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一)习题课件 声现象(江西专用)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一)习题课件 声现象(江西专用)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课后强化练(一) 声现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一、填空题
1.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学校在演播厅开展了红色歌曲合唱比赛,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人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
振动 
空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2.(2023·吉州一模)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前,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 ________产生的.一只蝴蝶1 min内振翅300次,其翅膀振动发出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可听声”“次声波”或“超声波”).
振动 
次声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3.(2023·高安模拟)如图所示的佤族木鼓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鼓声是由木鼓________产生的;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观众通过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振动 
音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佤族木鼓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鼓声是由木鼓振动产生的;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4.如图,8个相同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往瓶中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是因为瓶中空气柱发生了________,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__(选填“1”“2”“3”“4”“5”“6”“7”或“i”)音.
振动
 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往瓶口吹气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内的空气,瓶中水越多,瓶中水的质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因此最右边发出的是高音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5.寒假期间小灵同学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学习,通过播放出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王老师在授课,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电脑音箱的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信息”或“能量”).
音色
能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通过播放出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王老师在授课,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去判断的.电脑音箱的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6.(2023·鹰潭模拟)如图,这是小朋友喜爱的一种玩具——水哨,在其内部装些水,能吹出似鸟叫的声音.水哨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 ________产生的,水哨发出的声音似鸟声是形容声音的________.
振动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水哨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水哨发出的声音似鸟声是形容声音的音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7.(2023·上饶一模)在手工课上,小丽给弟弟制作了一个手工哨子,如图所示,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竹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在上端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竹管内的空气柱的________产生的;小丽劝导弟弟不能在教室里上自习课时吹哨子,这是从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振动 
声源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哨音是由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不能在教室里上自习课时吹哨子,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二、选择题
8.如图所示的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故B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9.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铜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对铜锣敲击后,铜锣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铜锣有余音,故B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0.如图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色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1.(2023·景德镇模拟)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音调相近     B.音色相近
C.频率相近 D.响度相近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男女两位歌唱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男女两位歌唱家唱歌时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男女两位歌唱家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相近,响度相近,故D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低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B正确;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声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改变,即音调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3.(2023·吉安模拟)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4.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三、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________;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
起,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弹起 
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 
转换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________;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能传声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故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减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3)如图丙,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钢尺的发声.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________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3)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图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幅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核心素养提升】
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 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啊”,4 s 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别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 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
(1)当时的声速;
答案:(1)346 m/s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5
(2)他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2)519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