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乐音和噪声所有讲义(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乐音和噪声所有讲义(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1.6 乐音和噪声
知识梳理
1.乐音及其三要素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按照课本图1—24,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不同齿数的齿轮,请同学们想办法使纸片发声。改变齿轮的齿数,观察实验现象。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多的齿轮时,纸片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少的齿轮时,纸片振动的较慢,音调低。在这里涉及到关于频率的问题。
(1)频率
定义:振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1HZ表示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过渡】从刚刚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纸片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音调。
(2)音调
定义: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实验交流】课本图1-25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也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音调越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就越密。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33页想一想的内容,自己用直尺进行尝试,观察直尺的振动情况,并思考原因。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直尺振动的幅度有关。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
(3)响度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过渡】现在老师将放几段音乐(古筝、吉他、小提琴),请大家能猜一下都是哪种乐器?
大家都非常聪明,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出是哪种乐器,那么为什么我们能正确的作出判断呢?
(4)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是由发声物体的材料、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总结】音调、响度及音色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及防治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有这些美妙的音乐之外,当然还有不美妙的噪声。
(1)噪声
展示噪声及乐音的波形对比图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危害
【交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5,了解声音的等级及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3)噪声的防治
①在声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重难点精讲
乐音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2.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
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4.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5.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6.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7.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8.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9.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10.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二、填空题
11.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________的音调相同,________的响度相同。
A. B. C. D.
12.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发声是由于瓶和水柱的__而产生的,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1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
15.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____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
三、计算题
16.请你分析下列分别指的是乐音的哪个特征.
(1)波涛声震大明湖.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可以判断是谁.
(3)小孩的声音非常高.1.6 乐音和噪声
知识梳理
1.乐音及其三要素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按照课本图1—24,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不同齿数的齿轮,请同学们想办法使纸片发声。改变齿轮的齿数,观察实验现象。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多的齿轮时,纸片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少的齿轮时,纸片振动的较慢,音调低。在这里涉及到关于频率的问题。
(1)频率
定义:振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1HZ表示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过渡】从刚刚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纸片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音调。
(2)音调
定义: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实验交流】课本图1-25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也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音调越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就越密。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33页想一想的内容,自己用直尺进行尝试,观察直尺的振动情况,并思考原因。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直尺振动的幅度有关。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
(3)响度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过渡】现在老师将放几段音乐(古筝、吉他、小提琴),请大家能猜一下都是哪种乐器?
大家都非常聪明,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出是哪种乐器,那么为什么我们能正确的作出判断呢?
(4)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是由发声物体的材料、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总结】音调、响度及音色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及防治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有这些美妙的音乐之外,当然还有不美妙的噪声。
(1)噪声
展示噪声及乐音的波形对比图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危害
【交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5,了解声音的等级及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3)噪声的防治
①在声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重难点精讲
乐音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答案】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D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
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属于在声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地砖的振动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5.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答案】A
【详解】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敲鼓的力越来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敲鼓的力越来越大,响度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答案】C
【详解】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响度相同,如果用不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及响度都不同,但两种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一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答案】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8.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答案】D
【详解】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禁止鸣笛,使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树能吸收一部分声音,使噪音减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答案】A
【详解】要区分不同的声音需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所以长鳍领航鲸是在模仿虎鲸发声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答案】B
【详解】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________的音调相同,________的响度相同。
A. B. C. D.
【答案】 ABD ABC
【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D图中的声波振动频率相同,因此ABD的音调相同。
[2]其中A、B、C波形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因此振幅相同,故ABC响度相同。
12.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发声是由于瓶和水柱的__而产生的,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振动 响度
【详解】[1]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和水柱振动产生声音。
[2]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瓶子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13.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答案】 响度 音调
【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与频率有关,钟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
【答案】 无规则振动 70
【详解】[1]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不受影响,要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15.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____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 响度 音色
【详解】[1]教师使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振幅,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2]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即改变了声音的音色,使得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
三、计算题
16.请你分析下列分别指的是乐音的哪个特征.
(1)波涛声震大明湖.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可以判断是谁.
(3)小孩的声音非常高.
【答案】(1)波涛声震大明湖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 (2)未见其人,凭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者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3)小孩的声音高是指小孩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详解】(1)波涛声震大明湖是指声音很大,指的是乐音的响度;(2)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可以判断是谁,是指乐音的音色;(3)小孩的声带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因此小孩的声音非常高是说小孩发声的音调特别高.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解答的关键是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