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5应对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5应对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资源简介

《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
2.深入交流,探究灾害形成的原因。
3.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运用读图标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开展探究;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知道它是我们无可替代的生存家园。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逐渐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如果我们不尊重大自然,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就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开始。
活动一:“新闻直播间”
1.播放蝗虫新闻。
师:视频中蝗虫成灾。2019年12月份开始,蝗虫就在东非地区开始不断蔓延,近4000亿只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警告称,蝗灾会带来严重的食物短缺,数以百万计的人将需要食物救济。如果在2020年6月旱季前得不到控制,蝗虫数量可能增加500倍,可能威胁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
像这样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就是自然灾害。(板贴: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情况。(板贴: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师:你知道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吗?
生回答
活动二:分析图表 了解灾害
1.出示书36页《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师:这是《2016年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请你结合左下角的图例,仔细观察分布图,看看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
A.种类多
生:我发现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师: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发现?图例告诉了我们8种主要自然灾害。其实,我国的自然灾害远不止这8种。
按照成因和特点,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他灾害。我国气象灾害就有20余种,地质灾害有12类,48种;农作物病虫害有838种。
师: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还真多啊!
2.师:我们生活在江西。它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她的位置,找到了么?请同学再结合图例仔细看看,江西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
生回答
师:其实我们江西遭受的自然灾害远不止这几种。课前,同学进行了调查,我们听听他的调查结果。2019年为例,3月初,我省出现了灾害性天气过程,全省8个县出现大暴雨,59个县出现暴雨天气。6月,全省多地又发生了洪涝灾害。下半年全省降水量之少、气温之高创历史之最,干旱严重。春夏季节的雷暴、夏季的高温天气、秋季的森林火灾、冬天的冰雹。
师:因为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我们江西成为了全国受灾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难道只有我们江西受灾严重吗?不!同学们,你们看:贵州水城特大山体滑坡灾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洪水、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四川长宁6.0级地震、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玉树青海等地雪灾。
师: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口述
师:是啊!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因此自然灾害还有分布广这一特点。
(板贴:分布广)
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两大特点,那就是:种类多、分布广,这正是我们国家受灾严重的原因。同学们,继续观察自然灾害分布图,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回答
师:原来所处地域不同,遭受自然灾害的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同学们是不是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呢?大家能够从一张分布图中获得这么多信息,真会学习。
活动三:“数据分析师”——分析数据知国情
师:为什么人们“谈灾色变”?同学们,你们看:云南曾遭受严重的干旱,很长时间没有降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甘肃曾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很多人员伤亡;我国南方曾发生严重的雪灾,造成农作物冻伤或冻死,高速公路结冰,煤电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自由回答。
2.出示书37页“活动园”统计图。
师:每年,我国因自然灾害每年有3亿人受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这是《我国2016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例统计图》。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数据分析师”:认真观察这张统计图,看看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屏幕出现大图,学生观察统计图,思考)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是的,借助图例,我们不难发现,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严重。它们占到了全年经济总损失的62.4%,其次是台风、风雪、旱灾、低温冷冻、地震、其他。
师:俗话说:“灾害无情”。就让我们通过视频直面感受一下它的危害。
播放洪涝灾害小短片
师:(出示受灾情况,数字红色表明,老师口述文字内容)结合刚才的视频内容,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说说吧。
师小结:是啊!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板贴:(危害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因为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所以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活动四:“自然大探秘”——探究自然灾害形成的人为因素
师:对于可怕的自然灾害,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不!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板贴:应对)周凡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位六年级的同学。最近几年,他的家乡自然灾害频发,他和小伙伴们积极行动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家乡变成这样,周凡和他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播放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全班汇报
师:周凡家乡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的确和破坏森林有着密切关联。森林被破坏,土地无法涵养水源,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同时还会加重水土流失,就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周凡和他的同学们关注生活,刨根问底,真是好样的!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想一想:生活中,除了乱砍滥伐,人类还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可能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呢?
生回答
师:是啊!这次东非蝗灾最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原来,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板贴:人为诱发或加重)
活动五:“火眼金睛”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了不少的了解,陈老师准备了5道题来考考你,看看谁能最快说出答案。大家准备好了吗?“火眼金睛”开始了!
1.车祸是自然灾害。这种说法对吗?
2.地震、泥石流、旱灾等灾害都是自然灾害。这种说法对吗?
3.仔细观察下面这张《第一季度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例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地震 B.干旱C.台风 D.泥石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B.我们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华东地区,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台风、泥石流。
C.自然灾害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与人类的行为没有关系。
D.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冰雹砸坏了农田里的西瓜 B.废水污染了农田
C.干旱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D.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
师: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通过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受灾严重,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危害是巨大的,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自己家乡不同季节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完成《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将结合《调查报告》继续开展探究学习。
第2课时防御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了解防御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懂得科学防灾的意义。
2.提高个人防灾避险意识、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3.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条款,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防灾的相关内容、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个人防灾避险意识、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节课,陈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后调查家乡不同季节的自然灾害的情况,完成调查报告后拍成照片发到我的QQ邮箱。这几天,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同学发来的邮件,其中一封邮件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一封孩子的邮件,播放学生录音)
师:感谢萱萱对我的认可与信任,同时,她这种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的确,我们要了解自然灾害,但更要懂得如何防御自然灾害。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防御自然灾害”开展学习。课前萱萱和几位同学自发地组建了一支调查小分队,今天他们将会和屏幕前的你一起学习。大家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观察图例深入探究
1.科学防灾减灾 法律保驾护航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天气预报,可你们看过气象预报图吗?老师这里就有一张,一起看看吧?
学生看图
师: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哟。请你仔细观察气象预报图,看看这张气象预报图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图例中的四种颜色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气象预警信号
萱萱:没想到这小小的预警信号背后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师:是的。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同学们,这就是大风预警信号,生活中像这样的气象预警信号还有不少呢!
(出示气象预警信号图)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收到过预警信息吗?当时你和家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大家一时半会可能很难想起来。没关系,老师课前采访了几位同学,我们先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播放学生小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预警信息可以让我们在自然灾害来临前做好准备,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生活中大部分预警信息都是在灾害来临前发出的,可是地震预警却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才发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播放视频(地震预警信息)
师:2019年6 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现6.0级地震。在地震到来之前,周边不少地方都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并通过电视、大喇叭等多种手段提醒民众及时避险。本次预警系统预警时间持续约20秒,许多人都得以逃生,至少减少了一半的伤亡人数。
这些高科技预警系统,让我们从盲目抗灾到科学防灾,成为了我们防灾减灾的好帮手。(板贴:科学防灾抗灾)
师:科学防灾还有哪些措施呢?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一下。
1.播放视频:如何科学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2分16秒)。
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离不开政府和科学家的协作。人们在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与此同时,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也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从而提高抗灾能力。你们知道有哪些抗灾技术吗?自己说说吧。
师:同学们都说好了吗?课前,文文和调查小分队的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小调查,他们正在开交流会呢!一起去看看看吧。
生回答
萱萱:哇,原来我们有这么多的防御措施,科学防灾抗灾真是太厉害了!
师: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灾害综合性防治研究院于2019年12月30日在北京成立。相信,在专业人员的通力配合下,我们的科学防灾减灾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课件出示新闻图
师: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在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为防灾抗灾工作保驾护航。(板贴:法律保驾护航)
国务院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一系列防灾救灾法律法规(出示书中图)。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萱萱:有了法律的约束,我坚信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出色。
师: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师:同学们,再过1个多月就是5月12日了。你们知道“512”是什么日子吗?它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这个特别的日子。
1.播放防灾减灾标识小短片
(课件出示各地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图)
师:这一天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会开展防灾减灾宣传、逃生演练等活动,提高全民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3.回归生活 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防灾避险小常识,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竞技场”,判断下面几位同学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做对了,我们为他点ZAN,并向他学习;如果做错了,请你向身边的人说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萱萱:陈老师,陈老师,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这个活动,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啊!“生活竞技场,就等你上场”。屏幕前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交流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逐一出示书中插图加配音)
1.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有答案了吗?请给出你的手势答案!
师:萱萱,你的答案是什么?
萱萱:我觉得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雷雨天气在树下躲雨是错误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回答,并按他说的做法做一做。
播放音频:(雷雨天气不能躲在大树下避雨。因为树木高耸,很容易把雷引下来。正确的做法是:雷雨天最好不要去空旷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到附近低洼的地方或山洞里蹲下,如果没有时间,就地选择相对较低处,双足并拢蹲下,头部夹与两膝间,双手抱膝。不能躺在地上。)
2.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2位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出示泥石流图)同学们,你们有答案了吗?请给出你的手势答案。萱萱,你的答案是什么?
萱萱:我觉得他的做法是对的。
师: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是什么?(√)这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为他点赞!为什么对呢?一起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回答。
播放视频泥石流发生的原理。
3.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看第3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出示森林大火图。同学们,有答案了吗?请给出你的手势答案!(×)萱萱,你的答案是什么?
萱萱:他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
师:遇到森林火灾,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一起来听听专业人士的解答。
(播放音频:森林火灾蔓延快,灭火专业性又强,作为普通民众,在没有专业人员组织指导情况下,不要盲目与火灾对抗,应迅速离开危险区域,远离火源,并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警。逃生时,要逆风跑。如果来不及或者无法实施,那就就近找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带卧倒避险,捂好口鼻。遇到火灾的时候一定不能着急、冲动。)
师:作为一名未成年人,灾害来临时,我们首先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再去寻求正确的方式救灾,这也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要求。
4.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看第3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出示山区露营图
师:同学们,有答案了吗?请给出你的手势答案!(×)萱萱,你的答案是?
萱萱:他这是大错特错啊!
师:是啊!洪爆发期,为什么不能去山谷露营?一起来听听专业人士的解答。
播放音频:(山洪爆发期不能去山谷露营,这是因为山洪暴发通常会伴随着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山谷地势低,在那里露营,非常危险。野外露营第一个首先要考虑是天气问题,在出发前必须先查看当地的天气,尽量避免选择雨天或者反复不定的季节。)
师:露营虽有趣,生命更无价!任何快乐,都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让生命之花常开。(板贴:珍爱生命、叶子,完成板书)
5:师: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出示地震图。萱萱,你的答案是?
萱萱:他这样做真是错得离谱啊!
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是什么?(×)
师:这位同学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地震中,我们应该如何逃生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观看过程中,请你按照专家说的方法做一做。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地震来临时,记住“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千万不要贪恋财物,因为生命最重要。
萱萱:陈老师,原来懂得正确的自救自护方法可以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师: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防灾的主体。只有不断增强自身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灾害来临时防止伤害,更好的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板贴:增强防灾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
同学们,虽然自然灾害无法消失,但是增强避险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可以防止伤害,依靠科技和法律手段可以减少伤害。今年的5月12日防灾减灾日还有一个来月就到了,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萱萱:陈老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还学会了这么多自护自救小妙招,课后,我想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做成手抄报或“自救自护”小手册,等正式回学校上课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师:文文的提议真不错。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的校园环境非常熟悉。课后,大家还可以根据书本40页“活动园”的提示,为自己学校设计一张校园逃生图,课后与小伙伴一起实地调查,看看自己设计的校园逃生图是否合理?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挑选出一份最合理的逃生路线,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