盎然。活动五:聆听习语,守护绿水青山1.为了守护绿水青山,我们中国已经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习语视频出示)。2.同学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好少年,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3.罗江中心小学是全国漫画示范学校,罗小的孩子们用漫画的形式来践行他们保护地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漫画展示,学生欣赏)一起来欣赏下。四、课后作业:以下两项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适合自己的完成:1.用手中的画笔,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你身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2.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几条爱护地球的班级环保公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