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6《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6《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简介

《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明白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拥有文化自信。
2.懂得人类文明史是人类共同创造,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3.珍惜文化遗产,知道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人类早期文明位于大河流域。
2.中华早期文明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人类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处理共同创造与独特贡献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我是万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从今天开始,开启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的学习。
师:首先,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观看世界文明成就的配乐视频)
师:视频气势恢弘,展现了高速发达的人类现代文明生活画卷,从中我们也领略到了许许多多文明成就。放眼世界,人类的许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共同学习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大家读读课题。(板书:6 探访古代文明 )
二、人类早期文明
(一)大河流域发祥地(位置)
1.师:观察地图,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出示课件:教材44页地图)
2.生观察教材中地图,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交流
师:通过地图,我们知道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还有尼罗河流域。它们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
师:同学们,再看看地图有什么发现吗?
师:我们发现,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板书:早期文明 位于大河流域)
有同学就问了
学生:奇怪,有的区域在西半球,有的却在东半球,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在河边生活呢?
师:听听知识姐姐的答疑解惑吧。
播放知识文字:
(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便利的水运条件和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贸易,还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小结:大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可见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早期人类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你们发现没有,第二单元的观点就是这样的。
大河流域促使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开始划分。我们来听段小提示。
(出示课件图片、文字及录音:早期文明区域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二)中华早期文明(意义和贡献)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又主要生活在哪里呢?
师:是的,在黄河与长江。黄河在哪?北方。长江又在哪 南方。黄河与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一直被华夏儿女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师:接下来,欢迎大家来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做名小小考古学家,去了解和发现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中华早期文明。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图)
活动1:根据信息推测
师:这是当时劳动人民居住的房屋、使用的用具和种植的粮食。小小考古学家们按照以下几个问题推测推测:
(出示课件:教材中房屋、使用用具和粮食图。
1.分别是谁居住?
2.用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3.这是什么粮食呢
学生自由推测
师:我们来交流下。
生:半坡人居住在北方,因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南方潮湿雨水多,房子与地面隔离可以有效的防潮。
生:尖底瓶是盛水的容器,下面的叫骨耜,水稻种植的生产工具,
生:这是粟,小米,主要在北方生产,这是稻谷,稻谷生长在南方。
出示课件:教材中房屋、用具和粮食图的图片和答案。
4.为什么房屋造型不一样?(依据气候、地质等确定)
5.这个石块是做什么用的?这两个物品的出土能说明什么(人民已经会因地制宜制作工具了)
6.出土的菜和粮食,说明什么?(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这说明,当时的人们不再饮血茹毛而会刀耕火种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构成文明发生的前提条件。
师:同学们,你推测出来了吗?
师:我们的祖先可聪明了,知道顺应、尊重、利用自然,了解南北气候的差异,土壤、地质的不同,早在6、7000年前,造房子,做工具,种粮食,有了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保证。这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活动2:填一填
师:现在,大家拿好笔、纸或本子,按表格的样式任选一个类别写下来。
师:写好了,坐端正。为了帮助大家顺利考古,老师播放两个视频,仔细看,认真听,进行表格填写,因为时间关系,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栏目填写。
(出示课件:半坡人与河姆渡人视频)生观看视频
(出示课件:空白表格)
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表格填写。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小小考古学家的发现吧。
师:如果你按要求填写了表格,奖励自己2颗星。
师:结合以上获得的信息和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自由说一说。
(出示课件: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
活动3:比一比
师:相信你们,在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料的帮助,对中华早期文明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知道之前远古先民的生活。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了解。(播放视频:采集与狩猎)
师:看完录像,再和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考古资料比一比,你又有怎样的考古发现?自由说一说
师:听听小小考古学家的发言吧。(播放学生音频1、2、3)
师: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意义。这正是中华早期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出示课件: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板书:奠定基础 独特贡献)
师:中华民族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份子,中华早期文明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三)世界人民共同创造
师:我们继续前往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请小小考古学家们阅读下面考古材料,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出示课件:区域图,点击出现教材46页文字材料)
学生阅读教材中材料师:我们来听听小伙伴的发现。(播放学生发言音频1、2、3)
师:同学们还从壁画、印章里有了考古发现,可真会学习。实践出真知,劳动出智慧,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四大大河流域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在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发展农业,驯养动物,繁衍生息,各自在人类文明史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人类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
(板书:共同创造)
(出示课件:早期文明地图,点击出现人类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
活动4:辨一辨
师:同学们,考古有一段时间了,知识姐姐要考考大家的考古收获哟。
(播放音频与判断题)
(知识姐姐:同学们答对一题就奖励自己一颗星。)
师:考古结束,你获得了几颗星呢?如果获得七颗星,恭喜你成为考古小达人。
(出示课件:考古小达人及掌声)
三、灿烂的早期文明成就
师:同学们,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什么?对,甲骨文。
师:甲骨文又称契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传承至今。
师:同学们和家人猜猜这是什么字。
(出示课件甲骨文文字图片与汉字)
师:你们猜对了吗?
师: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
(出示课件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图片)
师:同学们,想想文字的出现给早期人类带来些什么影响?
小结:文字的出现,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画图记事的洪荒时代。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明重要标志。
师:农业、壁画、印章、文字都是早期文明的象征,你还知道哪些?
师:早期文明灿烂多样,听听知识姐姐的介绍吧。
(播放知识姐姐音频和课件:四大早期文明区域在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想说的吗?和家人交流交流。
师:我们来听听小伙伴的心声。
(出示课件:学生录音1、2、3)
小结:多样文明,灿烂文化,犹如星河,熠熠生辉。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板书; 灿烂多样)
(出示课件: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总结与展望
同学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奠定了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就像无数条支流,汇聚成一条文明的大河,奔泻而下数千年。我们后人才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站得高,望得远。
五、课后作业
通过网络收集、查阅资料等方法继续深入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文明成就。
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再见。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明白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拥有文化自信。
2.懂得人类文明史是人类共同创造,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3.珍惜文化遗产,知道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2.不同文明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
教学难点:
处理共同创造与独特贡献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板书:6 探访古代文明 )
师: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板书:文化遗产)
二、中华文明——殷墟
过渡:我们探访之旅首先来到我国的安阳。
活动1:探秘三千年帝都——殷墟
师:请看视频(播放殷墟视频)
师:同学们,视频介绍的是哪个地方?对,殷墟。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出示课件图片和文字: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师:殷墟的珍贵远远不止这些,听听知识姐姐的介绍。(播放录音和文字)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甲骨文就出自殷墟。我们不知道的是,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示课件甲骨文照片和文字: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师:同学们大胆猜猜这些字怎么读?
师:原来是是十二生肖甲骨文,祖先形象地创造了这些文字,可真了不起。
师:迄今为止,甲骨文发现已经120年了。2019年11月2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出示会议、文字图片,播放知识姐姐录音: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师:殷墟了不起的发现还有青铜文明,我们来看看。
(播放录音,出示青铜器图片)
师: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因其考古价值震惊世界。在殷墟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呢?听听小伙伴的发言。
(播放学生音频1、2)
小结:殷墟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殷墟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师: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文化遗产?说一说。
师:踏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一起来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播放视频:中国的文化遗产。)
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
(播放视频《中国遗产知多少》)
活动2:“我是小导游”
师:老师选择了三处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你们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也可以说自己课外了解到的,站起来当当小导游,自豪向家人讲述。
(出示课件:两处文化遗产图片和文字)
学生扮演小导游对着课件中的内容自由讲述。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导游的讲解。
(播放学生做小导游的视频1、2、3)
师:看到一处处熟悉的文化遗产,你们内心一定是自豪的,孩子们我们该怎么做?想一想说一说。
师:你们说的真好,珍惜它们,保护它们。我国在保护遗产方面有些规定,一起来了解下。
(播放知识姐姐保护录音并配图)
师:人类的每一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承担这样的责任。
师:众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在世界文明史也留下了辉煌的印迹。
活动3:探究金字塔
师:在尼罗河沿岸,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距今数千年。这是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师:同学们看了,是不是一大串的问号冒出来了?听听。
(播放学生音频: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 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 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
师:有疑问,我们学习尝试探究解决。现在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去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金字塔: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
1.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
2.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 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3.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师:同学们探究时可以借助小贴士。
(出示课件探究小贴士:1、准备好笔、纸或本子2、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绘图等方式帮助探究)
学生自由探究学习。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想法。
(播放学生思维导图和录音)
评价:这几位同学善于动脑会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已经慢慢掌握了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小结:金字塔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到今天还是一个谜。
金字塔的未解之谜还不少,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三个谜1.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如此精湛的工艺,高超的建筑技巧,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
2.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
(金字塔)自重×l0亿=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3.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师:这些未解之谜恰恰说明了金字塔在建筑学、物理学、数学方面的成就高度,令世人震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留给世界最辉煌的建筑艺术。
活动4: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古巴比伦。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师:阅读材料后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人类早期立法史上保存得最完整的成文法典,为我们了解古代法律形成、发展的轨迹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是古巴比伦给人类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三、小结学习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文化遗产?说一说。
师:以殷墟、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世界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板书:人类文明的瑰宝)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部分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图片配乐视频)
学生欣赏
师:可真美!古代文明成就经历岁月的洗礼,跨越历史的长河,今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你们去参观、游览过吗?当时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呢?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和身边的家人、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来,听听同学与家人的交流。
(播放学生视频1 、2 )
小结:古代文明遗迹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板书;珍惜 领悟 传承)
四、检测成果
活动5:辨一辨。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久,知识姐姐要考考大家了。
(播放知识姐姐录音: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给出自己的答案。一共4小题,每道题只有3秒钟的思考时间。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给自己点个赞吧。
五、解决疑惑
师:“不同文明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不少的同学还有疑惑。
(出示课件:小疑惑“不同文明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师:为了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找到这三处古代文明成就。你们读读它们背后的故事。
师:通过阅读,你有什么发现呢
(播放三个学生音频)
师:说的真好。人类各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这个世界文明才更丰富多彩,这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师:你的疑惑解除了吗?(板书:相互学习和借鉴)
(出示课件: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师:中华文明与其他各国文明多元交融,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播放视频:我国四大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师;同学们,你从这众多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六、树立文化自信
师: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我国的考古学家们用历史事实有力证实了这一点。
师:我们一起来见证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视频:杭州良渚申遗成功)
师:老师没有亲历那一刻。现在看到、听到了,也是骄傲、激动而喜悦的。孩子们,你们的感受是和老师一样吗?
小结: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众多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板书:中华文明从未中断)
师: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这是国家领导人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播放知识姐姐录音:十九大文化自信内容)
七、总结与展望
亲爱的同学们,探访古代文明之旅,今天暂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相信,人类对文明的探索、追求不会停止。悠悠5000载,中华文明会以更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展现出无穷魅力与时代风采。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