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作文结构安排-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讲 作文结构安排-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9讲 作文结构安排
【学科问题】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结构布局,是文章的身段和形式。它需要精心包装,需要认真构思和设计。作文评卷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扣题准确,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思路清晰。”
【学习目标】
了解记叙文写作常用的结构方式;能够采用恰当的结构进行写作
目标分解:
1.了解记叙文事情发展式、并列式、对比式、穿插回放式等四种实用结构方式及其特点。
2.阅读文章,学习结构方式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3.了解写作的其它几种结构方式,根据构思采用恰当的结构进行写作。
【学情分析】
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中考作文要求: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1、结构严谨:指作文开头、结尾、主体三大部分;结构是紧凑的,没有无关的内容。
2、注意照应:指文章完整,浑然一体,行文之间有关联、首尾之间有呼应,没有残缺不全的毛病;
3、详略得当:指文章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很恰当,没有主次不分的毛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写作就是建房子,首先得构建起框架,才开始添砖加瓦。
一、记叙文结构的几种实用模式及其特点
1.事情发展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教师】阅读下面的文章,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2.并列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 ①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教师】阅读下面的文章,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作文二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开头与材料①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开头与材料②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也可以采用小标题法(或直接以一、二、三区分各材料)
孝敬父母在点点滴滴中
春雨淅沥的清晨,我为爸爸撑起一方无雨的晴空;流星飞逝的夏夜,我为妈妈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秋虫呢喃的黄昏,我为妈妈送去一缕幽香;雪花纷飞的午后,我为爸爸寄去一件御寒的棉衣……

窗外,春雨淅淅沥沥,窗内,我潸然泪下:刚过新年,爸爸却又要外出打工了。当爸爸拎着大包小包来向我道别时,我忙抹去了泪水,找来一把雨伞,“爸,我送你。”爸爸摇摇头,我急了:“外面下雨,淋湿了受凉了感冒了,谁照顾你啊?”爸爸无语。我撑起伞,拥着爸爸的肩,走入雨中。一路上,我尽量踮起脚,将伞向爸爸那边倾斜,我要为爸爸撑起一方无雨的晴空。雨水淋湿了我的左肩,可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妈妈独自坐在院中,暗自垂泪。妈妈下岗了,怎能不伤心呢?我悄悄走过去,依偎在她身边,用纸巾轻轻擦拭渡过她脸庞的泪水。我知道,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我能做的是陪她一起流泪。凝望星空,有流星划破夏夜的寂静,我在心中许下心愿:愿妈妈不再伤心,不再流泪!

晚霞满天,秋虫呢喃,我扶着妈妈走在乡间小路上。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妈妈打了个寒颤。我忙脱下外套,披在妈妈身上。一股幽香飘来,循香望去,桂花!妈妈说:“好香啊!”我踮起脚,摘了一串,插在妈妈发间。那一刻,我蓦然发现,妈妈的秀发中竟有了根根白发,妈妈的眼角竟密布了鱼尾纹,妈妈的腰身已不再婀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啊!我的心痛了,紧紧拥着妈妈:妈妈,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我要用一份孝心与你的后半生如影随形。

雪花纷飞,在外地找工的爸爸一定很凉了。我匆匆吃过午饭,翻找出一件厚厚的棉衣,冒着风雪,起了十几里的山路,为爸爸寄去了爱的温暖。我相信:有这份孝心相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孝心就在点点滴滴中:孝心是一把雨伞,孝心是一个心愿,孝心是一串桂花,孝心是一件棉衣……
3.对比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教师】阅读下面的文章,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
【教师】阅读下面的文章,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七年级一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游戏戒不掉呢 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跌宕起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个月过去,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个最好的成绩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结尾铿锵有力,寓意深刻,照应开头)
另外还有下列几种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牧羊人”),可以是物(如《猫》《鸟》),可以是中心事件(如《散步》),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六、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七、首尾出彩。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练习巩固】
1.阅读下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亮点,并列出文章的提纲(提纲一般格式:包括题目、中心、段落安排、注明详略四部分)。
都是考题惹的祸
X年X月X日 天气:风和日丽
“耶!胜利大逃亡啊!”今天,校园里弥漫着轻松与愉悦的气息。期末考试的结束,意味着寒假的来临,也预示着快乐、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春节的到来。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春风满面,欢声笑语,不顾一切地向校门外飞去……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包围在其中。
X年X月X日 天气:小雨,偏北风3~4级
“哦耶!打进年级前90强啦!”“哎,怎落得这么个分数?”今天,是发成绩的日子,同学们的心情也有了落差,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眉飞色舞,也有的捶胸顿足……而我,则属于第三类。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那造成只差0.5分,便与“优秀”分数无缘的一道小填空,别问我那是道啥破题,说了你也甭笑话:“若x的平方等于y,则X=____”而我,竟大笔一挥,写成了X=根号y(正确答案为X=正负根号y)怎么样,服了吧。我承认这是我审题不仔细造成的,在当场作了深刻地反思后,我憋着一肚子怨气回了家。

X年X月X日 天气:狂风暴雨,北风30~40级
“巩XX!你说说这道题究竟是怎么错的!我平时强调过多少遍同样类型的问题了,你怎么还能在这儿错!你脑子都笨到家了!你这一学期都学什么了!脑子在上课的时候都干嘛去了!你在这儿出错,不觉得丢人现眼吗!”呵,这都扯到哪儿去了……我低着脑袋,站在讲台前,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哎,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填空,再说我也从来就没在这个知识点上错过啊,不光是耳朵受苦,连手也跟着糟了殃,2000字的检讨再加上…… 老天,听听基层的声音吧!0.5分,这样值得吗?
祸不单行,真是祸不单行啊,这人在走背运的时候啊,连点儿解脱都找不到。这不,我是回到家了,本想好好分析一下试卷,但……
“巩XX啊,你怎么在这儿还能错啊!我都提醒你多少遍正负号的问题,你怎么还错啊!……”我的老天,真是天要灭我啊!罪过,罪过……虽说我错得不该,但怎么说也不该这么“天打雷劈”吧。
话又说回来,这些全都是考题惹得祸,以后说什么也得多加注意了,再来这么几次,我看也够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对下面这篇作文的构思,并以提纲的形式展现。
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提升练习】
1. 写出你对下面作文题的结构安排。
请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题演练:
那一刻,柳暗花明;那一刻,峰回路转;那一刻,欣喜若狂;那一刻,泪流满面;那一刻,幸福温暖:那一刻,终生铭记……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那一刻,最动情;那一刻,最难忘;那一刻,世界春暖花开。
  请以“那一刻,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练习巩固】
1.作者用三则日记展开。文章写的是“我”这个差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很多考题未做对而引起的一连串“麻烦”。三则日记分别写的是“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这些有关天气的词语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的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
提纲
题目:都是考题惹的祸
中心:吸取不认真审题的教训
文段安排:
第一部分开头:(1)期末考试结束,准备享受寒假,心情愉快。(略写)
第二部分发展:(2)成绩出炉,我因审题不仔细,以0.5分之差无缘优秀,心情郁闷。(略写)
第三部分高潮:(3、4、5)在学校、家里都被教训一通。(详写)
第四部分结尾:(6)吸取教训,提醒自己不能再有下回。
2.
“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
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快乐的三人世界》写作提纲
先声夺人的方法,写爸爸妈妈打游戏的语言,设置悬念。
2、插叙一段:交代电脑VCD的来历。写好一个矛盾:爸爸的提议和妈妈的提议。补充一个对比:妈妈的游戏瘾比谁都大,前后照应。
“我”回家后发生的事:饭没有做,爸爸的埋怨等,注意语言描写,突出快乐的内容。
结尾段“我”赶走爸爸,自己学电脑,暗示“我”的志向。
参考范文:
快乐的三人世界
孟娟娟
“快快,就摆这边,堵住这个空眼!”一听就知道这是妈妈的大嗓门。“就放这儿,一会儿来四格竖条了,一消就是1500分。”不用猜,理所当然这是爸爸的声音。
瞧,周末放假回家,还未走进家门,就听见了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声音,看样子还打得满投入的。
提起这台游戏机,还真亏了我和爸爸当初结成的统一战线。去年腊月,爸爸说准备用他做泥瓦匠挣的钱买套家庭影院,但妈妈不同意,理由是不要才离开了穷日子就想着奢侈腐化。我呢,当然是一百个支持爸爸,还提出要买就买电脑VCD,像那什么神舟全功能的电脑,这样就游戏机、电脑、影碟机都解决了,岂不是一举多得。爸爸没有想到他女儿比他的胃口还大,哪会不同意。妈妈人单力薄,没办法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不过,VCD机一买回来,她的游戏机瘾比谁都大……
我一步跨进屋里,将书包往床上一扔,爸爸妈妈这才发现我回来了。我大声说:“妈,我肚子饿了,饭呢?”妈妈“哟”了一声,站起来就往厨房跑,嘴里还没有闲着:“你看你爸,不听我的硬要等那竖条,哪有这么好的事!”我一看电脑屏幕,俄罗斯方块已经给爸爸砌成了一座空中楼阁,这样打不死机才怪呢!果然,爸爸叹了口气停下手来:“就是你妈,好不容易打了一万分就在一旁唠唠叨叨,活都给烦死了……” 我哭笑不得,眼睛一瞪说:“都别吵了,今天放假,该轮到我了……”不由分说把爸爸推到一边。我也打游戏吗?不对,我可是认认真真学电脑,练习五笔字型呢!因为我知道,在今日社会,不懂电脑的人,便是新型的文盲,而且,美国的那个电脑天才比尔·盖茨,还是我心中的偶像呢!
【提升练习】
1.
首先要明确题目中“你”的所指。在这里,既可以将“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又可以将“你”理解为抽象的理论、情感等。但只有选出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那个“你”来,我们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和你在一起”所做的事情上、所产生的效果上、所获得的收益上。要努力突出“你”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非只是强调“我是和你在一起的”这一表面的现象!
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要通过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得到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悟到的独特认识。也可以采取循环复沓的形式,以散文化的笔法,淋漓抒发多重情感!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要注意首尾呼应、中间过渡的巧妙自然以及文章总体安排的整齐、严谨、完美!
方案一:将题目中的“你”定位为“书”,分别以“生命的邂逅”、“真正的相识”、“做你狂热的Fans”为小标题,串联起三个阶段的内容,生动再现自己与书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表达自己与书在一起时的快乐情感。
方案二:将“网络”拟人化,以“受害人”——“我”的身份,采取“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小标题的形式,“申讨”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引起人们的警示!
方案三:选择不为人注意的抽象事物——“谦逊”入文,开篇设置“你是谁”的悬念,而后通过层层渲染,结尾处亮出底牌,从多个角度诠释“谦逊”对一个人的成长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给人以思想上的深刻启迪!
2.【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命题作文,在补充题目上应该不存在障碍。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对“那一刻”的理解:“那一刻”是一个细节,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幅画,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可以是“真善美”的凝聚,也可以是“假恶丑”带给人的震撼。“那一刻”虽然限定了时间,时间虽短,但意义却很重大。
  “那一刻”要实写,要具体、有厚度地描写出“那一刻”的人、事或物发展变化的情境和过程,它是传神点睛的突破口,是考生瞬间的体察与感悟。横线上所补的这个词语则是文眼所在,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体裁、内容乃至主题倾向,因此,后半部分补题需要写出自己对“那一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为“那一刻”的发展变化过程提供理性的飞跃,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住“那一刻”,写出画面质感。“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意味。考生一定要控制好所写事情所发生的时间点,一般情况下,“那一刻”是指一个瞬时,而不是一个长时段,在时间上只是一个“点”,此种情况下,考生要擅长描绘特写镜头,要对“那一刻”这一特定瞬间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描绘出特定时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的变化,写出画面质感,来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2.立足“那一刻”,拓宽选材视野。考生必须学会从自然、社会、人生、书本中发现“那一刻”,在选材上不必拘泥于“小我”,从写作技法上来看,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拓宽选材视野。比如,生活中看见父亲的背影、妈妈的白发时仿佛停滞的那一刻;自然中旭日东升的那一刻,雏鸟展翅的那一刻等等;历史上项羽乌江拔剑自刎的那一刻,昭君决意出塞和亲的那一刻等等,所有的“那一刻”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力量。
3.情牵“那一刻”,我手写出我心。要求考生一定要写出情感世界的变化,写出自己的真情,抒发自己的实感,展现自己的才情。写小事件,应写出“那一刻”对“我”的触动和改变,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大事件,在熟练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应以大见小,应突出“那一刻”对“我”的影响,强调“那一刻”对自己心灵所具有的持久的震撼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